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张勇:做一个透明经济体的CEO

2017-06-14 00:00 267 查看
阅读全文



2007年的一天,马云和新进阿里巴巴的一批高管在西湖边的湖畔居喝茶,问大家为什么来阿里。时任淘宝CFO的张勇这样回答:“我已经干过一个30亿美金的CFO了,想干个300亿美金的。”

那时的张勇没想到自己会在8年后成为阿里巴巴集团CEO,也是第一位70后CEO。更想不到的是,10年后,2017年5月10日,就在他出任CEO两周年的日子,市场送来一份大礼,阿里股价超过120美元,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我今天早晨醒来看到,自己也是忍不住一乐,我说这是老天最好的安排。”张勇在当天上午的亲友见面会上如此开场。

6月8日,阿里巴巴投资者日大会,逾350名全球顶级投资者齐聚阿里杭州总部。投资者们显然被阿里的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深深打动。阿里股价随即大涨13%至142美元,市值达3600亿美元,登顶亚洲市值最高公司,并跃居全球第七。



2017年6月8日,阿里巴巴投资者日大会,张勇对逾350名全球顶级投资者和分析师详解天猫商业新力量。

两年前,张勇出任CEO后不久,受全球股灾影响,阿里股价跌破68美元发行价。他当时发表致员工信,倡议全体员工把眼光从股市回到客户身上,“坚持,就一定要经历种种的波谲云诡潮起潮落。”

两年后,阿里股价坚挺,华尔街终于开始读懂阿里,马云倡导的eWTP(世界电子贸易平台)也开始落地。曾经唱衰阿里的美国《巴伦周刊》如今大赞阿里的增长曲线,认为“其价值非常有吸引力”。美国《财富》杂志则刊发封面报道,阐述“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正在赋能全球企业”。

今天的阿里巴巴,早已不只是一家电商公司,而是一家彻彻底底的大数据公司,仅用市值显然无法衡量其价值。而且,用张勇的说,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一个经济体,仅看电商规模一年就有近3.8万亿元GMV,这是一个实打实的、数据驱动的、100%透明的经济实体。阿里巴巴远远超过了只是一家商业公司的思考。

“我们做了很多事情,无论从促进消费、创造就业,利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以及沿着今天我们国家一带一路的号召,走向全球,把中国的领导力、把中国的影响力、把中国经济的活力带向全球市场——这是阿里巴巴今天所有小二共同的社会担当。”张勇说。

做这样一家公司,这样一个透明经济体的CEO,需要的不仅是非凡的才能。

一个骨子里不安分的上海人

今年45岁的张勇,是一个“骨子里其实不太安分”的上海人。去年10月回母校上海财经大学演讲,他提及毕业时拿到一些银行offer,但朝九晚五坐银行的依维柯按时上班回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他选择了当时刚进入中国的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安达信(后因安然事件被普华永道合并)。

多位阿里中高层管理人员私下评价张勇是“商业奇才”。事实上,张勇很早就显露出对商业的敏锐嗅觉。中国互联网兴起时,他毅然放弃成为安达信合伙人的机会,加入网络游戏公司盛大担任CFO。阿里巴巴的橄榄枝伸过来时,他没有犹豫,“那时候电子商务刚刚开始,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电子商务。一般上海人不太愿意离开上海,但我还是忍痛去了杭州。”

马云曾经调侃,说天底下最糟糕的事情是CFO当CEO。马云说这话的时候,CFO出身的张勇,还没有当CEO。

阅读全文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