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信息计量学复习资料

2016-07-06 16:27 218 查看
第一章 绪论

1、信息计量学的由来(P3)

(1)信息计量学是在传统文献计量学及科学计量学的基础上扩展和演变而成的

文献激增——产生矛盾——促使对文献的管理和使用

缓解矛盾——产生情报学——产生情报(信息)计量学

(2)信息计量学是情报学发展的需要和必然产物

定量化研究一直是情报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之一:从学科发展来看,情报学必然要从定性化阶段向定量化阶段发展;只有加强情报学的定量化研究,才能不断提供其科学性和精确性,从而有助于确立和提供它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学科地位。

(3)一大批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推动了信息计量学的发展

1926 洛特卡定律 1934 布拉德福定律

普赖斯 1961《巴比伦以来的科学》 1963《大科学,小科学》

1969 加菲尔德

2、信息计量学定义及其内容体系(P17)

定义:广义信息计量学——主要探讨以广义信息论为基础的广义信息的计量问题

狭义信息计量学——主要研究情报信息(或文献情报)的计量问题

内容:(1)信息计量学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

(2)信息的基本测度

(3)几个基本定律的研究

(4)信息流模型的研究

(5)信息及量化方法的探讨

(6)信息计量方法和工具的自动化实现方面的研究

(7)在图书情报工作、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与预测、科学学与科学评价等领域的应用

3、信息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的关系(P31)

从信息计量学的概念和内容体系来看,信息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彼此交叉渗透,既有着许多共同的研究内容,又有着不尽相同的地方。

(1)信息计量学着眼于"信息"本身的计量问题,文献计量学主要以作为情报载体的"文献"为计量对象(有时也涉及文献情报);

(2)信息计量学较之文献计量学来说,其研究范围更广泛一些;文献信息之外的领域

(3)从任务和方法上来看,信息计量学研究的任务更为艰巨,更难找到恰当的定量方法及途径。 涉及人类的认识和判断过程,主观性、模糊性

科学情报对许多人来说是文献的同义语;而且从信息计量学目前的研究内容和成果来看,很大一部分仍然可用"文献计量学"这个术语来概括。

4、信息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的关系(P32)

科学计量学——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科学本身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信息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1)从研究目的来看,两者都是要探讨科学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把科学发展的特性和规律作为自己研究的基本任务之一。

科学计量学主要是从定量的角度来探讨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最终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信息计量学的研究目的也在于:一是探讨科学文献本身的规律,以提高信息管理的科学性,二是通过信息规律的探讨,进而揭示科学技术的规律性。

(2)从研究对象和方法来看,两者极为类似。

科学计量学研究的科学文献及其数量,也是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在方法上,两者都有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定量方法,对科学文献等信息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在研究的内容上,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是彼此交叉的。

区别:(1)信息计量学的范围要比科学计量学的范围广很多

科学计量学仍然局限在科学文献及其数量和非正式科学交流的信息、事件、事实、实物等。而"狭义信息计量学"除了科学计量学的内容外还包括正式交流的事物信息,"广义信息计量学"则还包括作为过程的信息和作为知识的信息。

(2)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研究目的不一样

信息计量学研究的目的是"服务信息科学的研究需求",而科学计量学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并验证科学的产生、传播和利用的量的规律性",前者目的广泛,后者目的比较单一。

(3)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应用的领域也不同

信息计量学在文献、人才、科学、单位、数据评价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以涉及的面非常广泛;而科学计量学在科学机制和科技政策的制定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和独特的作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科学计量学必然向信息计量学方向发展(信息计量学的研究目的和内容包含了科学计量学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5、文献计量学取得的7个方面进展(教材上未找到)

(1)每年发表的有关文献数量增长较快,并逐渐形成了本学科的核心情报源

(2)提高了认识,成立了学术组织,受到有关领导和管理部门的重视

(3)确立了文献计量学的学科地位

(4)研究范围拓宽,几个主要领域的研究取得进展

(5)文献计量工具和手段现代化的研究有了良好开端

(6)文献计量学教育起步很快,并获得了迅速发展

(7)形成了一支研究队伍

(8)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正在展开,发展势头较好

     (来源:邱均平: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进展与发展方向)

