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认知自我,开拓思维,不断成长

2016-11-08 20:02 148 查看
                                                                                                    认知自我,开拓思维,不断成长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与应用》学术讲座心得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这句话在我看来,是对自我的一种真实而又谦逊的认识。比起中国传统老话——人贵有自知,有了更上一层的含义。在听此次讲座中,我的脑海中不断在摸索着讲座心得的最起始点,直到师兄的一句话:人的认知上有三层,一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二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三是不知道自己知道的时,苏格拉底的这段话才如同暴风雨中第一道闪电般赫然划过心头。每一个开始探索学习意义的人,大抵上都从自我认知开始。
在一个人未被启发之前,大脑是处于沉睡状态的,这种沉睡意味着大脑的网络是碎片化的,无结构的,离散的,以至于人们常常会在想起一样东西之前总要费神地想上好一会儿。大脑这个东西很神奇,它看似遥远,却就在我们身上,看似相近,但却无数人离它遥远。而一个被唤醒的大脑,各种神经触点也正如宇宙中每一颗行星在绕着一个主宰恒星规律地浮动。而这个主宰恒星,支配着每一个离散的神经触点,激活它们的结构化状态。
陆生强师兄在谈论个人学习上,就从大脑的结构化入手。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大脑结构图,清晰漂亮而又震撼,人毕生追求的终身学习大抵就是在构建这样的一个大脑。从大二下意识培养英语口语能力开始,断断续续了解过一些神经科学的知识,从知乎相应文章总结了这样一段话:每一种能力在大脑中都有相应的区域,而我们要做的不断去刺激这段区域,去迫使这段区域不断扩展蔓延形成网络。陆生强师兄在谈及以神经科学角度谈学习本质时,是这样说道的:所谓的学习,在大脑中不过不断建立新的神经触点,并不断激活它们之间的联系。这句话与自己之前的总结完美地重叠在了一起。
认知自我是一种意识,是在某些概念上的形而上学。而落实的具体行动中,师兄推荐了几种方法:1.坚持阅读;2.榜样追踪学习;3.多进行个人思考。意识是行动的先驱,而每一种意识都不是一座孤岛,它们会彼此影响。当唤醒认知自我意识后,学习的意识也随之而来。而所谓的学习,就是构建一张大脑结构网络图。师兄在谈及学习时,提到了几大步骤:1.建立知识地图;2.脱离舒适区;3.避免自动完成;4.大脑重复训练;5.持续地获取反馈。在脱离舒适区上,我非常有感触,因为每个人都有天生而来的人性弱点,而这些人性弱点常常蛰伏在我们不知道的潜意识区域,难以寻觅,却能在个人行为上窥见一斑——我们会下意识逃避某些东西,躲进自我假设好的舒适区,在这样的舒适区里,我们很容易有一种假象,就是:我学习得真刻苦真认真。
学习的意识牵引着几大细线,分别是:学习方法、时间管理、注意力、阅读、沟通、心智、思维方式。而这几大细线有一个决定存活与否的命脉——习惯。没有相应的习惯培养,线就会断,然后失去引力,成为了孤立漂浮不知去向的“太空垃圾”,而每一根线的状态,都会影响学习意识的强弱,进而影响个人的行为强度,成长的趋势也就相应变化。而所幸的时,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时代,处在一个工具化时代,每一根细线我们都可以用相应的工具去锻炼去获得,比如时间管理工具,思维导图工具,而这些工具都云集在一个人人都拥有的一个地方——互联网。
世界的物理状态是相对固定的,而世界的意识状态却因每个人的思维结构而有所不同。而我们衡量每个人的,却是一个人的思维结构,我们称之为软实力的东西。每一种意识都需要启蒙,需要一场春雨灌溉。我想,这次的讲座的心得,我无法像称斤重两的东西一样抓得精确,而我却能有迹可循,那就是:认知自我,开拓思维,不断成长。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