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Go语言

深度学习(图像处理)A Neural Algorithm of Artistic Style 图像风格转换 - keras简化版实现

2017-09-26 15:42 686 查看


前言

深度学习是最近比较热的词语。说到深度学习的应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Prisma App的图像风格转换。既然感兴趣就直接开始干,读了论文,一知半解;看了别人的源码,才算大概了解的具体的实现,也惊叹别人的奇思妙想。


声明

代码主要学习了【titu1994/Neural-Style-Transfer】的代码,算是该项目部分的简化版或者删减版。这里做代码的注解和解释,也作为一个小玩具。
论文可以参考【A Neural Algorithm of Artistic Style】,网上也有中文的版本。
使用的工具:py34、keras1.1.2、theano0.8.2、GeForce GT 740M (CNMeM is disabled, cuDNN not available)。


实现原理


1. 总流程

实现流程如下,可以看到这里总共分为5层,本次实验使用vgg16模型实现的。



如上,a有个别名是
conv1_1
,b是
conv2_1
,依次类推,c,d,e对应
conv3_1
conv4_1
conv5_1
;输入图片有风格图片
style
image
和内容图片
content
image
,输出的是就是合成图片,然后用合成图片为指导训练,但是训练的对象不像是普通的神经网络那样训练权值
w
和偏置项
b
,而是训练合成图片上的像素点,以达到损失函数不断减少的效果。论文使用的是随机的噪声像素图为初始合成图,但是使用原始图片会快一点。


2. 内容损失函数 - Content Loss

下面是content loss函数的定义。



l
代表第l层的特征表示,
p
是原始图片,
x
是生成图片。公式的含义就是对于每一层,原始图片生成特征图和生成图片的特征图的一一对应做平方差。


3. 风格损失函数 - style loss

在定义风格损失函数之前首先定义一个Gram矩阵。



F
是生成图片的特征图。上面式子的含义:Gram第i行,第j列的数值等于把生成图在第
l
层的第
i
个特征图与第
j
个特征图分别拉成一维后相乘求和。





上面是风格损失函数,
Nl
是指生成图的特征图数量,
Ml
是图片宽乘高。
a
是指风格图片,
x
是指生成图片。
G
是生成图的Gram矩阵,
A
是风格图的Gram矩阵,
wl
是权重。


4. 总损失

总损失函数如下,
alpha
beta
比例为
1*10^-3
或更小。




代码讲解


1. 图片预处理和还原

def preprocess_image(image_path):
img = imread(image_path)
// GPU显存有限,这里使用400*400大小的图片
img = imresize(img, (400, 400)).astype('float32')

// 这里要对RGB通道做预处理
// 这里貌似是RGB的平均值,具体不清楚
img = img[:, :, ::-1]
img[:, :, 0] -= 103.939
img[:, :, 1] -= 116.779
img[:, :, 2] -= 123.68

img = img.transpose((2, 0, 1)).astype("float32")
img = np.expand_dims(img, axis=0)
return img

def deprocess_image(x):
x = x.reshape((3, 400, 400))
x = x.transpose((1, 2, 0))

x[:, :, 0] += 103.939
x[:, :, 1] += 116.779
x[:, :, 2] += 123.68

x = x[:, :, ::-1]
x = np.clip(x, 0, 255).astype('uint8')
return x


2. content loss

def content_loss(base, combination):
channel_dim = 0 if K.image_dim_ordering() == "th" else -1
channels = K.shape(base)[channel_dim]
size = 400 * 400

multiplier = 1 / (2. * channels ** 0.5 * size ** 0.5)
return multiplier * K.sum(K.square(combination - base))


3. style loss

def gram_matrix(x):
assert K.ndim(x) == 3
features = K.batch_flatten(x)
gram = K.dot(features, K.transpose(features))
return gram

def style_loss(style, combination):
assert K.ndim(style) == 3
assert K.ndim(combination) == 3

S = gram_matrix(style)
C = gram_matrix(combination)
channels = 3
size = 400 * 400
return K.sum(K.square(S - C)) / (4. * (channels ** 2) * (size ** 2))


结果

输入:





输出:






分析

可以看出效果每一代都有进步,因为自己的显卡渣,跑一代估计要1.5个小时,自己测试的时候总共跑了14个小时,不过这里有个技巧,就是可以把上一代的图片继续做输入,这样中途有什么事就可以停止。下次只要把上次输出的图片当输入就可以。
因为是个小玩具,所以图片的切割都是用ps切出来的。其他的什么mask都没有实现。
vgg16模型加载原项目的权值。
具体项目代码可见【自己的github项目】上的代码、权值文件和测试图片,因为中途修改过,可能有些地方需要改过来,不过代码比较简单,估计很快就可以找到问题了。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