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实现原理

2017-02-17 16:56 204 查看
1. 请问交换机路由器分别的实现原理是什么?分别在哪个层次上面实现的?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03/18/2509090_43432794.shtml
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或中间系统),ISO的术语称之为中继(re

lay)系统。根据中继系统所在的层次,可以有以下五种中继系统:

1)       物理层(即常说的第一层、层L1)中继系统,即转发器(repeater)。

2)       数据链路层(即第二层,层L2),即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3)       网络层(第三层,层L3)中继系统,即路由器(router)。

4)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兼有网桥和路由器的功能。

5)       在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即网关(gateway).

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时,一般不称之为网络互联,因为这仅仅是把一个网络扩大了,而这

仍然是一个网络。高层网关由于比较复杂,目前使用得较少。因此一般讨论网络互连时都

是指用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互联的网络。本文主要阐述交换机和路由器及其区别。  

2.  第二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

传统交换机从网桥发展而来,属于OSI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设备。它根据MAC地址寻

址,通过站表选择路由,站表的建立和维护由交换机自动进行。路由器属于OSI第三层

即网络层设备,它根据IP地址进行寻址,通过路由表路由协议产生。因特网的路由选择

协议: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

3. 第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

在第三层交换技术出现之前,几乎没有必要将路由功能器件和路由器区别开来,他们完全

是相同的:提供路由功能正在路由器的工作,然而,现在第三层交换机完全能够执行传统

路由器的大多数功能。

综上所述,交换机一般用于LAN-WAN的连接,交换机归于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设

备,有些交换机也可实现第三层的交换。路由器用于WAN-WAN之间的连接,可以解

决异性网络之间转发分组,作用于网络层。他们只是从一条线路上接受输入分组,然后向

另一条线路转发。这两条线路可能分属于不同的网络,并采用不同协议。相比较而言,路

由器的功能较交换机要强大,但速度相对也慢,价格昂贵,第三层交换机既有交换机线速

转发报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此得以广播应用。

----------------------------------------------------------------------

2.1    OSI和TCP/IP

1.  七层网络结构功能及特点--OSI

1)  
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在其上串行传送比特流,即所传送数据的单位

是比特。此外,该层中还具有确定连接设备的电气特性和物理特性等功能。

2)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网络节点间的线路上通过检测、流量控制和重发等手段,无差错

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为做到这一点,在每一帧中必须同时带有同步、地址、差错控

制及流量控制等控制信息。

3)  
网络层:为了将数据分组从源(源端系统)送到目的地(目标端系统),网络层的任

务就是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使源的传输层传下来的分组信息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

地址找到目的地,并交付给相应的传输层,即完成网络的寻址功能。

4)  
传输层:传输层是高低层之间衔接的接口层。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当报文较长时

将它分割成若干分组,然后交给网络层进行传输。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中的最关键

一层,该层以上各层将不再管理信息传输问题。

5)  
会话层:该层对传输的报文提供同步管理服务。在两个不同系统的互相通信的应用进

程之间建立、组织和协调交互。例如,确定是双工还是半双工工作。

6)  
表示层:该层的主要任务是把所传送的数据的抽象语法变换为传送语法,即把不同计

算机内部的不同表示形式转换成网络通信中的标准表示形式。此外,对传送的数据加密(

或解密)、正文压缩(或还原)也是表示层的任务。

7)   应用层:该层直接面向用户,是OSI中的最高层。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用户提供应用的

接口,即提供不同计算机间的文件传送、访问与管理,电子邮件的内容处理,不同计算机

通过网络交互访问的虚拟终端功能等。

2. TCP/IP功能及特点

1)   网络接口层:这是TCP/IP协议的最低一层,包括有多种逻辑链路控制和媒体访问协议

。网络接口层的功能是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特定的网络进行传输,或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

,抽取出IP数据报并转交给网际层。

2)   网际网层(IP层):该层包括以下协议:IP(网际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

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

解析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解析协议)。该层

负责相同或不同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主要处理数据报和路由。在IP层中,ARP协议用

于将IP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RARP协议用于将物理地址转换成IP地址,ICMP协议用于报告差

错和传送控制信息。IP协议在TCP/IP协议组中处于核心地位。

3)   传输层:该层提供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

报协议)两个协议,它们都建立在IP协议的基础上,其中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U

DP提供简单的无连接服务。传输层提供端到端,即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主要功能是数据

格式化、数据确认和丢失重传等。

4)   应用层:TCP/IP协议的应用层相当于OSI模型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它向用户

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层协议,其中包括:Telnet、SMTP、DNS等。此外,在应用层中还包含

有用户应用程序,它们均是建立在TCP/IP协议组之上的专用程序。

3.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区别:

1)   OSI模型有7层,TCP/IP只有4层;

2)   OSI先于协议出现,因此不会偏向于任何一组特定的协议,通用性更强,但有些功能

不知该放哪一层上,因此不得不加入一些子层;TCP/IP后于协议出现,仅是将已有协议的

一个描述,因此两者配合的非常好;但他不适合其他的协议栈,不容易描述其他非TCP/IP

的网络;

3)   OSI中网络层同时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在传输层上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

信;TCP/IP中网络层只支持无连接通信,传输层同时支持两种通信;

4)   在技术发生变化时,OSI模型比TCP/IP模型中的协议更容易被替换。

4.         请你详细的解释一下IP协议的定义,在哪个层上面,主要有什么作用? TCP与

UDP呢? 

解: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ICMP-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IP协议-网际协议

IP地址、IP包头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