 

第二章 文献信息增长规律

1、文献信息流的特性(P36)

主要有两个方面:文献信息流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1)静态特性——在一定时间内科学文献在空间的分布性质,如集中----离散分布、文献按著者分布、词汇在文献中的分布、引文分布、主题相关分布等的规律性。

(2)动态特性——指科学文献随时间的延续而增长和老化的性质。科学文献既增长又老化,在增长中不断老化,在老化之中又不断增长;增长是文献信息流的主要趋势。

2、文献信息的指数增长规律(P45)

(1)文献计量的指标:

绝对值指标——表示文献数量的多少,图书数量、期刊数量、论文数量

相对值指标——表示不同部分文献的数量比例,某一部分文献占全部文献的比例、各类型文献的比例、各语种文献的比例

在文献增长规律研究中,一般都是以累积数据为依据,非累积数据为每一年所出版的文献数量。

衡量科学文献增长的两种方法:

一种是以每年所出版的文献的累积总量为依据的,着眼于可以利用的文献总量的增长;

另一种是以每年新出版的文献数量为依据的,着眼于从新文献的多少研究每一年文献的增长或减少。

(2)普赖斯指数增长模型(P47)

普赖斯综合、分析了大量统计资料,以科学文献量为纵轴,以历史年代为横轴,把各个不同年代的科学文献了在坐标图上逐点描绘出来,然后以一光滑曲线连结各点,十分近似表征了科学文献岁时间增长的规律——普赖斯曲线。

 

 

 

 

 

 

 

通常用文献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d作为评价文献增长速度的定量指标。

(3)文献指数增长规律的局限性

①科学文献并不总是按指数函数关系增长 还与统计开始时间有关 有平缓趋势

②指数规律不能预测文献的未来增长趋势

科学文献按指数增长的规律,一方面正确地反映了过去历史年代科学文献的增长情况,另一方面又暴露出不能据以预测未来科学增长趋势的局限。

原因分析:①对科学文献增长的机理研究不够,难以对影响文献增长的各种因素通盘考虑、全面衡量,给出前如其分的分析和定量描述;

②在确定科学文献的指数增长规律时,普赖斯没有考虑、也难以考虑日益严重的老化因素;③在统计某年的科学期刊累积总数时,普赖斯没有排除已停刊的期刊。

第三章 文献信息老化规律

1、老化与文献老化的概念(P69)

一般而言,"老化"问题包括文献老化和情报(信息)老化。情报的老化是相对于情报对象而言,而文献的老化则是相对于情报用户而言的。

科学文献老化——指科学文献随其"年龄"的增长,其内容日益变得陈旧过时,作为情报源的价值不断减小,甚至完全丧失其利用价值。既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2、文献老化的量度指标(P71)

(1)半衰期——指某学科(专业)现实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共时半衰期)。这与该学科一半文献时效所经历的时间(历时半衰期)大体相当。

半衰期适用性:共时半衰期通常是评价某一学科领域或专业文献的老化趋势,而不是指个别文献;而历时半衰期,可以是某一学科文献老化的半衰期,也可以是一种期刊,甚至一篇文献老化的半衰期。

半衰期的计算:

①作图法 将统计数据制成引文分布表,以引文累积量或引文百分累积量为纵坐标,以被引文出版的年龄为横坐标作图,在图中找出与纵坐标上引文累积量或百分累积量一半处的对应点的横坐标,即为所求结果。

②定量模型计算法 对统计数据建立文献老化模型,再根据定义找出半衰期的计算公式,将相应数据代入求得结果。

(2)普赖斯指数——在几个知识领域内,把对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当作指数,用以量度文献的老化速度和程度。计算公式

普赖斯指数和半衰期比较:

