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移动开发 > Android开发

Android开发之Bundle与Intent详解

2016-07-18 21:30 169 查看
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Android开发之Bundle与Intent详解:
 
  1.Bundle类的作用
  Bundle类用作携带数据,它类似于Map,用于存放key-value名值对形式的值。相对于Map,它提供了各种常用类型的putXxx()/getXxx()方法,如:putString()/getString()和putInt()/getInt(),putXxx()用于往Bundle对象放入数据,getXxx()方法用于从Bundle对象里获取数据。Bundle的内部实际上是使用了HashMap<String,
Object>类型的变量来存放putXxx()方法放入的值:
  publicfinal class Bundle implements Parcelable, Cloneable {
  Map<String, Object> mMap;
  public Bundle() {
  mMap = new HashMap<String,Object>();
  }
  public void putString(String key, Stringvalue) {
  mMap.put(key, value);
  }
  publicString getString(String key) {
  Object o = mMap.get(key);
  return (String) o;
  //类型转换失败后会返回null,这里省略了类型转换失败后的处理代码
  }
  }
在调用Bundle对象的getXxx()方法时,方法内部会从该变量中获取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类型转换,转换成什么类型由方法的Xxx决定,getXxx()方法会把转换后的值返回。
 
  2.为Intent附加数据的两种写法
  第一种写法,用于批量添加数据到Intent:
  Intentintent = new Intent();
  Bundlebundle = new Bundle();//该类用作携带数据
  bundle.putString("name","传智播客");
  intent.putExtras(bundle);//为意图追加额外的数据,意图原来已经具有的数据不会丢失,但key同名的数据会被替换
  第二种写法:这种写法的作用等价于上面的写法,只不过这种写法是把数据一个个地添加进Intent,这种写法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只需要编写少量的代码。
  Intentintent = new Intent();
  intent.putExtra("name","XXX");
  Intent提供了各种常用类型重载后的putExtra()方法,如: putExtra(String name, String value)、putExtra(String name, long value),在putExtra()方法内部会判断当前Intent对象内部是否已经存在一个Bundle对象,如果不存在就会新建Bundle对象,以后调用putExtra()方法传入的值都会存放于该Bundle对象,下面是Intent的putExtra(String
name, String value)方法代码片断:
  publicclass Intent implements Parcelable {
  privateBundle mExtras;
  publicIntent putExtra(String name, String value) {
  if (mExtras == null) {
  mExtras = new Bundle();
  }
  mExtras.putString(name, value);
  return this;
}
 
  3.Intent(意图)
  Android基本的设计理念是鼓励减少组件间的耦合,因此Android提供了Intent (意图) ,Intent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消息系统,它允许在你的应用程序与其它的应用程序间传递Intent来执行动作和产生事件。使用Intent可以激活Android应用的三个核心组件:活动、服务和广播接收器。
  Intent可以划分成显式意图和隐式意图。
  显式意图:调用Intent.setComponent()或Intent.setClass()方法明确指定了组件名的Intent为显式意图,显式意图明确指定了Intent应该传递给哪个组件。
  隐式意图:没有明确指定组件名的Intent为隐式意图。 Android系统会根据隐式意图中设置的动作(action)、类别(category)、数据(URI和数据类型)找到最合适的组件来处理这个意图。
  <intent-filter>
  <actionandroid:name="android.intent.action.CALL" />
  <categoryandroid:name="android.intent.category.DEFAULT" />
  <dataandroid:scheme="tel" />
  </intent-filter>
  <intent-filter>
  <actionandroid:name="android.intent.action.CALL" />
  <categoryandroid:name="android.intent.category.DEFAULT" />
<dataandroid:mimeType="vnd.android.cursor.item/phone" />
 
  </intent-filter>
  4.对于隐式意图,
Android是怎样寻找到这个最合适的组件呢?记的前面我们在定义活动时,指定了一个intent-filter,IntentFilter(意图过滤器)其实就是用来匹配隐式Intent的,当一个意图对象被一个意图过滤器进行匹配测试时,只有三个方面会被参考到:动作、数据(URI以及数据类型)和类别。
  动作测试(Action test)
  一个意图对象只能指定一个动作名称,而一个过滤器可能列举多个动作名称。如果意图对象或过滤器没有指定任何动作,结果将如下:
   如果过滤器没有指定任何动作,那么将阻塞所有的意图,因此所有的意图都会测试失败。没有意图能够通过这个过滤器。
  另一方面,只要过滤器包含至少一个动作,一个没有指定动作的意图对象自动通过这个测试
  类别测试(Category test)
  对于一个能够通过类别匹配测试的意图,意图对象中的类别必须匹配过滤器中的类别。这个过滤器可以列举另外的类别,但它不能遗漏在这个意图中的任何类别。
  原则上一个没有类别的意图对象应该总能够通过匹配测试,而不管过滤器里有什么。大部分情况下这个是对的。但有一个例外,Android把所有传给startActivity()的隐式意图当作他们包含至少一个类别:"android.intent.category.DEFAULT" (CATEGORY_DEFAULT常量)。 因此,想要接收隐式意图的活动必须在它们的意图过滤器中包含"android.intent.category.DEFAULT"。(带"android.intent.action.MAIN"和"android.intent.category.LAUNCHER"设置的过滤器是例外)
  数据测试(Data test)
  当一个意图对象中的URI被用来和一个过滤器中的URI比较时,比较的是URI的各个组成部分。例如,如果过滤器仅指定了一个scheme,所有该scheme的URIs都能够和这个过滤器相匹配;如果过滤器指定了一个scheme、主机名但没有路经部分,所有具有相同scheme和主机名的URIs都可以和这个过滤器相匹配,而不管它们的路经;如果过滤器指定了一个scheme、主机名和路经,只有具有相同scheme、主机名和路经的URIs才可以和这个过滤器相匹配。当然,一个过滤器中的路径规格可以包含通配符,这样只需要部分匹配即可。
  数据测试同时比较意图对象和过滤器中指定的URI和数据类型。规则如下:
  a. 一个既不包含URI也不包含数据类型的意图对象仅在过滤器也同样没有指定任何URIs和数据类型的情况下才能通过测试。
  b. 一个包含URI但没有数据类型的意图对象仅在它的URI和一个同样没有指定数据类型的过滤器里的URI匹配时才能通过测试。这通常发生在类似于mailto:和tel:这样的URIs上:它们并不引用实际数据。
  c. 一个包含数据类型但不包含URI的意图对象仅在这个过滤器列举了同样的数据类型而且也没有指定一个URI的情况下才能通过测试。
  d. 一个同时包含URI和数据类型(或者可从URI推断出数据类型)的意图对象可以通过测试,如果它的类型和过滤器中列举的类型相匹配的话。如果它的URI和这个过滤器中的一个URI相匹配或者它有一个内容content:或者文件file: URI而且这个过滤器没有指定一个URI,那么它也能通过测试。换句话说,一个组件被假定为支持content:和file:
数据如果它的过滤器仅列举了一个数据类型。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