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关于“目标”和“结果”的一些辩证感悟

2016-09-16 14:13 369 查看
首先把我自己对于目标和结果的定义写出来:
目标:是指一个成功人士在完成一项工作或者达成一项事业后,总结出来体现自己高大上的段子,例如首富哥的“一个亿小目标”。衡量标准是是否达成,不管好坏。
结果:是指事前对于未来的一个方向把握,但不具有明确的强制性和精确性,最终结果随各种不可预计因素影响,可以表现出极大差异性并被人接受。衡量标准无所谓是否达成,而是好坏,好到什么程度,坏到什么程度。
现在网络发达,很多写手为了图省事,在人物传记、成功故事等这类教育后来者的文章中特别喜欢按照“目标套路法”来写,个中人物从小定了一个什么目标,大学又定了什么目标,参加工作定了什么目标,最后成功了是因为达成了什么目标,如此等等,从不怀疑这些人怎么有那么好的先见之明。如果你相信里面的鬼话,那你就已经输了。
一、关于目标
定目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不要说90%的正确性,就是你要能保证51%的正确性,你都可以通过炒股或投资保证自己可以做个无忧无虑的“葛优躺”。成熟的业务可以定目标,但是我们的人生请慎重定目标。小时候,老师问大家将来想做什么,现在回想一下有几个符合的?
孟子曾经曰过:言不必信,行不必果,那是蕴含非常深刻的哲理的。他老人家告诉你,那不是君子必备的品行,未来不好预测,要做到灵活应对。
死抱目标有害处,小伙伴需谨慎!
二、关于结果
邓爷爷说过: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有几层含义:1、定了方向——能抓老鼠的猫都可以拿来尝试;2、没有定目标——能抓多少老鼠,邓爷爷当时估计心里也没谱;3、尽量拿到好结果——好猫如果要分等级的话,那应该是抓到越多老鼠等级越高。
关于做事,我们一般人可能是定个目标,然后去想办法达成。孔孟、王阳明等人的观点比较有意思,他们认为历史大人物的成功并不是定了什么目标,只是事情来了就去做并把它做好就行了,能不能成就丰功伟业不是自己所追求的。帝王师可以成为圣人,身无分文的乞丐也可以成为圣人,只要他们具备圣人品德。也就是说这些大人物追求的不是类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崇高目标,而是追求事情到了就去做并尽量把它做好,以符合君子士大夫品行这样的结果。
所以,同样是做事,我们定了一个目标,然后吭哧吭哧去完成它,我们感觉应该是痛苦的;如果我们换个思路,我们做任何事都是认真的,都去追求最好结果,我们的感觉应该是非常愉悦的。所以,我们老祖宗非常重视君子品行的修为,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当一个靠谱的人,靠谱的人总会有靠谱的结果。
我们在日常做事过程中,不妨把目标看成法律,把结果看成道德。法律是底线不能触碰,但你绝不会天天去想自己有没有犯法,道德是做人标准,我们肯定每天希望自己做点好事让道德一点点高尚起来。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