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CPU利用率异常分析讨论会-虚拟化相关的话题

2017-03-20 09:34 239 查看
(一) PowerVM环境下的CPU监控和分析与物理机环境有哪些差异?

首先:利用率的概念不同。

虚拟化环境下CPU利用率相对于EC(标称计算能力)来说,可以超过100%。

相对于VP(虚拟CPU)来说,永远是<=100%。

相对于运行时获得的物理CPU来说,永远是<=100%。

CPU利用率的统计方法



第二:虚拟化环境关注的参数更多,这些参数会对性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虚拟化环境需同时关注以下参数

CPU核数

标称计算能力(Entitled Capacity,简称EC)

虚拟CPU(Virtual CPU,简称VP)

逻辑CPU个数(Logical CPU)

SMT

有上限/无上限(Capped/Uncapped)

型号/时钟频率

处理器折叠(Processor Folding)

运行时物理CPU(Physical CPU)

 

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

性能指标之资源指标 CPU配置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PowerVM虚拟化下的核心交易系统性能保持

(二) 开发的应用在CPU核数一样的虚拟服务器上性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1、用的是什么虚拟服务器?VMware还是PowerVM的?还是其他的平台?

2、假如是VMware,用的是ESX/vSphere还是VMware Workstation,二者架构不同,性能不同,PC上的VMware Workstation不是裸金属模式,性能不好。

3、虚拟机上看到的核数,可能不是真正的核数。比如说VMware上,看到的2个core,其实是x86 CPU的一个core中的一个超线程。

如果这个x86 CPU一个core是两个线程,那么虚拟机中的两个core只相当于物理的一个core。当然,这是你能够完全抢占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完全抢占,那就更小了。

如果是PowerVM的虚拟机,操作系统看到的核数是VP(虚拟CPU),至于这个LPAR运行时候,能得到多少物理CPU以及这些物理CPU的亲和性,可能差异很大。

PowerVM上CPU的概念可以参考我的文章

性能指标之资源指标 CPU配置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三) 虚拟化下CPU核数超分配有没有最佳实践

问题:在虚拟化的环境下,一般可以超分配CPU核数。一般会有一个临界值。过了这个值CPU性能就大幅下滑。我们如何找这个值,有没有什么最佳实践?

所谓的“最佳实践”其实是厂商给出通用值,具体到你的单位头上,并不一定是最佳的。世界上没有所谓的通用的最佳。就好比,两地三中心、异地双活之类的设计方案,没有什么最佳实践,每个企业都有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设计。

回到你的问题,如果你的系统追求最短的响应时间(核心交易系统),VP和EC的比值越小越好。如果,追求最大瞬时CPU获得,设置大一些更好,最大可以是10,适用于平时没有什么业务量的非核心系统。

 

(四) EC高低似乎对业务响应时间没什么影响,为什么?

问题1:



解答1

这个是需要运气的。

是否做上下文切换,取决于进程是不是每次被调用到同一个VP上,VP是不是每次被调用到同一个物理CPU上。

如果你的资源池,资源比较充足,那么hypervisor按照亲和性调度,你的VP每次得到的物理CPU是一样的,所以响应时间不受影响

反之,资源紧张,多个LPAR争抢,亲和性大打折扣,响应时间就起伏很大。

亲和性的数值,可以通过下面方式查询

Nmon的BBBP sheet 

命令行Mpstat –d

 

问题2

 "那么如果要看运气的话,物理资源多少才算闲置,总利用率多少需要开始关注CPU亲和度了,需要开始着手处理此类问题了"

解答2

首先要理解亲和度的概念,是CPU是否能从cache1、2、3里面读到数据。举个例子,有1000个进程跑在一个CPU上,但都是不怎么干活的进程,一会儿进程A上来占用,一会进程B上来占用,但总体CPU利用率并不高,但每个进程上来后都要有自己的进程上下文。可能此时cache1、2、3根本缓存不了这么多上下文。结果就是大量的上下文切换。

因此不会有一个绝对的指标,说物理资源多少才开始关注CPU亲和度。

针对 “物理机的整体CPU利用率究竟达到多少时,需要考虑扩大LPAR的EC”

是否扩大LPAR的EC,主要考虑的是你的业务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例如,响应时间是否满足要求,吞吐量是否跟得上),而不是主要考虑物理机的整体CPU利用率。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