一般说来,某一学科或领域文献的"普赖斯指数"越大,半衰期就越短,说明文献的老化速度就越快。

它们都是从文献被利用的角度出发,但是以不同的方式来反映文献老化的情况。

文献的半衰期只能笼统地衡量某一学科领域全部文献的老化情况,而"普赖斯指数"既可用于某一学科领域的全部文献,也可用于评价某种期刊、某一机构,甚至某一作者或某篇文章的老化特点。半衰期概念可以适用于一般的情报老化,而普赖斯指数只适用于文献情报。

(3)剩余有益性指标

期刊有益性——某一年份某一期刊被用户所利用的文献数。

剩余有益性——经过若干年后,期刊还保留的有益性。

只是对与满足一定类型和内容的情报需求的几种期刊来说,才是有用的。

第四章 文献信息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

1、布氏定律的基本阐述(P105)

一般认为,布拉德福定律的基本原理是由其区域描述和图像描述两个部分组成的。

(1)区域描述

如果将一定时间内(通常一年)的按某学科载文量等级排列的期刊划分为三个区,使每一个区所包含的相关论文数量相等,即恰好等于全部期刊发表的该学科文章总数的三分之一,便可发现:第一区(核心区)所涉及的文章来自数量不多但效率很高的n1中期刊;第二区(相关区)包括数量较大、效率中等的n2中期刊;第三区(外围区)包括数量最大而效率很低的n3中期刊。

那么这三个区中的期刊数量成下列关系:n1:n2:n3 = 1:a:a2(a>0) (1)

式中:a即布拉德福常数,或称比例系数。就布拉德福所分析过的数据而言,a值大约为5.0。上式即为布拉德福定量的区域表述形式,经过维克利的研究,可以把三个区讨论的文献离散规律推广到任意多个区的情况。

各区的期刊的载文量是逐区下降,而各区期刊数量则是逐区上升的。核心区情报密度最高,相关区次之,外围区情报密度最低。

(2)图像描述

如果取上述等级排列的期刊数量的对数(lgn)为横坐标,以相应的论文累计数R(n)为纵坐标进行图像描述,便可得到一条曲线——布拉德福分散曲线。

 分散曲线AB由两部分组成:对应核心区的上升的一段曲线AC和对于相继各区的直线CB,后来研究表明,拐点C点为核心区的分界点。

布拉德福在研究时发现,从图像出发还可以得到另一个结论,即:

n1:(n1+n2):(n1+n2+n3)=1:b:b2
记n1-2=n1+n2,n1-3=n1+n2+n3,则可将上式改为:

n1:n1-2:n1-3=1:b:b2 (2)
其中,n1——核心区的期刊数量 n1-2——核心区和第二区的期刊累积数

n1-3——全部三个区中的期刊累积数,即期刊总数N b——分散系数

(3)区域描述和图像描述的关系

区域描述方法是根据实际统计的具体数据,取近似值而概略地归纳出的,是一种近似的经验方法。从许多统计数据中都可以发现,几乎每一组统计数据都近似地满足(1)式,而且每一组数据也只能近似地满足(1)式。

图像描述方法所依据的是与区域描述完全相同的统计数据,只是图像描述将统计的期刊数取对数,并利用了三个区中相关论文量相等这一近似条件而得到(2)式的结论的。因此,从数学观点来看,图像描述的可行的,从实际应用看来,图像描述也非常接近于反映文献的实际分布情况,甚至其近似程度比(1)式更为精确。

按布拉德福区域描述公式所产生的理论曲线与图像描述的经验曲线基本上是一致的,两种表现形式之间没有歧异性,而具有一致性。

2、布氏定律理论原理与实际的一致性

(1)布氏定律的理论解释:从科学的统一性规律出发总结出文献的分散定律。

(2)格鲁斯下垂:格鲁斯通过对基南-阿瑟顿数据的分析指出,布拉德福曲线在进入直线部分后,并非无休止地直伸下去,后来总要弯曲下垂,因而使得布拉德福定律的图形变为明显的三个部分:上升的曲线部分——直线部分——弯曲的下垂部分(格鲁斯下垂)。

