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第11天 自定义异常、权限修饰符、jar包、清除重复元素

2016-11-27 20:37 337 查看

1.
回顾上次课的内容


内部类

内部类类别:
成员内部类: 在一个类的成员位置定义另外一个类,那么另外 一个 类就称作为成员内部类。
成员内部类的访问方式:
方式1: 在外部类内提供一个方法创建内部类的对象进行访问。
方式2: 在其他类创建内部类的对象进行访问。 创建的格式: 外部类.内部类  变量名 = new 外部类().new 内部类();
注意:如果是静态内部类在其他类的创建对象方式:  外部类.内部类 变量名=  new 外部类.内部类();
成员内部类要注意的事项:
1. 成员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成员。
2. 如果成员内部类与外部类存在同名的成员,在内部类中默认是访问内部类 的成员。
成员通过“外部类.this.成员”指定访问外部类的成员。
3. 如果成员内部类出现了静态的成员,那么该成员内部类也必须使用static修饰。
4. 如果成员内部类是私有的,那么创建内部类的对象就只能在外部类提供方法创建。

 局部内部类  : 在一个类的方法内部定义另外一个类,  另外一个类就称作为局部内部类。
局部内部类要注意: 如果局部内部类访问了局部变量,那么该变量需要使用fianl修饰。 (原因: 因为生命周期不一致,所以内部类访问局部变量其实是一个复制品。)
匿名内部类 : 没有类名的类。
匿名内部类的好处: 简化书写。
匿名内部类的使用前提: 必须存在继承或者实现关系。
匿名内部类的格式:
new 父类(父接口){
匿名内部类的成员;
};

 异常:

异常的体系:

---------|Throwable 

--------------|  Error (错误)  错误一般是由于jvm或者是硬件引发的问题,所以我们一般都不会通过代码去处理。

--------------| Exception (异常) 异常我们一般都会通过代码去处理的。

异常的处理方式
方式一:捕获处理
捕获处理的格式
try{
可能发生异常的代码
}catch(捕获的异常类型  变量名){
处理异常的代码
}
捕获处理要注意的细节:
1. 如果一个try块中出现了异常的代码,经过处理之后,那么try-catch块外面的代码可以正常执行。
2. 如果一个try块中出现了异常的代码,那么在try块中出现异常的代码后面 的语句无法执行。
3. 一个try块后面可以跟多个catch块,也就是一个try块可以捕获多种异常的类型,但是捕获的
异常类型必须从小到大进行捕获。
方式二:抛出处理(throw throws)
抛出处理要注意的细节:
1. 如果一个方法内部抛出了一个编译时异常对象,那么该方法必须要声明抛出。
2. 如果调用了一个声明抛出编译时异常的方法,那么调用者必须要处理。
3. 如果一个方法抛出了一个异常对象,那么该方法也会马上停止(一个方法遇到了throw关键字,那么该方法就会马上停止)
4. 在一种情况下只能抛出一种异常对象。

throw 关键字是用于方法体之内抛出异常对象 的,throws是用于方法 声明上声明抛出异常类型的。

package com.xp.exception;
/*
sun提供了很多的异常类给我们用于描述程序中各种的不正常情况,但是sun 给我
提供异常类还不足以描述我们现实生活中所有不正常情况,那么这时候我们就需要
自定义异常类。
需求: 模拟feiQ上线的时候,如果没有插上网线,那么就抛出一个没有插上网线的异常,
如果已经插上了网上,那么就正常显示好友列表。
自定义异常类的步骤: 自定义一个类继承Exception即可。
*/
//自定义了一个没有网线的异常类了。
class NoIpException extends Exception{
public NoIpException(String message){
super(message); //调用了Exception一个参数的构造函数。
}
}
class Demo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ip = "192.168.10.100";
ip = null;
try{
feiQ(ip); // 如果调用了一个声明抛出异常类型的方法,那么调用者必须要处理。
}catch(NoIp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System.out.println("马上插上网线!");
}
}
public static void feiQ(String ip) throws NoIpException{
if(ip==null){
throw new NoIpException("没有插网线啊,小白!");
}
System.out.println("正常显示好友列表..");
}
}

2.自定义异常实例

package com.xp.exception;
/*
需求:模拟你去吃木桶饭,如果带钱少于了10块,那么就抛出一个没有带够钱的异常对象,
如果带够了,那么就可以吃上香喷喷的地沟油木桶饭.
*/
//定义没钱的异常
class NoMoneyException extends Exception {
public NoMoneyException(String message) {
super(message);
}
}
class Demo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try {
eat(9);

} catch (NoMoney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System.out.println("跟我洗碗一个月!!");
}
}
public static void eat(int money) throws NoMoneyException {
if (money < 10) {
throw new NoMoneyException("吃霸王餐");
}
System.out.println("吃上了香喷喷的地沟油木桶饭!!");
}
}

