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好莱坞的“英雄使命”: VR的产业级杀手应用就靠电影了

2017-04-10 15:06 232 查看


天不会黑了,别指望杀手级应用了

几天前我们在分析IMXA的第一家洛杉矶VR影院时,提出一个“杀手级产业应用”的概念——用整个大众刚需产业对一项技术的应用来推动该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互联网给予我们的认知,一项技术的迅速普及,往往建立在一款杀手级硬件或者应用上,比如iPhone之于移动互联网,或者支付宝之于电商。随着互联网的进化、瞬间覆盖各行各业的产品级的“杀手应用”概念,似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成为过去。这或许是虚拟现实行业一直出不来所谓杀手级应用的原因——针对各行各业开发和创建的应用场景日益垂直和精分,VR教育的“杀手”干不掉VR健康的需求,酷爱耍Tilt Brush的艺术家也未必会喜欢爆款的“ReboRecall”游戏。

WIFI信号覆盖的疆域已经没有“天黑”,在一个永远盯住各种size屏的“无法合眼”的时代,“杀手”们或者匿迹或者隐形。

VR媒体Roadtovr的主编Ben Lang在采访业内几大VR公司的高管时,在谈及如何看待VR杀手应用的话题上,索尼PlayStation Magic Lab主管Richard Marks说:

“VR这个媒介太广大,不会只有1个杀手级应用,每个应用方向都有可能出现一个杀手级应用。我不太相信杀手级应用,我相信会有一批“英雄级应用”,他们会带领VR走进大众市场。”

好莱坞的“英雄使命”

不知道Richard Marks的同僚,Sony 影业的Jake Zim是否关注到前者在年初说的这番话。总之在正举行的年度拉斯维加斯CinemaCon展会的虚拟现实高峰论坛上,这位索尼影业的高级VP认为,VR的成功,要“始于故事始于剧本创作”(It starts with story, and it starts with writing)。

我们昨天在关于这届CinemaCon的一篇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美国院线和好莱坞大厂,在针对包括票房窗口期、以及VR能不能挽救日益衰退的传统票房上,都存在着很大争议和分歧。然而反过来,在“电影是否也同样可以促进和发展VR”的话题上,院线和大厂们倒是想法一致,论坛的发言者们普遍认为:VR的全部潜力只能靠好莱坞的IP来挖掘和推广普及。

Jake Zim不仅认为很快就会有制片人和编剧专为VR创作故事,而且还拿索尼的《捉鬼敢死队》(Ghostbusters )VR体验来说事。这部翻拍经典的大银幕版虽然被影迷骂得半死,但是第一人称的VR体验却口碑不错,毕竟原著的粉丝们可以戴上“质子武器”背包亲手“驱鬼”了。话说能像Jake Zim这么举例的还是勇气可嘉。类似的例子还有最近IN2拿来说的迪斯尼大片《美女也野兽》,大银幕版如何看在赫敏的面子上我就不忍心再黑了,同样第一人称的VR体验是妥妥地没毛病。迪斯尼在VR上也是智勇双全的。

一直以来IN2经常被问及VR在哪些行业更有前景这类问题,目前看来,电影还是有希望成为VR的“杀手级产业应用”。不过好莱坞也很实际,不会盲目地让VR在电影生产中迈的步子过大,Jake Zim表示:因为目前VR电影体验尚无商业模式,影业公司对VR作品的投入预算不会很多,能有多少预算制作什么作品,还得看院线和制片方的合作方式。

一句话又把球踢回去了:VR电影体验目前不挣钱,花钱做完全是为了铺宣发,制片方出了IP,院线你们看着办。

这也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的解读:目前的VR电影市场还没那么大,有几个业内翘楚级的工作室差不多就能满足需求,如果跟前年的VR硬件和游戏公司一样,一下子上来一大批创业工作室,估计好莱坞和院线也一时半会儿养不活那么多——虽然刚嚷嚷过VR的成功要靠电影带。但是电影首先是买卖,而且是套路买卖。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