(3)理论与实际存在差异的原因:一是理论本身的缺陷;二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的失真问题。

第五章 文献信息词频分布规律——齐普夫定律

1、齐普夫定律的文字表述(P139)

在任何一篇文章中,词的出现频率都服从如下规律:

如果把一篇较长文章(约5000字)中每个词出现的频次统计起来,按照高频词在前、低频词在后的递减顺序排列,并用自然数给这些词编上等级序号,即频次最高的词等级为1,频次次之的等级为2,……,频次最小的词等级为D(或L)、若用Fr表示频次,r表示等级序号,则有: Fr*r = C (3) 称为齐普夫定律的绝对频数表示法或频次表示法

式中C为常数。但这里的常数并不是绝对不变的恒量,而是围绕一个中心数值上下波动。

齐普夫定律不仅可以用词的绝对频数(频次)表示,而且也可以用此的相对频数(频率)表示:令N为文章所包含的词汇总数(词容量),fr为第r级词的相对频率,则有

fr = cr-1 (4) 称为齐普夫定律的相对频数表示法或频率表示法

其中,c仍为常量,且c=C/N,而fr=Fr/N

齐普夫运用其"最省力法则"解释了这个定律。认为,在任何语言中,凡是使用频率高的词,功能总是不会太大。因为词义本身在这个场合中价值小,因而传递它们所需要的"力"就不大,所以,此的出现频率与等级序号的乘积基本上稳定于一个常数。

2、齐普夫定律的图像描述——齐普夫分布曲线

根据文献中出现的词频与等级序号的统计数据,建立Fr与r的直角坐标系,用横坐标表示词的等级序号r,纵坐标表示相应的频次Fr,就可以得到一条双曲线,即齐普夫分布曲线(a)。如果等级序号r与频次Fr都取对数坐标,则图像就变成一条直线了,即齐普夫分布对数曲线(b)。

3、齐普夫定律的一般数学形式

(2)中的曲线若用等价的数学式表示,则为:lgr+lgFr=lgC

一般的,由解析几何知,斜率为b的任一直线可表示为:blgr+lgFr=lgC

如果将这一方程改写成类似(1)式的形式,则得:Fr*rb=C (5)

若b=1,则(3)式和(5)式相同,这与后来朱斯提出的齐普夫定律的修正式的一致的。

4、齐普夫定律的适用性

一般来说,齐普夫定律较符合西文文献中词频分布的实际情况,定量揭示了文献信息的词频分布规律。

第六章 文献信息作者分布规律——洛特卡定律

1、文字表述(P167)

检验发现,生产2篇文章的作者大约是生产1篇文章作者数的1/4,生产3篇文章的作者数是生产1篇文章作者的1/9……,写n篇文章的作者数是生产1篇文章作者数的1/n2;且生产1篇文章的作者数的全体作者的60%左右。可表述为:

y(x) = y(1)/x2 (6)
y(1)为写1篇文章的作者数,y(x)为写x篇文章的作者数。

2、图像描述

 

3、洛特卡定律的特点

洛特卡定律实际上是科学论文在作者上集中与分散的分布现象,具有两个特点:

(1)洛特卡采用频次排序的方法,即按某类作者出现的频次大小排位,而非按照作者所写的论文多少来对作者进行等级排序;

(2)论文在作者上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只限于平方反比关系,即只给出了这种集中与分散程度的单一描述。

第八章 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法

1、文献信息统计的原则要求(P259)

(1)针对性 对不同的具体统计项目不同的要求

(2)准确性 核心要求

(3)代表性 抽样统计的代表性较强的样本

(4)可比性 设置文献指标和统计数据时

(5)累积性 利用文献的累积数来说明问题

2、文献信息统计的基本步骤(P165)