3.运行时异常、编译时异常

package com.xp.exception;
/*
异常体系:
--------| Throwable  所有错误或者异常的父类
--------------| Error(错误)
--------------| Exception(异常) 异常一般都通过代码处理
------------------| 运行时异常: 如果一个方法内部抛出了一个运行时异常,那么方法上 可以声明也可以不 声明,调用者可以以处理也可以不处理。
------------------| 编译时异常(非运行时异常、受检异常):  如果一个方法内部抛出了一个编译时异常对象,那么方法上就必须要声明,而且调用者也必须要处理。
运行时异常: RuntimeException以及RuntimeException子类 都是属于运行时异常。
编译时异常: 除了运行时异常就是编译异常。
疑问: 为什么java编译器会如此严格要求编译时异常,对运行时异常如此宽松?
运行时异常都是可以通过程序员良好的编程习惯去避免,所以java编译器就没有严格要求处理运行时异常。
*/
class Demo4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int[] arr = null;
div(4,0,arr);
Object o = new Object();
o.wait();
}
public static void div(int a , int b ,int[] arr) {
if(b==0){
return;
}
int c = a/b;
System.out.println("c = "+c);
if(arr!=null){
System.out.println("数组的长度: "+arr.length);
}
}
}

4.finally块

package com.xp.exception;
/*
finally 块;
finally块的 使用前提是必须要存在try块才能使用。
finally块的代码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执行的,除了jvm退出的情况。
finally非常适合做资源释放的工作,这样子可以保证资源文件在任何情况下都 会被释放。
try块的三种组合方式:
第一种: 比较适用于有异常要处理,但是没有资源要释放的。
try{
可能发生异常的代码
}catch(捕获的异常类型 变量名){
处理异常的代码
}
第二种:比较适用于既有异常要处理又要释放资源的代码。
try{
可能发生异常的代码
}catch(捕获的异常类型 变量名){
处理异常的代码
}finally{
释放资源的代码;
}
第三种: 比较适用于内部抛出的是运行时异常,并且有资源要被释放。
try{
可能发生异常的代码
}finally{
释放资源的代码;
}
*/
class Demo5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div(4,0);
}
public static void div(int a, int b){
try{
if(b==0){
System.exit(0);//退出jvm
}
int c = a/b;
System.out.println("c="+ c);

}catch(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出了除数为0的异常...");
throw e;
}finally{
System.out.println("finall块的代码执行了..");
}
}
}
package com.xp.exception;
/*
fianlly释放资源的代码
*/
import java.io.*;
class Demo6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ileReader fileReader = null;
try{
//找到目标文件
File file = new File("f:\\a.txt");
//建立程序与文件的数据通道
fileReader = new FileReader(file);
//读取文件
char[] buf = new char[1024];
int length = 0;
length = fileReader.read(buf);
System.out.println("读取到的内容:"+ new String(buf,0,length));
}catch(IO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读取资源文件失败....");
}finally{
try{
//关闭资源
fileReader.close();
System.out.println("释放资源文件成功....");
}catch(IO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释放资源文件失败....");
}
}
}
}

5.导包语句

问题:当定义了多个类的时候,可能会发生类名的重复问题。

在java中采用包机制处理开发者定义的类名冲突问题。

怎么使用java的包机制呢?

1. 使用package 关键字。

2. package 包名。

/*

有了包之后类与类之间的访问:

问题: 有了包之后类与类之间的访问每次都必须 要写上包名!烦!!!!

解决方案: sum提供导包语句让我们解决该问题。

导包语句作用:简化书写。 (误区:把一个类导入到内存中)

导包语句的格式:

         import 包名.类名;   (导入xxx包中某个类)

包的作用

1.  防止类文件冲突。

2.  使源文件与类文件分离,便已软件最终发布。

导包语句要注意的细节:

    1. 一个java文件中可以出现多句导包语句。

    2. "*"是 导包语句的通配符。可以匹配任何 的类名。

    3. import aa.*; 是不会作用于aa包下面的子包的。

4.一个java类只能定义在一个包中。

5.包语句肯定是描述类的第一条语句。

推荐使用:import 包名.类名;  因为使用*通配符会导致结构不清晰。

什么时候使用import语句:

   1. 相互访问的两个类不是在同一个包下面,这时候就需要使用到导包语句。

   2. java.lang 是默认导入 的,不需要我们自己导入。

*/

package aa;
public class Demo3
{
/*
static{
System.out.println("这个是Dmeo3的静态代码块...");
}
*/
public void print(){
System.out.println("这个是Dmeo3的print方法...");
}
}
1.



1. javacPackDemo1.java编译没有问题。

2. javaPackDemo1 运行出错。



错误原因分析:
在当前目录下找不到有pack目录,更加找不到pack目录下面的PackageDemo1.java文件。

解决办法: 

1. 自己在当前目录下新建一个pack目录。

2. 执行Java pagk.PackageDemo1命令。(包其实就是文件夹).

存在的问题:使用包机制的话,我们是否每次都要自己创建一个文件夹呢?

解决:
在编译的时候则可以指定类文件存放的文件夹了。
javac -d . PackageDemo1.java    -d 后面跟着就是包名,指定包存放的路径。

注意细节:

1. 如果想使用一个包中的许多类时,这时不需要多条的导入语句,使用 “*”号通配符代表所有的类。

2. 使用*时不能导入包中的子类包的class文件。

3. import语句可以是多条.

