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设计 > UI/UE

Vue + webpack 项目实践(入门转)

2017-06-11 10:43 746 查看
最近在内部项目中做了一些基于 vue + webpack 的尝试,在小范围和同事们探讨之后,还是蛮多同学认可和喜欢的,所以通过 blog 分享给更多人。

首先,我会先简单介绍一下 vue 和 webpack:

(当然如果你已经比较熟悉它们的话前两个部分可以直接跳过)


介绍 vue



Vue.js 是一款极简的 mvvm 框架,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就是 “轻·巧”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它,它能够集众多优秀逐流的前端框架之大成,但同时保持简单易用。废话不多说,来看几个例子:
<script src="vue.js"></script>

<div id="demo">
{{message}}
<input v-model="message">
</div>

<script>
var vm = new Vue({
el: '#demo',
data: {
message: 'Hello Vue.js!'
}
})
</script>


首先,代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 html,同时也是视图模板,里面包含一个值为 
message
 的文本何一个相同值的输入框;另一部分是 script,它创建了一个 vm 对象,其中绑定的 dom 结点是 
#demo
,绑定的数据是 
{message:
'Hello Vue.js'}
,最终页面的显示效果就是一段 
Hello Vue.js
 文本加一个含相同文字的输入框,更关键的是,由于数据是双向绑定的,所以我们修改文本框内文本的同时,第一段文本和被绑定的数据的 
message
 字段的值都会同步更新——而这底层的复杂逻辑,Vue.js
已经全部帮你做好了。




再多介绍一点

我们还可以加入更多的 directive,比如:
<script src="vue.js"></script>

<div id="demo2">
<img title="{{name}}" alt="{{name}}" v-attr="src: url">
<input v-model="name">
<input v-model="url">
</div>

<script>
var vm = new Vue({
el: '#demo2',
data: {
name: 'taobao',
url: 'https://www.taobao.com/favicon.ico'
}
})
</script>


这里的视图模板加入了一个 
<img>
 标签,同时我们看到了 2 个特性的值都写作了 
{{name}}
。这样的话,图片的 
title
 和 
alt
 特性值就都会被绑定为字符串 
'taobao'


如果想绑定的特性是像 
img[src]
 这样的不能在 html 中随意初始化的 (可能默认会产生预期外的网络请求),没关系,有 
v-attr="src:
url"
 这样的写法,把被绑定的数据里的 
url
 同步过来。

没有介绍到的功能还有很多,推荐大家来我(发起并)翻译的Vue.js 中文文档


web 组件化

最后要介绍 Vue.js 对于 web 组件化开发的思考和设计

如果我们要开发更大型的网页或 web 应用,web 组件化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今天整个前端社区长久不衰的话题。

Vue.js 设计了一个 
*.vue
 格式的文件,令每一个组件的样式、模板和脚本集合成了一整个文件, 每个文件就是一个组件,同时还包含了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整个组件从外观到结构到特性再到依赖关系都一览无余 :



并且支持预编译各种方言:



这样再大的系统、在复杂的界面,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庖丁解牛。当然这种组件的写法是需要编译工具才能最终在浏览器端工作的,下面会提到一个基于 webpack 的具体方案。


小结

从功能角度,template, directive, data-binding, components 各种实用功能都齐全,而 filter, computed var, var watcher, custom event 这样的高级功能也都洋溢着作者的巧思;从开发体验角度,这些设计几乎是完全自然的,没有刻意设计过或欠考虑的感觉,只有个别不得已的地方带了自己框架专属的 
v-
 前缀。从性能、体积角度评估,Vue.js
也非常有竞争力!


介绍 webpack



webpack 是另一个近期发现的好东西。它主要的用途是通过 CommonJS 的语法把所有浏览器端需要发布的静态资源做相应的准备,比如资源的合并和打包。

举个例子,现在有个脚本主文件 
app.js
 依赖了另一个脚本 
module.js

// app.js
var module = require('./module.js')
... module.x ...

// module.js
exports.x = ...


则通过 
webpack app.js bundle.js
 命令,可以把 
app.js
 和 
module.js
 打包在一起并保存到 
bundle.js


同时 webpack 提供了强大的 loader 机制和 plugin 机制,loader 机制支持载入各种各样的静态资源,不只是 js 脚本、连 html, css, images 等各种资源都有相应的 loader 来做依赖管理和打包;而 plugin 则可以对整个 webpack 的流程进行一定的控制。

比如在安装并配置了 css-loader 和 style-loader 之后,就可以通过 
require('./bootstrap.css')
 这样的方式给网页载入一份样式表。非常方便。

webpack 背后的原理其实就是把所有的非 js 资源都转换成 js (如把一个 css 文件转换成“创建一个 
style
 标签并把它插入 
document
”的脚本、把图片转换成一个图片地址的
js 变量或 base64 编码等),然后用 CommonJS 的机制管理起来。一开始对于这种技术形态我个人还是不太喜欢的,不过随着不断的实践和体验,也逐渐习惯并认同了。

最后,对于之前提到的 Vue.js,作者也提供了一个叫做 vue-loader 的 npm 包,可以把 
*.vue
 文件转换成
webpack 包,和整个打包过程融合起来。所以有了 Vue.js、webpack 和 vue-loader,我们自然就可以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试试看!