(1)统计调查

a.确定具体方法

b.选准统计工具

c.明确指标项目

d.统计原始数据

(2)统计整理

a.计算

b.排序

c.表示

(3)统计分析

a.理论指导下的分析

b.数值分析

c.图像分析

第十章 引文分析法

1、引文分析的基本概念(P316)

引文分析——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证与被引证现象进行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分析方法。

2、引文分析的基本步骤(P320)

(1)选取统计对象 即可提供引文资料的文献源

(2)统计引文数据 关键、前提

(3)引文分析

(4)作出结论

3、引文分析的主要工具

(1)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P321)

A、美国SCI印刷版的结构简介:

①概括性的总体介绍(序言部分)

(组成、使用、功能、规则和特点等基本情况及一个统计概括对比表)

②引文索引(正文部分) 反映历年文献被来源文献印证的情况

作者引文索引、团体作者引文索引、匿名引文索引、专利引文索引

③团体索引 根据来源索引中作者单位的所在地及名称编制的一种索引,分成地区和机构两部分

④来源索引 根据原文献(引证文献)作者姓名字顺编排而成,反映来源文献的详细情况 按作者情况不同,又分为匿名来源索引和来源索引两种情况

⑤轮排主题索引 相当于传统的主题索引

B、美国SCI网络版的检索:

①简易检索 提供三种检索途径——主题、人名和地名

②全面检索——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不同的限制条件,使用户可以查到最新、最全、最准确的信息,是比较专业的检索方法。

a.一般检索 主题、著者、来源期刊名、著者地址四个检索途径

b.被引文献检索 被引著者、被引著作、引文年代检索

c.结构检索 用于检索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d.高级检索 允许使用检索项标记进行更复杂的检索,并能进行检索系列组合

e.查看历史记录

C、美国SCI网络版的特点

和其他版本一样,SCI网络版主要也是用以检索论文被收录和被引证的情况。

①特色链接

内部链接——被引次数、参考文献和相关记录的链接

外部链接——与ISI Chemistry Server(SM)、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Web of Science Proceedings、BIOSIS Previews的链接

②充分利用WWW网罗天下的强大威力,SCI网络版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文献检索方式:通用的浏览器界面,无需安装任何其他软件;全新的超文本格式,所有的信息都相互关联。

③SCI网络版每周更新,并且每次更新即更新整个系统中的所有链接,包括被引次数、参考文献、相关文献的链接。

④SCI网络版允许检索整个数据库或指定检索年份,目前数据可回溯到1945年,并且可检索所有被引证的著者,而非仅仅是第一著者。

⑤SCI网络版可以直接收录纯电子期刊,便于及时反映相关研究成果。

(2)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P337)

A、美国ESI结构

ESI的主要内容包括引文排位、高被引论文以及引文分析三大主要模块。

①引文排位模块 科学家排名、机构排名、国家排名、期刊排名

②高被引论文模块 高被引论文、热门论文

③引文分析模块 基线、研究前言

引文排位页面和高被引论文页面还提供了与顶尖论文页面、时间序列图的链接。

B、美国ESI的功能

a.美国ESI的检索功能:①引文排序 by field和by name检索(学科、名称)

②高被引论文的检索 by field和by searching两种方式
b.美国ESI的评价功能:

①分析某个公司、研究机构、国家以及期刊的科学研究绩效;

②跟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研究发展趋势;

③分析评价员工、合作者、评论家以及竞争对手的能力;

④测定某一专业研究领域内科学研究成果的产量和影响力。

c.进行学科结构、学科关系以及学科发展史的研究;为科学评价提供重要的数据源。

C、美国ESI的特点

①基本的分析工具

②服务对象的广泛深入

③综合全面的数据、论文和课题

④与其他信息资源的链接和整合

4、影响因子(P379)

加菲尔德在1972年提出的一个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根据:普赖斯曾提出,科学论文一般在其发表1~2年后,被人们了解接受,并达到被引证的峰值阶段。

