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敏捷2016 总结 (包括16年社区活动的收获问答)

2016-12-30 15:17 253 查看
敏捷2016 总结 

今天是最后一个工作日了,2016年除了好好的写代码,忙的最多的,就是敏捷了。

首先得感谢 公司的王琴, 把我拉到了 北京的敏捷社区,和各位大咖有了很多的亲密接触。

认识了(江湖上人称)无敌哥的王立杰老师,京东金牌的Bob姜。 

先说下整体的工作状态啊。 这一年来,所谓的敏捷教练连兼职也算不上,概括下来,就是:
买书,
引导新人, 站会提醒

也就相当于不太烦人的智能闹铃。

本人也算经历了公司敏捷的多个阶段,一般的公共集会、共享会,也都积极参加,客观来说,
现在的敏捷的状态,应该是回归到了比较正常的位置上。
我们工作的重点,还是开发和研究,整个年度的工作状态,都被总部牵引,基本上不会出大的问题。

在我们这里,

1) 团队合作的重点 

一个是有效的信息共享, 另一个就是技术积累。(当然,其他公司可能不同)

了解了团队及工作的特性,我发现,自己做好以下几点,更能影响团队。

第一个,就是遵守协议,强化规则。

简单的说,除非有重大的影响因子,站会雷打不动,最多就是晚个几分钟。

第二个,透明自己的工作。

尽量简明厄要的说明每天的任务。“为啥要做”, “做了啥”, “哪些坑”。

这个基本上就是围绕 技术的,组员互相提问,争论的自然也就围绕 技术了,(大概 工程师,都这个思维)
刚开始的时候, 其他人challenge自己的工作,也会不舒服,慢慢的习惯了, 也就发现团队的氛围,也都变了。
(技术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啊, 这个大概是工程师的共识,其他类型的工作,不保证这个共识啊。)

2) 17年,还要做什么

本来,自己也没有概念。这个月,参加了北京敏捷之旅2016,很受启发。

特别是作为王明兰老师的“拥趸“,听了她关于kanban适用于哪些知识领域的演讲后,更是深思。

第一点,做好本职工作

更直白点,写好代码,做好研究,云计算领域,新词多多,工具繁杂。

技术不强,说话没分量。这个真理,被千万次的验证。

第二点,做好牵引。 

也就是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要想组员技术分享,那么自己首先要技术分享。

现在团队里工作,互相引用的越来越多,协作程度越来越高,可以预见到,不出意外的话,会互相提醒哪些依赖项需要注意。

接下来,

3) 总结16年社区活动的收获。

#### 我是分割线 ####

1. 通过Agile 1001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开阔了视野,
有些新的技巧理念,书上没有提到。
其他公司,其他项目,活学活用的经验,可以借鉴。

2. 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灵活的活动组织形式, 有的侧重游戏, 有的侧重理念等等。
年末的敏捷之旅2016

3. 17年的期待是什么

大咖的分享和年度总结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敏捷 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