项目实践流程

回到正题。今天要分享的是,是基于上面两个东西:Vue.js 和 webpack,以及把它们串联起来的 vue-loader

Vue.js 的作者以及提供了一个基于它们三者的项目示例。而我们的例子会更贴近实际工作的场景,同时和团队之前总结出来的项目特点和项目流程相吻合。


目录结构设计

<components>
 组件目录,一个组件一个 
.vue
 文件
a.vue

b.vue


<lib>
 如果实在有不能算组件,但也不来自外部 (tnpm) 的代码,可以放在这里
foo.css

bar.js


<src>
 主应用/页面相关文件
app.html
 主 html
app.vue
 主 vue
app.js
 通常做的事情只是 
var Vue = require('vue'); new
Vue(require('./app.vue'))


<dist>
 (ignored)
<node_modules>
 (ignored)
gulpfile.js
 设计项目打包/监听等任务
package.json
 记录项目基本信息,包括模块依赖关系
README.md
 项目基本介绍


打包

通过 
gulpfile.js
 我们可以设计整套基于 webpack 的打包/监听/调试的任务

在 gulp-webpack 包的官方文档里推荐的写法是这样的:
var gulp = require('gulp');
var webpack = require('gulp-webpack');
var named = require('vinyl-named');
gulp.task('default', function() {
return gulp.src(['src/app.js', 'test/test.js'])
.pipe(named())
.pipe(webpack())
.pipe(gulp.dest('dist/'));
});


我们对这个文件稍加修改,首先加入 vue-loader
tnpm install vue-loader --save

.pipe(webpack({
module: {
loaders: [
{ test: /\.vue$/, loader: 'vue'}
]
}
}))


其次,把要打包的文件列表从 
gulp.src(...)
 中抽出来,方便将来维护,也有机会把这个信息共享到别的任务
var appList = ['main', 'sub1', 'sub2']

gulp.task('default', function() {
return gulp.src(mapFiles(appList, 'js'))
...
})

/**
* @private
*/
function mapFiles(list, extname) {
return list.map(function (app) {return 'src/' + app + '.' + extname})
}


现在运行 
gulp
 命令,相应的文件应该就打包好并生成在了 
dist
 目录下。然后我们在 
src/*.html
 中加入对这些生成好的 
js
 文件的引入: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Main</title>
</head>
<body>
<div id="app"></div>
<script src="../dist/main.js"></script>
</body>
</html>


用浏览器打开 
src/main.html
 这时页面已经可以正常工作了


加入监听

监听更加简单,只要在刚才 
webpack(opt)
 的参数中加入 
watch: true
 就可以了。
.pipe(webpack({
module: {
loaders: [
{ test: /\.vue$/, loader: 'vue'}
]
},
watch: true
}))


当然最好把打包和监听设计成两个任务,分别起名为 
bundle
 和 
watch

gulp.task('bundle', function() {
return gulp.src(mapFiles(appList, 'js'))
.pipe(named())
.pipe(webpack(getConfig()))
.pipe(gulp.dest('dist/'))
})

gulp.task('watch', function() {
return gulp.src(mapFiles(appList, 'js'))
.pipe(named())
.pipe(webpack(getConfig({watch: true})))
.pipe(gulp.dest('dist/'))
})

/**
* @private
*/
function getConfig(opt) {
var config = {
module: {
loaders: [
{ test: /\.vue$/, loader: 'vue'}
]
}
}
if (!opt) {
return config
}
for (var i in opt) {
config[i] = opt
}
return config
}


现在你可以不必每次修改文件之后都运行 
gulp bundle
 才能看到最新的效果,每次改动之后直接刷新浏览器即可。


调试



打包好的代码已经不那么易读了,直接在这样的代码上调试还是不那么方便的。这个时候,webpack + vue 有另外一个现成的东西:source map 支持。为 webpack 加入这个配置字段 
devtool: 'source-map'


var config = { module: { loaders: [ { test: /.vue$/, loader: 'vue'} ] }, devtool: 'source-map' }

再次运行 
gulp bundle
 或 
gulp watch
 试试看,是不是开发者工具里
debug 的时候,可以追踪断点到源代码了呢:)



完整的 javascript 代码如下:
var gulp = require('gulp')
var webpack = require('gulp-webpack')
var named = require('vinyl-named')

var appList = ['main']

gulp.task('default', ['bundle'], function() {
console.log('done')
})

gulp.task('bundle', function() {
return gulp.src(mapFiles(appList, 'js'))
.pipe(named())
.pipe(webpack(getConfig()))
.pipe(gulp.dest('dist/'))
})

gulp.task('watch', function() {
return gulp.src(mapFiles(appList, 'js'))
.pipe(named())
.pipe(webpack(getConfig({watch: true})))
.pipe(gulp.dest('dist/'))
})

/**
* @private
*/
function getConfig(opt) {
var config = {
module: {
loaders: [
{ test: /\.vue$/, loader: 'vue'}
]
},
devtool: 'source-map'
}
if (!opt) {
return config
}
for (var i in opt) {
config[i] = opt[i]
}
return config
}

/**
* @private
*/
function mapFiles(list, extname) {
return list.map(function (app) {return 'src/' + app + '.' + extname})
}


最后,杜拉拉不如紫罗兰

做出一个 vue + webpack 的 generator,把这样的项目体验分享给更多的人。目前我基于团队内部在使用的轻量级脚手架工具写了一份名叫 
just-vue
 的 generator,目前这个 generator 还在小范围试用当中,待比较成熟之后,再分享出来


总结

其实上面提到的 
just-vue
 脚手架已经远不止文章中介绍的东西了, 我们在业务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做了更多的沉淀和积累,比如自动图片上传与画质处理、rem单位自动换算、服务端/客户端/数据埋点接口的梳理与整合、自动化 htmlone 打包与 awp 发布等等。它们为支持业务的开发者提供了更简单高效的工作体验。 篇幅有限,更多内容我也希望将来有机会再多分享出来。

最后再次希望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来玩一下,无线前端组内的同学我都愿意提供一对一入门指导:)

Just Vue!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