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Go语言

django中的FBV和CBV

2017-03-07 11:49 513 查看
  django中请求处理方式有2种:FBV 和 CBV

一、FBV

FBV(function base views) 就是在视图里使用函数处理请求。

看代码:

urls.py

from django.conf.urls import url, include
# from django.contrib import admin
from mytest import views

urlpatterns = [
# url(r'^admin/', admin.site.urls),
url(r'^index/', views.index),
]


views.py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nder

def index(req):
if req.method == 'POST':
print('method is :' + req.method)
elif req.method == 'GET':
print('method is :' + req.method)
return render(req, 'index.html')


注意此处定义的是函数【def index(req):】

index.html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index</title>
</head>
<body>
<form action="" method="post">
<input type="text" name="A" />
<input type="submit" name="b" value="提交" />
</form>
</body>
</html>


上面就是FBV的使用。

二、CBV

CBV(class base views) 就是在视图里使用类处理请求。

将上述代码中的urls.py 修改为如下:

from mytest import views

urlpatterns = [
# url(r'^index/', views.index),
url(r'^index/', views.Index.as_view()),
]


注:url(r'^index/', views.Index.as_view()), 是固定用法。

将上述代码中的views.py 修改为如下:

from django.views import View

class Index(View):
def get(self, req):
print('method is :' + req.method)
return render(req, 'index.html')

def post(self, req):
print('method is :' + req.method)
return render(req, 'index.html')


注:类要继承 View ,类中函数名必须小写。

参考:http://zmrenwu.com/post/33/

基于类的通用视图:ListView 和 DetailView

在开发网站的过程中,有一些视图函数虽然处理的对象不同,但是其大致的代码逻辑是一样的。比如一个博客和一个论坛,通常其首页都是展示一系列的文章列表或者帖子列表。对处理首页的视图函数来说,虽然其处理的对象一个是文章,另一个是帖子,但是其处理的过程是非常类似的。首先是从数据库取出文章或者帖子列表,然后将这些数据传递给模板并渲染模板。于是,Django 把这些相同的逻辑代码抽取了出来,写成了一系列的通用视图函数,即基于类的通用视图(Class Based View)。

使用类视图是 Django 推荐的做法,而且熟悉了类视图的使用方法后,能够减少视图函数的重复代码,节省开发时间。接下来就让我们把博客应用中的视图函数改成基于类的通用视图。

ListView

在我们的博客应用中,有几个视图函数是从数据库中获取文章(Post)列表数据的:

blog/views.py

def index(request):
# ...

def archives(request, year, month):
# ...

def category(request, pk):
# ...


这些视图函数都是从数据库中获取文章(Post)列表,唯一的区别就是获取的文章列表可能不同。比如
index
获取全部文章列表,
category
获取某个分类下的文章列表。

将 index 视图函数改写为类视图

针对这种从数据库中获取某个模型列表数据(比如这里的 Post 列表)的视图,Django 专门提供了一个
ListView
类视图。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
ListView
的使用方法。我们首先把
index
视图函数改造成类视图函数。

blog/views.py

from django.views.generic import ListView

class IndexView(ListView):
model = Post
template_name = 'blog/index.html'
context_object_name = 'post_list'


要写一个类视图,首先需要继承 Django 提供的某个类视图。至于继承哪个类视图,需要根据你的视图功能而定。比如这里
IndexView
的功能是从数据库中获取文章(Post)列表,
ListView
就是从数据库中获取某个模型列表数据的,所以
IndexView
继承
ListView


然后就是通过一些属性来指定这个视图函数需要做的事情。这里我们指定了三个属性。

model。将 model 指定为
Post
,告诉 Django 我要获取的模型是
Post


template_name。指定这个视图渲染的模板。

context_object_name。指定获取的模型列表数据保存的变量名。这个变量会被传递给模板。

如果还是有点难以理解,不妨将类视图的代码和
index
视图函数的代码对比一下:

blog/views.py

def index(request):
post_list = Post.objects.all()
return render(request, 'blog/index.html', context={'post_list': post_list})


index
视图函数首先通过
Post.objects.all()
从数据库中获取文章(Post)列表数据,并将其保存到
post_list
变量中。而在类视图中这个过程
ListView
已经帮我们做了。我们只需告诉
ListView
去数据库获取的模型是
Post
,而不是
Comment
或者其它什么模型,即指定
model = Post
。将获得的模型数据列表保存到
post_list
里,即指定
context_object_name = 'post_list'
。然后渲染 blog/index.html 模板文件,
index
视图函数中使用
render
函数。但这个过程
ListView
已经帮我们做了,我们只需指定渲染哪个模板即可。

接下来就是要将类视图转换成函数视图。为什么需要将类视图转换成函数视图呢?

