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Intent详解

2017-05-23 10:09 92 查看
一.Intent的介绍

Intent的中文意思是“意图,意向”,在Android中提供了Intent机制来协助应用间的交互与通讯,Intent负责对应用中一次操作的动作、动作涉及数据、附加数据进行描述,Android则根据此Intent的描述,负责找到对应的组件,将Intent传递给调用的组件,并完成组件的调用。Intent不仅可用于应用程序之间,也可用于应用程序内部的Activity/Service之间的交互。因此,可以将Intent理解为不同组件之间通信的“媒介”专门提供组件互相调用的相关信息。

二.Inten启动组件的方法

Intent可以启动一个Activity,也可以启动一个Service,还可以发起一个广播Broadcasts。具体方法如下:

组件名称                        方法名称                            
ActivitystartActivity
startActivityForResult()
servicestartService()

bindService()
BroadcastssendBroadcasts()

sendOrderedBroadcasts()

sendStickyBroadcasts()
Intent有以下几个属性:三.Intent的属性

动作(Action),数据(Data),分类(Category),类型(Type),组件(Compent)以及扩展信(Extra)。其中最常用的是Action属性和Data属性。

1.Intent的Action属性

Action是指Intent要完成的动作,是一个字符串常量。SDK中定义了一些标准的Action常量如下表所示。

Constant
Target component
Action
ACTION_CALL

activity

启动电话

ACTION_EDIT

activity

显示要编辑的用户的数据。

ACTION_MAIN

activity

作为任务的初始活动启动,没有数据输入,没有返回的输出

ACTION_SYNC

activity

将服务器上的数据与移动设备上的数据同步。

ACTION_BATTERY_LOW

broadcast receiver

警告电池电量不足。

ACTION_HEADSET_PLUG

broadcast receiver

耳机已插入设备,或拔掉耳机。

ACTION_SCREEN_ON

broadcast receiver

屏幕已打开。

ACTION_TIMEZONE_CHANGED

broadcast receiver

时区的设置已更改。

Action常量的例子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                

intent.setAction(Intent.ACTION_GET_CONTENT);// 设置Intent Action属性                 

intent.setType("vnd.android.cursor.item/phone");// 设置Intent Type 属性  

//主要是获取通讯录的内容 

startActivity(intent); // 启动Activity 

2.Intent的Data属性

Intent的Data属性是执行动作的URI和MIME类型,不同的Action有不同的Data数据指定。比如:ACTION_EDIT Action应该和要编辑的文档URI Data匹配,ACTION_VIEW应用应该和要显示的URI匹配。

3.Intent的Category属性

Intent中的Category属性是一个执行动作Action的附加信息。比如:CATEGORY_HOME则表示放回到Home界面,ALTERNATIVE_CATEGORY表示当前的Intent是一系列的可选动作中的一个。下表是SDK文档中关于Category的信息。

Constant
Meaning
CATEGORY_BROWSABLE

浏览器可以安全地调用目标活动来显示由链接引用的数据 -例如图像或电子邮件。

CATEGORY_GADGET

活动可以嵌入到托管小工具的另一个活动中。

CATEGORY_HOME

该活动显示主屏幕,用户在打开设备或按住HOME键时看到的第一个屏幕。

CATEGORY_LAUNCHER

活动可以是任务的初始活动,并列在顶级应用程序启动器中。

CATEGORY_PREFERENCE

目标活动是偏好面板。

一个回到Home界面的例子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                

intent.setAction(Intent.ACTION_MAIN);// 添加Action属性               

intent.addCategory(Intent.CATEGORY_HOME);// 添加Category属性             

startActivity(intent);// 启动Activity 

4.Intent的Type属性

Intent的Type属性显式指定Intent的数据类型(MIME)。一般Intent的数据类型能够根据数据本身进行判定,但是通过设置这个属性,可以强制采用显式指定的类型而不再进行推导。

 

5.Intent的Compent属性

Intent的Compent属性指定Intent的的目标组件的类名称。通常 Android会根据Intent 中包含的其它属性的信息,比如action、data/type、category进行查找,最终找到一个与之匹配的目标组件。但是,如果 component这个属性有指定的话,将直接使用它指定的组件,而不再执行上述查找过程。指定了这个属性以后,Intent的其它所有属性都是可选的。

 6.Intent的Extra属性

Intent的Extra属性是添加一些组件的附加信息。比如,如果我们要通过一个Activity来发送一个Email,就可以通过Extra属性来添加subject和body。

二、使用Intent传递对象的两种方式

Intent 的用法相信你已经比较熟悉了,我们可以借助它来启动活动、发送广播、启动服务等。在进行上述操作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在Intent 中添加一些附加数据,以达到传值的效果,比如在FirstActivity 中添加如下代码:

[java] view
plain copy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FirstActivity.this, SecondActivity.class);  

intent.putExtra("string_data", "hello");  

intent.putExtra("int_data", 100);  

startActivity(intent);  

这里调用了Intent 的putExtra()方法来添加要传递的数据,之后在SecondActivity 中就可以得到这些值了,代码如下所示:

[java] view
plain copy

getIntent().getStringExtra("string_data");  

getIntent().getIntExtra("int_data", 0);  

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putExtra()方法中所支持的数据类型是有限的,虽然常用的一些数据类型它都会支持,但是当你想去传递一些自定义对象的时候就会发现无从下手。不用担心,下面我们就学习一下使用Intent 来传递对象的技巧。

方式一:Serializable 方式

使用Intent 来传递对象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Serializable 和Parcelable,我们先来学习一下第一种的实现方式。
Serializable 是序列化的意思,表示将一个对象转换成可存储或可传输的状态。序列化后的对象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也可以存储到本地。至于序列化的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让一个类去实现Serializable 这个接口就可以了。
比如说有一个Person 类,其中包含了name 和age 这两个字段,想要将它序列化就可以这样写:

public class Person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Person{" +
"name='" + name + '\'' +
", age=" + age +
'}';
} 


}  

其中get、set 方法都是用于赋值和读取字段数据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在第一行。这里让Person 类去实现了Serializable 接口,这样所有的Person 对象就都是可序列化的了。

接下来在FirstActivity 中的写法非常简单:

[java] view
plain copy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setName("jack");  

person.setAge(35);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FirstActivity.this, SecondActivity.class);  

intent.putExtra("person_data", person);  

startActivity(intent);  

可以看到,这里我们创建了一个Person 的实例,然后就直接将它传入到putExtra()方法中了。由于Person 类实现了Serializable 接口,所以才可以这样写。
接下来在SecondActivity 中获取这个对象也很简单,写法如下:

[java] view
plain copy

Person person = (Person) getIntent().getSerializableExtra("person_data");  

这里调用了getSerializableExtra()方法来获取通过参数传递过来的序列化对象,接着再将它向下转型成Person 对象,这样我们就成功实现了使用Intent 来传递对象的功能了。

方式二:Parcelable

除了Serializable 之外,使用Parcelable 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不过不同于将对象进行序列化,Parcelable 方式的实现原理是将一个完整的对象进行分解,而分解后的每一部分都是Intent 所支持的数据类型,这样也就实现传递对象的功能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Parcelable 的实现方式,修改Person 中的代码,如下所示:

[java] view
plain copy

public class Person implements Parcelable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Override  

    public int describeContent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return 0;  

    }  

  

    @Override  

    public void writeToParcel(Parcel dest, int fla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dest.writeString(name);  

        dest.writeInt(age);  

    }  

    public static final Parcelable.Creator<Person> CREATOR=new Parcelable.Creator<Person>() {  

  

        @Override  

        public Person createFromParcel(Parcel source)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Person person=new Person();  

            person.name=source.readString();  

            person.age=source.readInt();  

            return person;  

        }  

  

        @Override  

        public Person[] newArray(int size)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return new Person[size];  

        }  

    };  

  

}  

Parcelable 的实现方式要稍微复杂一些。可以看到,首先我们让Person 类去实现了Parcelable 接口,这样就必须重写describeContents()和writeToParcel()这两个方法。其中describeContents()方法直接返回0 就可以了,而writeToParcel()方法中我们需要调用Parcel的writeXxx()方法将Person
类中的字段一一写出。注意字符串型数据就调用writeString()方法,整型数据就调用writeInt()方法,以此类推。
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在Person 类中提供一个名为CREATOR 的常量,这里创建了Parcelable.Creator 接口的一个实现,并将泛型指定为Person。接着需要重写createFromParcel()和newArray()这两个方法,在createFromParcel()方法中我们要去读取刚才写出的name
和age字段,并创建一个Person 对象进行返回,其中name 和age 都是调用Parcel 的readXxx()方法读取到的,注意这里读取的顺序一定要和刚才写出的顺序完全相同。而newArray()方法中的实现就简单多了,只需要new 出一个Person 数组,并使用方法中传入的size 作为数组大小就可以了。
接下来在FirstActivity 中我们仍然可以使用相同的代码来传递Person 对象,只不过在SecondActivity 中获取对象的时候需要稍加改动,如下所示

[java] view
plain copy

Person person = (Person) getIntent().getParcelableExtra("person_data");  

注意这里不再是调用getSerializableExtra()方法,而是调用getParcelableExtra()方法来获取传递过来的对象了,其他的地方都完全相同。这样我们就把使用Intent 来传递对象的两种实现方式都学习完了,对比一下,Serializable的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会把整个对象进行序列化,因此效率方面会比Parcelable
方式低一些,所以在通常情况下还是更加推荐使用Parcelable 的方式来实现Intent 传递对象的功能。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