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设计 > 产品经理

书摘《人人都是产品经理》——4年产品经理的思维书2

2016-12-15 10:54 639 查看
数据分析时,根据不同的目的,数据来源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用户使用产品的日志、用户管理系统里的信息、客户管理系统里的信息、网页访问情况的统计信息等。

学好统计学知识很有用

经常在做决策的时候才想起来数据分析,但突然发现手头没有数据可分析。为了避免这个情况,我们应该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就把数据分析的需求加进去。比如记录每个按钮的点击次数、统计每个用户的登陆频率等,这也算是一种典型的非功能需求。这样做对产品的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

日志分析的商业价值:在对商品足够熟悉的基础上,先做出反方向性的假设,再提取相应的数据并分析,得到一些现象,然后尝试解释,接下来用用户调研修正解释,最终指导产品发展方向。

单项需求卡片模板



一张有价值的单项需求卡片,至少得有需求描述、需求编号、来源、场景。其他的很少有人愿意填写了。

需求采集并不是产品设计之前的工作,二十一个贯穿始终的过程。不怕发生荒谬的需求而怕遗漏合理需求。

需求采集方法:

【现场调查:小心被非典型用户带到沟里

AB测试:基于大用户比较合适,让用户直接参与了设计,这样低成本的方法让很多传统行业的同学羡慕不已。

日记研究:互联网新兴的个人用户比较合适。但要明白日记的作者往往是同行而不是主流用户。

卡片分类法:用户参与讨论,让最终产品更加符合用户的心里模型。

自己提需求:产品要用才能感觉出好坏。】

听用户的意见,但不要照着做。我们是产品经理,产品设计师,最终怎么做应该有我们决定。

用户需求VS产品需求

用户需求:用户自以为的需求,并通常表现为用户的解决方案。

产品需求:经过我们的分析找到的真实需求,并表现为我们的解决方案。

需求分析:从用户提出的需求出发,找到用户内心真正渴望的,再转化为产品需求的过程。

满足需求的三种方式:

改变现状,降低理想,转移需求。

给需求做一次DNA检测:

需求转化——》确定基本属性——》分析商业价值——》初评实现难度——》计算性价比

把用户需求幻化为产品需求

分析需求的商业价值:

一个公司在做任何产品,一个产品在做任何需求,最终都是要满足一定的商业目的。所以需求的商业价值是最关键的内容。商业价值指标【重要性、紧急度、持续时间】

性价比=商业价值除以实现难度(简化为开发量)

BRD(不知道的罚站三分钟,自行百度)怎么写,包括哪些内容:

项目背景:我们在哪?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解决什么问题,可以列出一些数据说明项目的必要性。

商业价值:我们去哪里啊?最关键的重点!大老板最感兴趣的做了这个项目以后有什么价值,一定要说在点子上。一般我们会预测一下相关数字的变化,提出这个项目的商业目标。

功能需求描述:我们怎么去?通过做哪些事情来达到目标,把打好包的需求描述一下,可以用功能列表的形式表达,但最好能画出业务逻辑关系。当然我们也经常会搞点技巧性的东西,比如故意加入一些让老板砍的需求,希望老板砍完后有愧疚不好意思再砍我们真正想做的需求,这点有点类似谈判技巧,可以试试但不要上瘾。

非功能需求描述:提一下重要的非功能需求

资源评估:第二个重点!大老板要看成本,他们在了解达成项目的目标要多打的花费之后才能做出决策。

风险和对策:有的项目会有一些潜在风险,这个时候不妨抛给老板看一下,并且给出自己的对策,说不定你觉得是很大麻烦,在老板那里一句话就可以搞定。而且由于信息不对称,我们无法了解某些功能是否会与公司将来的战略冲突,这时候提出来也是让老板把关。

首先要给BRD起一个有意义的名字配个图,让团队有归属感。









100%的质量去实现75%的数量,而不是反过来。吸引用户的往往只是功能模块的一两个点,我们一开始只是让其拥有100%的质量其实就够了,这样留给用户的是升级的期待,如果反过来功能铺得很开,但每个点都不爽,反而喧宾夺主把闪光的地方给掩埋了。

情愿把一半的功能都做得尽可能完美,也不要把全部供恩那个都做成半吊子。

需求状态:待讨论、拒绝、暂缓、需求中、开发中、已完成、测试中等。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