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设计模式】七个结构型模式

2017-03-06 10:39 211 查看


一、装饰模式(Decorator)

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就增加功能来说,装饰模式比生成子类更为灵活。

二、代理模式(Proxy)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三、外观模式(Facade)

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此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四、适配器模式(Adapter)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何时使用?使用一个已经存在的类,但如果它的接口,也就是它的方法和你的要求不相同时,就应该考虑用适配器模式。

五、组合模式(Composite)

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组合模式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何时使用?当你发现需求中是体现部分与整体层次的结构时,以及你希望用户可以忽略组合对象与单个对象的不同,统一地使用组合结构中的所有对象时,就应该考虑用组合模式了。

六、桥接模式(Bridge)

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七、享元模式(Flyweight)

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何时使用?如果一个应用程序使用了大量的对象,而大量的这些对象造成了很大的存储开销时就应该考虑使用;还有就是对象的大多数状态可以外部状态,如果删除对象的外部状态,那么可以用相对较少的共享对象取代很多组对象,此时可以使用享元模式。

【总结】 需要您的交流~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