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项目周期中的各个阶段

2017-01-13 14:42 555 查看
    按照一般的软件项目周期来说,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一、定义阶段。包括多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系统采用的架构、数据进行规划,与客户确认需求并签订相关合同。该阶段就是一个规划、打基础的阶段,项目未来做出什么样子,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都是由这里决定的。

    在这个阶段,很重要的一个过程:需求分析,往往会被忽略。对一个一般的业务系统来说,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为客户的业务管理等做服务的,也就是,一切是为客户的需求做服务的,对应的,就必须把客户的需求充分重视起来。

    很明显的,客户的需求有重要的,有不重要的;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有明确的,也有隐含的,等等。总之,需求是多样的。如何把这些需求,转化成为正确的功能,让系统能够与客户进行顺利的衔接,这就是需求分析要干的事情。

    需求分析,首先要区分哪些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需求。就跟人的需求分层次一样,客户的需求也是分层次的。对应人第一级需求,生存的需求,企业也是一样的。直接关系企业生存的需求,也就是能够创造效益的需求,必然是最迫切的,也是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了生存问题,才能进一步的去考虑情感、社会贡献等的高层次需求。当然,需求的分级必须考虑各类显式及隐式的效益。

    需求分析,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充分发掘隐含的需求。在记录客户需求表达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客户表达需求的场景、背景等相关内容,因为这些,往往隐含了许多必要的需求。而客户在表达的同时,往往会因为工作习惯的关系,惯性的忽略掉了。当然,在发掘隐藏需求或者避免需求陷阱的方面,业务专家的重要性也就体现出来了。

    做了好了现有的需求分析规划,还应该适当的对客户需求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需求反馈给客户。毕竟,软件系统的开发上线,必然会对原有的业务关系进行冲击。系统开发的原则的尊重原有业务,并对原业务进行优化升级,以取得更好的效益。说白了,信息化了,肯定要变的。如何变,这才是关键。

    以政府项目为例简单说明。政府项目说的简单点,就是“严格与灵活”表现非常充分的。首先严格,就是行为方式必须符合对应的法律法规等,半点都不能突破,这个原则绝对是严格执行的;灵活呢,就是在规则的允许下,过程可以是任意多变的。

    总之,定义阶段结束,实际上项目的未来基本上就已经是可预期、可见的,项目的成功程度,也是可以估算的。就跟盖大楼一样,这就是选好了地基、做好了设计规划图、大体的材料等。

    二、开发阶段。实际上就是对定义阶段的内容进行充实、实现,也就是一般说的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代码实现、测试等环节。这些环节是在定义阶段的框架下,对系统功能进行充实、完善。一般来说,到了这个阶段,只要过程质量控制的不错,项目出现意外的可能性不大。国家标准里面也有各类标准文档,按着做就基本问题不大了。

    概要设计着重要说明白的是,需求是如何对应到功能的,各个功能如何配合实现某项需求;详细设计说明的是功能具体如何实现,各种数据流如何运作,操作如何对其进行影响。

    跟盖房子一样的,这个时候可以分包给施工队,只要施工队按照设计图走,一般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这个过程中,忌讳的是各种实验性质的技术使用,即应用各类不是完全掌握的技术。技术本身可能不存在问题,但是如果掌握不好,就容易遭成“豆腐渣”工程。

    三、运维阶段。运维阶段就是对系统进行保养。保养的好坏,关系到系统的使用年限。此阶段,主要是解答各类用户问题,还有是根据客户的个性化要求进行重新装修。重要的问题,就是要顺延设计思路,控制住客户的需求,千万不要因为用户的强烈要求,就把房间的承重墙给砸了。

    其实,项目的各个阶段都是相互关联的,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个阶段的任何行为,都会对其他阶段造成影响。但明显的,前阶段对后阶段的影响、限制更大一些。前面多做一些,后面就会相应的少一些,指望在后续阶段解决前一阶段的问题,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巨大的。

    实际上,在许多公司,项目的各个阶断是分布在不同的部门的,而且缺少明确的项目经理进行整体的统筹安排,造成了各个阶段之间实际上的割裂。而系统上线运行后,面对客户的却经常是后阶段的员工在负责,这就导致了是后阶段在推动修改前阶段的问题。这个工程的痛苦是谁参与谁知道。浪费人力物力不说,导致项目延期,不能按时交付等等,各种问题,领导也是意见多多。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必须有一个“强势”的项目经理或者类似的人员,能够贯穿整个项目,将项目的思想从开始就把握好节奏,并且能够有能力弥补部门之间的间隙,保证各个阶段之间的顺利衔接。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