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Linux

Red Hat Linux 常用命令汇总

2016-09-30 11:11 232 查看
ls命令:

1. ls //列出当前目录的文件和文件夹

2. ls –a //列出当前目录的文件和文件夹,包含隐藏文件

3. ls –l //列出详细信息

4. ls 目录 //列出某目录下的文件

pwd命令 //查看当前所在位置

du 命令

1. du 目录 //查看目录的总容量以及子目录的容量

2. du –s 目录 //查看目录总容量

cd 命令

1.cd .. //回上一级目录

2.cd / //回根目录

3. cd //回用户主目录

4.cd 目录路径 //去某目录

mkdir 目录名 //创建目录

rmdir 空目录名 //删除空目录

rm 文件名 //删除文件

rm –rf 目录名 //删除目录以及目录下所有文件

mount 命令

1.mount /dev/cdrom /mnt/cdrom //挂载光驱到 /mnt/cdrom目录下

2.mount -t vfat /dev/sda1 /mnt/u //挂载U盘到 /mnt/u目录下

3. umount /mnt/cdrom //卸载光驱

fdisk –l //查看本机存储设备

file 文件名 //查看文件类型

find 目录名 –name “*.c” //在某目录下查找文件为*.c的文件

whereis 文件名 //查找文件在哪些目录下

cat 文件名 //显示文件内容

cat 文件名 | grep 文字 //只显示包含文字相关的内容

cat 文件名 | more //分页显示文件内容

tail 文件名 //查看文件末尾

head 文件名 //从头查看文件

cp 命令:

cp 文件1 文件2 //复制文件1 到文件2

cp 文件1 目录1 //复制文件1到目录1下

cp 目录1/文件1 目录2 //复制目录1下的文件1到目录2下

cp –r 目录1 目录2 //复制目录1下所有内容到目录2

mv 命令:

mv 文件1 文件2 //重命名文件1为文件2

mv 文件1 目录1 //移动文件1到目录1下

mv 目录1/文件1 目录2 //移动目录1下的文件1到目录2下

mv –r 目录1 目录2 //移动目录1下所有内容到目录2

chmod 命令:

chmod u+x g+r o-w 文件名 //为文件设置权限(用户,组,其他人)

chmod 744 文件名 //为文件设置权限(1-执行,2-写,4-读)

chown 命令:

chown 用户 文件名 //把文件改为用户所有

chown –R 用户 目录名 //把目录下的所有文件都改为用户所有

chgrp 命令:

chgrp 组名 文件名 //把文件改为组所有

chgrp –R 组名 目录名 //把目录下的所有文件都改为组所有

ln 命令:

ln 文件名 链接名 //为文件创建硬链接

ln -s 文件名 链接名 //为文件创建软链接

useradd 命令:

useradd 用户名 //创建一个帐号

useradd -d 目录 用户名 //创建一个帐号并指定主目录

useradd -r 用户名 //创建一个系统帐号

useradd -g 组名 用户名 //创建一个用户属于某组

passwd 命令:

passwd 用户名 //为用户设置口令

passwd –S 用户名 //查看帐号状态

passwd -l 用户名 //锁帐号口令

passwd -u 用户名 //解锁口令

passwd -d 用户名 //删除口令

userdel 命令

userdel 用户名 //删除帐号

userdel -r 用户名 //删除帐号及其主目录

usermod 命令:

usermod -l 新用户名 旧用户名 //将用户改名

usermod -L 用户名 //锁定帐号

usermod -U 用户名 //解锁帐号

usermod -g 组名 用户名 //将用户加入到某组

groupadd 组名 //新建组

groupdel 组名 //删除组

groupmod命令

groupmod -g 组ID 组名 //修改组的ID号

groupmod –n 新组名 旧组名 //修改组名

gpasswd 命令

gpasswd -a 用户名 组名 //把用户加入组

gpasswd -d 用户名 组名 //把用户从组里删除

gpasswd -A 用户名 组名 //把用户设置为组的管理员

groups 用户名 //查看用户属于哪些组

id 用户名 //查看用户UID 信息

vi 文件名 //编辑文件内容

输出重定向:

cat a.txt > b.txt //查看A文件内容,把结果输出到B文件

>> //表示追加写入重定向

2> //错误输出重定向

管道:

