您的位置:首页 > 业界新闻

【TOMsInsight】互联网式平等:体制化游戏规则

2017-10-07 14:17 369 查看
  我们怀念青春,总觉得那时候充满希望,拥有梦想,仿佛未来有一切皆有可能。而随着成长,那个火种仿佛熄灭了。我们碌碌的重复着一天又一天,习惯了视而不见四周矗立的「高墙」,适应了被现实生活中重重帐幕的拘禁,逆来顺受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与摆布。

  我们想抓住身边的一切「希望」,却总是在一轮轮「失望」中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我们希望推翻这一切,却又总在「温水煮青蛙」中等待;我们甚至想付出任何代价来实现「年少时梦想」,却又总是忘掉初心,被一个「无形的手」所引领,把这些都变成了现实的压力和物欲。

  也许,如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那句著名的话:「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互联网行业,也是如此。这块原本的净土已被「完全开发」,却仍然立着「自由平等」的牌坊,来吸引着我们前仆后继的跪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我们被欺骗、被蒙蔽、却仍然在这体制化游戏规则中继续寻找着心中的慰藉。

  中国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很多问题也许不能简单的用短篇报告研究透彻,但我们仍希望帮助大家跳出习惯的行业内固化思维,从新的视角切入来分析洞察。今天我们TOMsInsight团队报告的主题是「互联网式平等:体制化游戏规则」。

  报告楔子

  我们先从一个纯属虚构、并没有映射意味的故事说起:

  从前有一个村,自由平等,男耕女织,男女老少幸福的一代又一代过着日子。每天充满了欢声笑语,有乐趣、有爱好、也有为美好生活,积极开拓的各种生活技能和精神生活。每个人彼此间都相互尊重,价值观多元化但也遵循传统。例如,一夫一妻制。

  村里有个寡妇,生活作风很不检点,经常跑到隔壁村子里一呆就是几天,夜不归宿,也不知道都去干什么了。终于,寡妇凭借着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让某某某愉悦的特殊能力,开始出入城市有钱人的聚会,也在多次尝试后,成功的嫁入到了城市里大户人家做妾。

  几年后,寡妇回村了,花枝招展,穿金戴银。让这个小村庄的没见过世面的年轻人好不羡慕。寡妇开始传教了:「年轻人,在现代这个社会上,要想成功,一定要先成为寡妇,然后再去邻村找大量的男人积累经验,最后把握机会,到大户人家做妾。这才是成功要素。」

  寡妇继续说:「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资源、有创新、借力而为、顺势而作,是成功的不二法则,你看我,咱们村就只有我现在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寡妇看着那些被忽悠成懵逼的年轻人,心中得到了无限的满足。

  忽然有个年轻人问:「如果我不想做妾,我只想做妻呢?」寡妇大怒:「年轻人,你怎么就这么不成熟呢,你这样怎么可能会成功呢,你怎么这么不了解这个行业呢,你知道我当年走过多少弯路么。」众人一片寂静,好像无言以对。前列腺炎会导致男性没“性”趣吗

  没多久,这个村的氛围就变了。有着越来越多的寡妇和嫁到大户人家的妾,而同时也越来越开放。各种「必要技巧」的创新成为大家交流的热点;而大户人家的信息,也成为生活中最为关注的事情。慢慢的,大家已经忘掉以前的村子是什么样子了。而最早的那个寡妇,却无声无息的,离开了这个村子。

  这是仅仅报告楔子,大家可以先忘掉了。

  互联网体制化的历程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人眼中互联网都有不同的魅力。互联网从早期的小众群体工具,到目前大众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有着明显的「选择性自由」,但目前在本质上却是「被动式形态」。特别是国内的互联网生态,和早期互联网产生、甚至目前有些国家的互联网生态,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只是我们身在其中很难发现。

  所谓的「被动式形态」,是所有用户的网络行为(或叫用户行为)都是可控的,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引导,最终完成一定的目标。在这种「控制下」,不同的用户有着一定对应规则,但却无法超出,并非是真正的自由生态。大家不要误解,我们在此讨论的并不是整体的宏观控制,而是我们行业内所为。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欧洲或者美国生活,如果你有不需要的二手物品,可以很容易通过eBay或者其他垂直平台售出,简单易行。如果在国内,我们有着一样的需求,如何处理呢?当然也许有人能想出办法搞定,但我们举例的是背后逻辑的区别。成都治疗早泄是多少钱

