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MySQL

MySQL数据库优化

2016-08-11 21:25 92 查看
这篇文章主要说的是 MySQL 数据库的优化,下面从五个阶段来说:

1.数据库表设计

当开发一个项目的时候,往往会先根据项目需求,来设计数据库。在这个过程中,对表结构的设计非常重要,如果设计不当,会直接影响访问速度和用户体验,如:慢查询、低效的查询语句、没有适当建立索引、数据库堵塞(死锁)等。因此,在初期建立数据库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数据表的结构。一般情况下,都要按照范式进行设计,这样,系统会产生较少的列和较多的表,因而减少了数据冗余,也有利于性能的提高。

2.数据库部署

项目初期访问量不会很大,所以单台部署足以应对在1500左右的QPS(每秒查询率)。考虑到高可用性,可采用MySQL主从复制+Keepalived做双击热备,常见集群软件有Keepalived、Heartbeat。

3.数据库性能优化

3.1 数据库配置优化

MySQL 常用的有两种存储引擎:MyISAM 和 InnoDB。

MyISAM 不支持事务处理,读性能处理快,表级别锁。表锁开销小,锁定力度大,发生死锁概率高,所以相对并发也低。

InnoDB 支持事务处理(ACID),设计目标是为处理大容量数据库发挥最大化性能,行锁级别。行锁开销大,锁定力度小,发生死锁概率低,所以相对并发也高。

表锁和行锁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如:一个用户在一个时间点操作一张表,另一个用户(假如同时又无数个用户)在这个时间点也需要操作这张表,这时,当第一个用户访问到表的时候,就需要锁定表或锁定正在操作的某一列,以防止同时多个用户同时对某些数据进行修改,如果不锁定,此时数据会产生冲突或异常,这就是锁的作用。下面是影响数据库性能的一些参数:

公共参数默认值: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max_connections = 151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同时处理最大连接数,推荐设置最大连接数是上限连接数的80%左右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sort_buffer_size = 2M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查询排序时缓冲区大小,只对order by和group by起作用,可增大此值为16M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query_cache_limit = 1M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查询缓存限制,只有1M以下查询结果才会被缓存,以免结果数据较大把缓存池覆盖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query_cache_size = 16M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查看缓冲区大小,用于缓存SELECT查询结果,下一次有同样SELECT查询将直接从缓存池返回结果,可适当成倍增加此值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open_files_limit = 1024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打开文件数限制,如果show global status like 'open_files'查看的值等于或者大于open_files_limit值时,程序会无法连接数据库或卡死

MyISAM参数默认值: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key_buffer_size = 16M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索引缓存区大小,一般设置物理内存的30-40%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read_buffer_size = 128K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读操作缓冲区大小,推荐设置16M或32M
InnoDB参数默认值: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128M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索引和数据缓冲区大小,一般设置物理内存的60%-70%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 = 1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缓冲池实例个数,推荐设置4个或8个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1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关键参数,0代表大约每秒写入到日志并同步到磁盘,数据库故障会丢失1秒左右事务数据。1为每执行一条SQL后写入到日志并同步到磁盘,I/O开销大,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执行完SQL要等待日志读写,效率低。2代表只把日志写入到系统缓存区,再每秒同步到磁盘,效率很高,如果服务器故障,才会丢失事务数据。对数据安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全性要求不是很高的推荐设置2,性能高,修改后效果明显。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innodb_file_per_table = OFF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默认是共享表空间,共享表空间idbdata文件不断增大,影响一定的I/O性能。推荐开启独立表空间模式,每个表的索引和数据都存在自己独立的表空间中,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可以实现单表在不同数据库中移动。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innodb_log_buffer_size = 8M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日志缓冲区大小,由于日志最长每秒钟刷新一次,所以一般不用超过16M

3.2 系统内核优化

因为大部分 MySQL 都部署在 Linux 操作系统上,所以操作系统的一些参数也会影响到数据库的性能。

3.3 硬件配置

加大物理内存,提高文件系统性能。SSD硬盘代替SAS硬盘,将RAID级别调整为RAID1+0,相对于RAID1和RAID5有更好的读写性能(IOPS),毕竟数据库的压力主要来自磁盘I/O方面。

4.数据库架构扩展

未完待续。。。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My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