命令1 | 命令2 例:cat a.txt | grep abc | more

脚本编辑步骤:

1. 使用vi命令编辑a.sh

2. 通过bash a.sh 或 . a.sh 测试脚本

3. 修改a.sh 属性为 可执行

4. ./a.sh 执行脚本

rpm 命令:

rpm –ivh 安装包名 //安装软件

rpm -e 软件名 //卸载软件

rpm -U 安装包名 //升级软件

rpm -qa | more //查询所有已安装的软件

rpm –q 软件名 //查询软件是否安装

rpm -qi 软件名 //查询软件详细信息

rpm -ql 软件名 //查询软件安装文件列表

rpm -qf 命令名 (命令的绝对路径) //查询某个命令属于哪个软件

rpm -qpi 安装包全名 //在安装前了解安装包信息

rpm -qpl 安装包全名 //在安装前了解安装包所含文件列表

源代码编译安装过程:

系统必须有C++的开发环境。选择图形界面安装开发工具。

1. 下载源代码包到某目录中,一般是后缀是.bz2的压缩文件

2. tar –jxf 压缩文件名 //解压缩到某个目录下

3. 进入源代码目录

4. 对源代码进行配置 :如设置安装目录 ./configure --prefix=目录名

5. 配置完后进行编译。执行 make

6. 编译完后,进行安装 make install

init 命令:

init 0 //关机

init 6 //重启

init 3 //多用户命令模式

init 5 //多用户图形模式

runlevel //查看当前运行级别

chkconfig 命令

chkconfig - -list //查看服务启动状态

chkconfig - -list 服务名 //查看某个服务启动状态

chkconfig - -level 35 服务名 on(off) //设置某独立服务在3,5级别下开启(关闭 )

chkconfig 服务名 on(off) //设置非独立服务开启,关闭

ps –aux //查看进程

top //查看系统信息

kill 进程号 //中止某进程

kill -9 进程号 //按进程号强行中止某进程

killall 进程名 //按进程名强行中止某进程

ctrl+c //中止某进程

jobs //查看后台程序运行

fg job号 //把后台命令调回前台

ctrl+z //把前台命令调回后台

bg job号 //把命令调回后台

at //设置计划任务

atq //查看未执行的计划

atrm at号 //删除某计划

service 命令

service 服务名 status //查看服务状态

service 服务名 stop //停止服务

service 服务名 start //启动服务

service 服务名 restart //重启服务

crontab 命令

crontab -l //查看当前cron任务列表

crontab //新建任务,会覆盖原来任务

crontab –e //添加任务

crontab –r //删除任务

crontab -u 用户名 -r //删除某用户的任务

配置磁盘配额步骤:

1.修改/etc/fstab 文件 //让分区支持磁盘配额

2.reboot //重启

3. quotacheck –cmug / //对/分区创建配额文件

4.quotacheck –mfvug / //对/分区进行配额一致性检查

5.edquota -u 用户名 //对某用户设置磁盘配额

6.edquota -g 组名 //对某组设置磁盘配额

7.quotaon -avug //让设置立即生效

8. quota –u 用户名 //查看某用户磁盘配额情况

9.quota –g 组名 //查看某组磁盘配额情况

tar 命令

tar -cvf a.tar 文件名或目录 //将文件或目录打包为a.tar

tar -czvf a.tar.gz 文件名或目录 //将文件或目录打包压缩为a.tar.gz

tar -xvf a.tar //将a.tar 解开

tar -xvf a.tar -C 目录 //将a.tar 解开到某目录

tar -xzvf a.tar.gz // 将a.tar.gz 解压缩

tar -jxf a.bz2 //将a.bz2 解压缩

tar -tf a.tar // 解包前查看a.tar包里文件列表

tar -tzf a.tar.gz //解压缩前查看a.tar.gz包里文件列表

配置NFS服务器步骤

1. 确认nfs,和 portmap软件包.已安装

2. 编辑/etc/exports 文件, 设置共享文件夹(事先创建好的)和相应权限

3. 确认 nfs 和 portmap 服务已启动

4. 使用showmount –e 命令查看 共享目录

配置NFS 客户端步骤

1. 设置IP, 和服务器PING通

2. 使用 showmount –e nfs服务器IP地址查看服务器的共享目录

3. 使用mount 挂载 共享目录到指定的文件夹

4. 访问文件夹内容

5. 使用umount 卸载文件夹

如果是WINDOWS客户端,需要安装第三方软件才行(omni –lite)

exportfs -rv 读取新设置的共享目录,到nfs服务中

exportfs -auv 停止所有共享目录

exportfs -av 开启所有共享目录

zip [参数] [打包后的文件名] [打包的目录路径]

linux zip命令参数列表:

-a 将文件转成ASCII模式

-F 尝试修复损坏的压缩文件

-h 显示帮助界面

-m 将文件压缩之后,删除源文件

-n 特定字符串 不压缩具有特定字尾字符串的文件

-o 将压缩文件内的所有文件的最新变动时间设为压缩时候的时间

-q 安静模式,在压缩的时候不显示指令的执行过程

-r 将指定的目录下的所有子目录以及文件一起处理

-S 包含系统文件和隐含文件(S是大写)

-t 日期 把压缩文件的最后修改日期设为指定的日期,日期格式为mmddyyyy

举例:

将/home/Blinux/html/ 这个目录下所有文件和文件夹打包为当前目录下的html.zip

zip –q –r html.zip /home/Blinux/html

上面的命令操作是将绝对地址的文件及文件夹进行压缩.以下给出压缩相对路径目录

比如目前在Bliux这个目录下,执行以下操作可以达到以上同样的效果.

zip –q –r html.zip html

比如现在我的html目录下,我操作的zip压缩命令是

zip –q –r html.zip *

以上是在安静模式下进行的,而且包含系统文件和隐含文件

//////////////////////////////////////////////////////////

unzip语 法:

unzip [-cflptuvz][-agCjLMnoqsVX][-P <密码>][.zip文件][文件][-d <目 录>][-x <文件>] 或 unzip [-Z]

补充说明:unzip为.zip压缩文件的解压缩程序。

unzip参 数:

-c 将解压缩的结果显示到屏幕上,并对字符做适当的转换。

-f 更新现有的文件。

-l 显示压缩文件内所包含的文件。

-p 与-c参数类似,会将解压缩的结果显示到屏幕上,但不会执行任何的转换。

-t 检查压缩文件是否正确。

-u 与-f参数类似,但是除了更新现有的文件外,也会将压缩文件中的其他文件解压缩到目录中。

-v 执行是时显示详细的信息。

-z 仅显示压缩文件的备注文字。

-a 对文本文件进行必要的字符转换。

-b 不要对文本文件进行字符转换。

-C 压缩文件中的文件名称区分大小写。

-j 不处理压缩文件中原有的目录路径。

-L 将压缩文件中的全部文件名改为小写。

-M 将输出结果送到more程序处理。

-n 解压缩时不要覆盖原有的文件。

-o 不必先询问用户,unzip执行后覆盖原有文件。

-P<密码> 使用zip的密码选项。

-q 执行时不显示任何信息。

-s 将文件名中的空白字符转换为底线字符。

-V 保留VMS的文件版本信息。

-X 解压缩时同时回存文件原来的UID/GID。

[.zip文件] 指定.zip压缩文件。

[文件] 指定要处理.zip压缩文件中的哪些文件。

-d<目录> 指定文件解压缩后所要存储的目录。

-x<文件> 指定不要处理.zip压缩文件中的哪些文件。

-Z unzip -Z等于执行zipinfo指令

举例:

将/home/Blinux/html.zip解压到当前目录

unzip html.zip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