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图解TCP/IP 读书笔记(三)

2017-04-20 22:55 218 查看

网络得构成要素

1.通信媒介与数据链路:计算机之间通过电缆互相连接,根据数据链路得不同选用得电缆类型也不同,通信媒介也有不同。

在数据传输得过程中,设备间得数据流动的物理速度称为传输速率,单位为bps(bits per second,每秒比特数)。严格意义来说,媒介中信号流动的速度是恒定的,传输速率又称为带宽,带宽越大网络传输能力就越强;主机之间的实际传输速率被称作吞吐量,单位也是bps,不过吞吐量的大小不仅仅考虑到带宽,还需要考虑到CPU处理能力,网络拥堵程度,报文数据占有量等等。

2.网卡:全称网络接口卡(NIC),计算机连接网络必须使用网卡,必须有能接入以太网的网卡和接入无线网的网卡才能连接到相应的网络。

3.中继器:OSI模型的第一层——物理层面上延长网络的设备(MC里面的中继器可以延长红石电路= =),将电缆传来的光电信号波形调整放大后传给另一个电缆,也有的中继器可以完成不同媒介间的转接工作(电缆与光缆),中继器对网络的延长是有限的,有些中继器可以提供多个端口服务,称作集线器(可以看作多口中继器)。

4.网桥/(2层交换机):OSI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面上连接两个网络的设备。根据MAC地址进行处理的。

5.路由器/(3层交换机):OSI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面上连接两个网络并对分组报文进行转发的设备。根据IP地址进行处理的。路由器可以连接不同的数据链路,分担网络负荷,有的还具有网络安全的功能。

6.4~7层交换机:负责处理OSI模型中从传输层到应用层的数据,是以TCP等协议的传输层及上面的应用层为基础来分析收发数据并进行特定的处理。服务器会用到的负载均衡器就是一种4~7层交换机。此设备还有带宽控制的功能。

7.网关:OSI模型中负责将从传输层到应用层的数据进行转换和转发的设备,不仅像4~7层交换机一样处理转发数据,还负责对数据进行转换,在不能直接通信的协议间进行翻译。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