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TCP/IP详解,卷1:协议,第七章:Ping程序

2016-09-06 09:09 489 查看
小结:”Ping这个名字源于声纳定位操作。目的是为了测试另一台主机是否可达。该程序发送一份ICMP回显请求报文给主机,并等待发挥ICMP回显应答。不需经过传输层。ping服务器一般在内核中实现ICMP的功能。

ping程序是对两个TCP/IP系统连通性进行测试的基本工具。

本章分析了在LAN、WAN以及SLIP链路(拨号和线路)上运行ping程序的输出结果。

习题:

2. 若把bsdi和slip主机之间的SLIP链路设置为9600b/s,请计算这时的RTI。假定默认的数据是56字节。

答:86b / 960b/s * 2 = 179.2ms。当以这个速率运行ping时,打印的值为180ms。

3.当前BSD版本中ping程序允许我们为ICMP报文的数据部分指定一种模式(数据部分的前8个字节不用来存放模式,因为它要存放发送报文的时间)。如果我们指定的模式为0xc0,请重新计算上一题中的答案(提示:阅读2.4节)。

答:(86+48) / 960b/s * 2 = 279.2ms。另外48字节是因为56字节的数据部分的最后48字节必须被转义:0xc0时SLIP END字符。

4.使用压缩SLIP(CSLIP,见2.5节)是否会影响我们在7.2节中看到的ping输出中的时间值?

答:CSLIP只压缩了TCP报文段的TCP首部和IP首部。它对ping使用的ICMP报文没有作用。

5.在图2-4中,ping环回地址与ping主机以太网地址会出现什么不同?

答:在一个SPARC工作站ELC上,对回环地址的ping操作产生一个1.310m的RTT,而对一个主机的以太网地址的ping操作产生一个1.460ms的RTI。这个差值是由于以太网驱动程序需要时间来判定这个数据报的目的地址是一个本地的主机。需要一个产生微妙级输出的ping来验证这一点。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TCP-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