  同样,作为任何一个互联网使用者,抛开眼前的这些,总是还会遇到很多需求在网上无法满足的情况。例如难道就没有靠谱的婚恋网站?难道就没有可以轻松找适合匹配工作机会的网站?熟悉美国互联网情况的人,会发现相关环境有极大不同。难道国内互联网行业就没有人满足这样的需求么?事实远远不是那么简单。

  每个生态都有着自己的规律和潜在规则。这种规则的形成由非常多因素所影响。通过这个视角切入,对国内互联网过往二十年发展进行抽象,可以分成这样的三个阶段:

  1. 自由净土的世界:

  最早的互联网属于少数人的游戏,用户和创新者之间的界限极其模糊。欧美的Geek们开始把最喜欢的D&D规则搬到线上,各种早期各类创新都在孕育着,硅谷热血青年们构建着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的生存者也是建设者。

  同样,国内互联网类似氛围也在不断的形成:二三线城市年轻用户听着猫拨号的声音,在聊天室里面幻想着外面的世界;高校学子们则用telnet登陆者firebird BBS;文字MUD杀个鬼子都可以让大家连续通宵。在那个网络资源极其匮乏昂贵的年代,却有着各种免费的网络空间;有人通过FTP共享着0day组织的破解,矫揉造作的起着混合大小写很难分辨字母的团队名。成都哪里能治好阳痿?

  开放环境下形成了各种「江湖式」的创新规则,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各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这种非常类似「硅谷文化」中,技术被放到极重要地位,而追求技术的突破并而以此带来的生产力是其核心目标。这是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结果,也同时是高度文明中开辟生产力的途径。

  让我们用现实例子来抽象:

  这个时候的互联网,就如在幼儿园之前的孩子们,在一起做着游戏,天真无邪的开辟着这个世界的精彩。有的孩子发现了新玩具,有的孩子发现了新游戏,大家一哄而上,享受着其中的乐趣。

  2. 商业化与控制欲:

  但是,接下来的互联网发生几个重大的变化,也开始和美国互联网区分开。篇幅限制我们不进行100% 完全严密的抽象,但简单的可以归结为:「商业化」与「控制欲」,两者彼此结合,相互促进,我们从后者切入进行分析。

  当互联网商业化到一定程度,互联网从业人员逐步的发现,让用户进行选择其实是一种「损耗」。从运营角度出发,任何没有在特定「预期脚本」下的用户行为,都是成本的浪费。而用户行为的不可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网络运营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用户行为都必须禁锢在一个特定范围之内,并且分级分层,根据不同的级别层次不断的引导优化,从而在漏洞模型中层层过滤,最终实现目标。这种对用户的「控制」几乎伴随着互联网商业的产生,并一直跟随发展。

  而逐步,这种「控制欲」越来越强,在商业竞争的推动下,几乎到了一个变态的程度。不仅仅任何破坏规则的用户,必须被淘汰。而且正常用户都需要一次次的引导教育,改变其行为,达到最优化状况。极其强势的规则维护,在长期用户教育下带来了巨大的用户行为规范化红利,也同时带来了垄断的商业资源。

  举几个例子:大家用搜索引擎时候,默认觉得前几名就是可信的,不会怀疑,各种SEM技巧和搜索引擎斗智斗勇,不符合规则的一律K站;在任何UGC社区中,都有着极其细节的控制规范,符合规范的可以享受红利,不符合的一律封号等等。

  这种「控制欲」带来了大量的「用户变现」,产生了商业化最大价值。与此同时,也形成了资源的垄断(例如流量入口),从而进一步新一轮的更令人发指的用户控制行为。年轻的产品经理们,在完全不明白背后逻辑情况下,都会用什么「用户行为分析优化」、「生态规则建设」之类的词来学习此道经验,用一些「产品大神」的经典语录来鼓舞着自己。(当然,他们也逃脱不了,后面分析)

  从此,自由平等这个词就变得没有什么意义了。在各种幌子下,如何通过各种手法来影响用户,最终按照运营者的预期路径来「规范化」,才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目的,以及商业化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