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读书笔记《机器学习》: 第四章:决策树

2017-08-30 09:59 197 查看
4.1 基本流程

4.2 划分选择

4.3 剪枝处理

4.4 连续与缺失值

4.5 多变量决策树

4.1 基本流程

决策树的流程遵循简单且直观的分而治之的策略。

决策树的生成是一个递归过程。其终止条件主要有三个:

1.当前节点所包含的样本全部属于同一类别,无法划分

2.当前属性集为空,或是所有样本在所有属性的取值相同,无法划分,直接把该节点的类别设定为所含样本做多的类别

3.当前节点所包含的样本集合为空,不能划分,其类别直接设定为其父节点所含样本最多的类别

4.2 划分选择

如何选择最优划分特征是决策树学习的关键。

总体原则:使得划分后分支节点的纯度越来越高。

4.2.1 信息增益

信息熵(information entropy):度量纯度的最常用的一种治标。



Ent(D)越小,纯度越高。

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



信息增益越大,则使用此特征划分获得的纯度提升越大。

ID3算法以信息增益为准则划分属性

4.2.2 增益率

信息增益(ID3)对取值较多的特征有所偏好。

C4.5算法使用增益率(gain ratio)选择最优属性。





IV(a)称为特征a的固有值(intrinsic value),一般特征取值数目越多,IV越大。

但增益率对取值数目较少的特征有所偏好。实际上的C4.5先从划分属性中找出信息增益高出平均水平的特征,再从里面选择增益率最高的

4.2.3 基尼指数

CART决策树使用基尼指数(Gini index)划分属性,选择划分后基尼指数最小的那个属性。



Gini(D)反映了从数据集D中随机抽取两个样本,其类别标记不一致的概率。基尼指数越小,纯度越高。

特征a的基尼指数:



4.3 剪枝处理

剪枝包括预剪枝(prepruning)和后剪枝(postpruning)。

预剪枝:对每个节点划分前进行估计,如果当前节点划分不能带来决策树泛化性能的提升,则停止划分并将该节点设置为叶节点。

后剪枝:先生成一颗完整的决策树,然后自底向上对非叶节点考察,如果该节点对应的子树替换为叶节点能带来泛化性能的提升,则剪枝将该子树替换成叶节点。

如何判断泛化性能是否提升?

可以使用验证集。

后剪枝欠拟合风险小,但计算开销大。

4.4 连续与缺失值

4.4.1 特征取值是连续的如何处理?

连续属性离散化技术

C4.5算法使用二分法。

4.4.2 缺失值如何处理?

主要有两个问题:

1.如何在特征缺失值得情况下选择最优划分属性?

使用没有缺失值的样本子集来评估(如计算信息增益)



其实就是在信息增益(基于非缺失值计算的信息增益)的前面添加了一个比例系数(非缺失值所占的比例)。

2.给定划分特征,如果样本的这个特征值缺失,如何对它进行划分?

将样本以不同的概率划入到不同的子节点中。

4.5 多变量决策树

多变量决策树(也称斜决策树)能实现斜划分,甚至更复杂划分。不再针对单个特征,而是针对特征的线性组合。

不再寻找最优划分特征,而是为每一个非叶节点建立一个线性分类器。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