6.权限修饰符

权限修饰符: 权限修饰符就是控制被修饰的成员的范围可见性。
访问修饰符是用来控制类、属性、方法的可见性的关键字称之为访问修饰符。





1.  (修饰类成员)类成员

1.  成员使用private修饰只在本类中使用。

2.  如果一个成员没有使用任何修饰符,就是default,该成员可以被包中的其

3.  他类访问。

4.  protected成员被protected修饰可以被包中其他类访问,并且位于不同

5.  包中的子类也可以访问。

6.  public修饰的成员可以被所有类访问。

2.  (修饰类)类

1.  类只有两种public和默认(成员内部类可以使用private))

2.  父类不可以是private和protected,子类无法继承

3.  public类可以被所有类访问

4.  默认类只能被同一个包中的类访问

7.jar包

1:jar就是打包文件
jar文件时一种打包文件java active File,与zip兼容,称之为jar包
开发了很多类,需要将类提供给别人使用,通常以jar包形式提供.当项目写完之后,需要及将class字节码文件打包部署给客户。如何打包?可以使用jar命令.
2:jar命令
Ø  1:jar工具存放于jdk的bin目录中(jar.exe)
Ø  2:jar工具:主要用于对class文件进行打包(压缩)
Ø  3:dos中输入jar查看帮助
3:案例使用jar命令

将day10中的cn文件打包为名字为test.jar文件(cn 文件是使用javac-d 编译带包的class文件夹)
jar cvf test.jarcn
详细命令:
Ø  1:jar cf test.jar cn 在当前目录生成test.jar 文件,没有显示执行过程
Ø  2:jar cvf test.jar cn 显示打包中的详细信息
Ø  3:jar tf test.jar  显示jar文件中包含的所有目录和文件名
Ø  4:jar tvf test.jar 显示jar文件中包含的所有目录和文件名大小,创建时间详
u 细信息
Ø  5:jar xf test.jar  解压test.jar到当前目录,不显示信息
Ø  6:jar xvf test.jar 解压test.jar到当前目录,显示详细信息
Ø  7:可以使用WinRaR进行jar解压
Ø  8;将两个类文件归档到一个名为test2.jar 的归档文件中:
Ø  jarcvf test2.jar Demo3.class Demo4.class
Ø  9:重定向
Ø  1:tvf可以查看jar文件内容,jar文件大,包含内容多,dos看不全。
Ø  2:查看jdk中的rt.jar 文件 jartvf rt.jar
Ø  3:jar tvf rt.jar>d:\rt.txt

8.模板模式

/*
模板模式 :解决某类事情的步骤有些是固定的,有些是会发生变化的,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
为这类事情提供一个模板代码,从而提高效率 。
需求;编写一个计算程序运行时间 的模板。
模板模式的步骤:
1. 先写出解决该类事情其中 的一件的解决方案。
2. 分析代码,把会发生变化的代码抽取出来独立成一个方法。把该方法描述成一个抽象的方法。
3. 使用final修饰模板方法,防止别人 重写你的模板方法。
*/
abstract class MyRuntime{

public final void getTime(){
long star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记录开始的时间
code();
long end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记录结束的时间.
System.out.println("运行时间 :"+ (endTime-startTime));
}

public abstract void code();
}
class Demo11 extends MyRunti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emo11 d = new Demo11();
d.getTime();
}
//code方法内部就写要计算运行时间 的代码;
public  void code(){
int i = 0;
while(i<100){
System.out.println("i="+i);
i++;
}

}
}

9.清除重复元素

目前有数组” int[] arr=  {11,2, 4, 2, 10, 11},

定义一个函数清除该数组的重复元素,返回的数组存储了那些非重复的元素而且数组不准浪费长度。

分析:

   1. 确定新数组的长度。  原数组的长度-重复元素个数

import java.util.*;
class Demo1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11,2, 4, 2, 10, 11};
arr = clearRepeat(arr);
System.out.println("清除重复元素的数组:"+ Arrays.toString(arr));
public static int[] clearRepeat(int[] arr){
//先计算出重复元素的格式:
int count = 0; //记录重复元素的个数
for(int i = 0 ; i < arr.length-1 ; i++){
for(int j = i+1 ; j<arr.length ; j++){
if(arr[i]==arr[j]){
count++;
break;
}
}
}
//新数组 的长度
int newLength = arr.length - count;
//创建一个新的数组
int[] newArr = new int[newLength];

int index = 0 ; 	//新数组的索引值
//遍历旧数组
for(int i = 0  ; i< arr.length ; i++){
int temp = arr[i];  //旧数组中的元素
boolean flag = false;  //默认不是重复元素
//拿着旧数组 的元素 与新数组的每个元素比较一次。
for(int j = 0 ; j< newArr.length ; j++){
if(temp==newArr[j]){
flag = true;
break;
}
}

if(flag == false){
newArr[index++] = temp;
}
}
return newArr;
}
}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