我们来看一看 blog 的 URL 配置:

blog/urls.py

app_name = 'blog'
urlpatterns = [
url(r'^$', views.index, name='index'),
...
]


前面已经说过每一个 URL 对应着一个视图函数,这样当用户访问这个 URL 时,Django 就知道调用哪个视图函数去处理这个请求了。在 Django 中 URL 模式的配置方式就是通过
url
函数将 URL 和视图函数绑定。比如
url(r'^$', views.index, name='index')
,它的第一个参数是 URL 模式,第二个参数是视图函数
index
。对
url
函数来说,第二个参数传入的值必须是一个函数。而
IndexView
是一个类,不能直接替代
index
函数。好在将类视图转换成函数视图非常简单,只需调用类视图的
as_view()
方法即可(至于
as_view
方法究竟是如何将一个类转换成一个函数的目前不必关心,只需要在配置 URL 模式是调用
as_view
方法就可以了。具体的实现我们以后会专门开辟一个专栏分析类视图的源代码,到时候就能看出 Django 使用的魔法了)。

现在在 URL 配置中把
index
视图替换成类视图
IndexView


blog/urls.py

app_name = 'blog'
urlpatterns = [
url(r'^$', views.IndexView.as_view(), name='index'),
...
]


访问一下首页,可以看到首页依然显示全部文章列表,和使用视图函数
index
时效果一模一样。

将 category 视图函数改写为类视图

category
视图函数的功能也是从数据库中获取文章列表数据,不过其和
index
视图函数不同的是,它获取的是某个分类下的全部文章。因此
category
视图函数中多了一步,即首先需要根据从 URL 中捕获的分类 id 并从数据库获取分类,然后使用
filter
函数过滤出该分类下的全部文章。来看看这种情况下类视图该怎么写:

blog/views.py

class CategoryView(ListView):
model = Post
template_name = 'blog/index.html'
context_object_name = 'post_list'

def get_queryset(self):
cate = get_object_or_404(Category, pk=self.kwargs.get('pk'))
return super(CategoryView, self).get_queryset().filter(category=cate)


IndexView
不同的地方是,我们覆写了父类的
get_queryset
方法。该方法默认获取指定模型的全部列表数据。为了获取指定分类下的文章列表数据,我们覆写该方法,改变它的默认行为。

首先是需要根据从 URL 中捕获的分类 id(也就是 pk)获取分类,这和
category
视图函数中的过程是一样的。不过注意一点的是,在类视图中,从 URL 捕获的命名组参数值保存在实例的
kwargs
属性(是一个字典)里,非命名组参数值保存在实例的
args
属性(是一个列表)里。所以我们使了
self.kwargs.get('pk')
来获取从 URL 捕获的分类 id 值。然后我们调用父类的
get_queryset
方法获得全部文章列表,紧接着就对返回的结果调用了
filter
方法来筛选该分类下的全部文章并返回。

此外我们可以看到
CategoryView
类中指定的属性值和
IndexView
中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如果为了进一步节省代码,甚至可以直接继承
IndexView


class CategoryView(IndexView):
def get_queryset(self):
cate = get_object_or_404(Category, pk=self.kwargs.get('pk'))
return super(CategoryView, self).get_queryset().filter(category=cate)


然后就在 URL 配置中把
category
视图替换成类视图
CategoryView


blog/urls.py

app_name = 'blog'
urlpatterns = [
...
url(r'^category/(?P<pk>[0-9]+)/$', views.CategoryView.as_view(), name='category'),
]


