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Linux

linux 性能监控分析以及调优(iostat)

2017-02-13 22:49 513 查看
1. iostat 说明

iostat是对系统的磁盘I/O操作进行监控,它的输出主要显示磁盘读写操作的统计信息,同时给出CPU的使用情况。同vmstat一样,iostat不能对某个进程进行深入分析,仅对操作系统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



2. iostat命令用法

各选项以及参数含义如下:

-c:仅显示CPU统计信息.与-d选项互斥.

-d :仅显示磁盘统计信息.与-c选项互斥.

-k :以K为单位显示每秒的磁盘请求数,默认单位块.

-p :device | ALL

与-x选项互斥,用于显示块设备及系统分区的统计信息.也可以在-p后指定一个设备名,如

iostat-p had

或显示所有设备

iostat-p ALL

-t :在输出数据时,打印搜集数据的时间.

-V :打印版本号和帮助信息.

-x device 输出指定要统计的磁盘设备名称,默认为所有磁盘设备.

-interval :指两次统计间隔时间

-count :按照interval 指定的时间间隔统计的次数

3. iostat 磁盘监控



rrqm/s:每秒进行merge 的读操作数目,即delta(rmerge)/s 。

wrqm/s:每秒进行merge 的写操作数目,即delta(wmerge)/s 。

r/s:每秒完成的读I/O 设备次数,即delta(rio)/s 。

w/s:每秒完成的写I/O 设备次数,即delta(wio)/s 。

rsec/s:每秒读扇区数,即delta(rsect)/s。

wsec/s:每秒写扇区数,即delta(wsect)/s

rkB/s:每秒读K字节数,是rsect/s 的一半,因为每扇区大小为512字节。

wkB/s:每秒写K字节数,是wsect/s 的一半

avgrq-sz: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数据大小(扇区),即delta(rsect+wsect)/delta(rio+wio) 。

avgqu-sz:平均I/O队列长度,即delta(aveq)/s/1000 (因为aveq的单位为毫秒)。

Await: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等待时间(毫秒),即delta(ruse+wuse)/delta(rio+wio) 。

Svctm: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服务时间(毫秒),即delta(use)/delta(rio+wio) 。

%util: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用于I/O 操作,或者说一秒中有多少时间I/O 队列是非空的,即delta(use)/s/1000 (因为use的单位为毫秒) 。

4 .iostat CPU监控



%usr:用户进程消耗的CPU时间百分比。

%nice: 运行正常进程消耗的CPU时间百分比。

%system:系统进程消耗的CPU时间百分比。

%iowait:I/O等待所占CPU时间百分比。

%steal:在内存紧张环境下,pagein强制对不同的页面进行的steal操作。

%idle:CPU空闲状态的时间百分比。

5.iostat 磁盘监控



tps:每秒从物理磁盘I/O的次数.多个逻辑请求会被合并为一个I/O磁盘请求,一次传输的大小是不确定的。

Blk_read/s:每秒读取的数据块数。

Blk_wrtn/s :每秒写入的数据块数。

Blk_read:读取的所有块数。

Blk_wrtn:写入的所有块数。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性能 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