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史

2017-04-25 16:41 190 查看
嵌入式系统经历了从单板机时代到单片机时代,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SCM、MCU、SoC三大阶段。

(1)第一代嵌入式处理器

SCM即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阶段,主要是寻求最佳的单片形态嵌入式系统的最佳体系结构。“创新模式”获得成功,奠定了SCM与通用计算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开创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道路上,Intel公司功不可没。

(2)第二代嵌入式处理器

MCU即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阶段,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不断扩展满足嵌入式应用时,对象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电路与接口电路,突显其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它所涉及的领域都与对象系统相关,因此,发展MCU的重任不可避免地落在电气、电子技术厂家。从这一角度来看,Intel逐渐淡出MCU的发展也有其客观因素。在发展MCU方面,最著名的厂家当数Philips公司。

Philips公司以其在嵌入式应用方面的巨大优势,将MCS-51从单片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到微控制器。因此,当我们回顾嵌入式系统发展道路时,不要忘记Intel和Philips的历史功绩。

(3)第三代嵌入式处理器

单片机是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之路,向MCU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寻求应用系统在芯片上的最大化解决;因此,专用单片机的发展自然形成了SoC化趋势。随着微电子技术、IC设计、EDA工具的发展,基于SoC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会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对单片机的理解可以从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微控制器延伸到单片应用系统。

在技术上,由可扩展总线纯单片机型发展,内存容量做得相当大,I/O功能足够丰富,可以不用外扩拓展芯片。

嵌入式处理器扩展方式从并行总线型发展出各种串行总线,,并被工业界所接受,形成了一些工业标准,I2C(Inter Integrated Circiut)总线,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总线。甚至将网络协议的低两层或低三层都集中到嵌入式处理器上,如某些嵌入式处理器集成了CAN(Contral
Area Network)总线接口、以太网接口。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将数字信号处理器、RISC(Reduced Instrction Set Computer)处理器、存储器、I/O、半定制电路集中到单芯片的产品SOC(System On Chip)已经出现。

(4)第四代嵌入式处理器

flash的使用是嵌入式系统进入了第四代。工作电压降至3.3V,2.7V,1.8V,0.9V。

加Q397164505,观看朱有鹏嵌入式免费视频。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