访问以下某个分类页面,可以看到依然显示的是该分类下的全部文章列表,和使用视图函数
category
时效果一模一样。

将 archives 视图函数改写成类视图

这里没有什么新东西要讲了,学以致用,这个任务就交给你自己了。如果还是不会写的请参考本章节的 GitHub 代码 Step18: class based views

DetailView

除了从数据库中获取模型列表的数据外,从数据库获取模型的一条记录数据也是常见的需求。比如查看某篇文章的详情,就是从数据库中获取这篇文章的记录然后渲染模板。对于这种类型的需求,Django 提供了一个
DetailView
类视图。下面我们就来将
detail
视图函数转换为等价的类视图
PostDetailView
,代码如下:

blog/views.py

from django.views.generic import ListView, DetailView

# 记得在顶部导入 DetailView
class PostDetailView(DetailView):
# 这些属性的含义和 ListView 是一样的
model = Post
template_name = 'blog/detail.html'
context_object_name = 'post'

def get(self, request, *args, **kwargs):
# 覆写 get 方法的目的是因为每当文章被访问一次,就得将文章阅读量 +1
# get 方法返回的是一个 HttpResponse 实例
# 之所以需要先调用父类的 get 方法,是因为只有当 get 方法被调用后,
# 才有 self.object 属性,其值为 Post 模型实例,即被访问的文章 post
response = super(PostDetailView, self).get(request, *args, **kwargs)

# 将文章阅读量 +1
# 注意 self.object 的值就是被访问的文章 post
self.object.increase_views()

# 视图必须返回一个 HttpResponse 对象
return response

def get_object(self, queryset=None):
# 覆写 get_object 方法的目的是因为需要对 post 的 body 值进行渲染
post = super(PostDetailView, self).get_object(queryset=None)
post.body = markdown.markdown(post.body,
extensions=[
'markdown.extensions.extra',
'markdown.extensions.codehilite',
'markdown.extensions.toc',
])
return post

def get_context_data(self, **kwargs):
# 覆写 get_context_data 的目的是因为除了将 post 传递给模板外(DetailView 已经帮我们完成),
# 还要把评论表单、post 下的评论列表传递给模板。
context = super(PostDetailView, self).get_context_data(**kwargs)
form = CommentForm()
comment_list = self.object.comment_set.all()
context.update({
'form': form,
'comment_list': comment_list
})
return context


PostDetailView
稍微复杂一点,主要是等价的
detail
视图函数本来就比较复杂,下面来一步步对照
detail
视图函数中的代码讲解。

首先我们为
PostDetailView
类指定了一些属性的值,这些属性的含义和
ListView
中是一样的,这里不再重复讲解。

紧接着我们覆写了
get
方法。这对应着
detail
视图函数中将 post 的阅读量 +1 的那部分代码。事实上,你可以简单地把
get
方法的调用看成是
detail
视图函数的调用。

接着我们又复写了
get_object
方法。这对应着
detail
视图函数中根据文章的 id(也就是 pk)获取文章,然后对文章的 post.body 进行 Markdown 渲染的代码部分。

最后我们复写了
get_context_data
方法。这部分对应着
detail
视图函数中生成评论表单、获取 post 下的评论列表的代码部分。这个方法返回的值是一个字典,这个字典就是模板变量字典,最终会被传递给模板。

你也许会被这么多方法搞乱,为了便于理解,你可以简单地把
get
方法看成是
detail
视图函数,至于其它的像
get_object
get_context_data
都是辅助方法,这些方法最终在
get
方法中被调用,这里你没有看到被调用的原因是它们隐含在了
super(PostDetailView, self).get(request, *args, **kwargs)
即父类
get
方法的调用中。最终传递给浏览器的 HTTP 响应就是
get
方法返回的
HttpResponse
对象。

还是无法理解么?在不涉及源码的情况下我也只能讲这么多了。要想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类视图必须仔细阅读类视图的源码,我当时也是啃源码啃了很久很久,以后我会专门开辟一个专题分析类视图的源码,到时候你就会对类视图有更深的理解了。此外,这里是 Django 官方文档对类视图的讲解,尽管我觉得这部分文档对类视图也讲得不是很清楚,不过也值得作为参考吧 基于类的视图概述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