是一个相对数指标,主要用以调整和修正大刊、老刊凭借发表论文绝对数量而在期刊被引上所占的优势,同时选择期刊被引数量达到高峰时来计算其平均被引率,所以更能反映期刊被使用的真实情况。

通常影响因子越大,可认为该刊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过程中的作业和影响力较大,亦可认为其质量较高。

6、引文耦合与同被引(P397)

(1)引文耦合——指引证文献通过其参考文献(被引证文献)建立的耦合关系。

具体来说,如果A和B两篇文献共同引证了一篇或多篇参考文献,或者说它们共同具有某一篇或多篇同样的参考文献,则称A和B两篇文献具有引文上的耦合关系。

(2)同被引——指两篇(或多篇)论文同时被后来的一篇或多篇论文所引证,则称这两篇论文(被引证论文)具有"同被引"关系。

(3)引文耦合与同被引的异同

相同:①都是指两篇论文通过另外一篇或多篇论文建立起来的关系,所以都可以反映出文献之间的联系程度和结构关系,在引文分析中属于同一种类型:即以文献之间的联系程度作为计量单位的网络结构分析,从引文角度揭示论文的主题相似性,以及相互之间作用和联系。

②这两种分析方法都可用于研究文献关系,进行文献检索和揭示学科结构等。

区别:观察处理问题的方法及主客体不同

①引文耦合反映的是两篇引证文献之间的关系,同被引反映的是两篇被引证文献之间的关系。前者由两篇文献的作者共同建立的,后者是由引证它们的作者各自建立的。

②引文耦合强度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对于任意两篇已发表的论文来说,其后的参考文献是固定不变的),同被引强度则随时有可能发生变化(处于被动地位,等着其它文献来建立)。

③引文耦合反映的文献间的关系是一种固定的长久的关系,而同被引反映的则是变化的或暂时的关系。因此,引文耦合形成的模型的静态结构模型,而同被引则是动态结构模型。

④引文耦合是回溯的,属于"回向引证",而同被引则是展望性的,属于"前向引证"。

⑤对于研究和解释科学文献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描绘科学发展的动态结构来说,同被引比引文耦合更具有优越性,更适合当代情报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特点。

7、引文分析法的局限性(P426)

著者引证文献是一个人为控制的思维和判断过程,而作为其表现形式的引证文献,仅仅是宏观的、表面的测度。

(1)文献被引证并不完全等于重要

(2)著者选用引文受到可获得性的影响

文献地理分布、著者语言能力、文献本身年龄和流通状况等影响

(3)引文关系上假联系的影响

引证文献的原因多种多样,两篇论文可能出于完全不同的原因或从不同的角度引证同一篇早期文献,一篇可能是引证其方法,另一篇可能是引证其结果,这样这两篇文献在内容上的联系就可能是虚假的;引文有些是发生在前言和篇名中,有些是在正文中,有些发生在结论或讨论中。

(4)马太效应的影响 人们往往以"名著"、"权威"作为选择引文的标注,有的确是出于需要,有的则是为了装饰门面、太高自己论文的身价,从而掩盖和影响着文献引证的真实性。

第十二章 信息计量学在信息资源管理与研究中的应用

1、核心期刊定义及形成机理(P458)

核心期刊——指针对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来说,刊载大量专业论文和利用率较高的少数重要期刊,就成为该学科(专业)的核心期刊。

各种期刊的情报价值有大有小,在情报信息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这种情报价值交流作用的大小往往取决于相关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状况。对于某一特定期刊而言,少数期刊的相关学科或专业来说,少数期刊所含的相关情报量很大,而多数期刊的相关情报量却很少。

从文献分布的集中与离散规律出发,对核心期刊的形成机理至少和作两个方面的理论解释: (1)受科学发展观客观规律的制约。因为科学期刊的产生和发展是由学科发展客观需要所决定的,而且每一种期刊都有自己的学科和专业性质,使得该学科论文高度集中于少数期刊上,形成文献分布的"堆加效应"。

(2)某些人为控制的主观因素也会影响文献的分布和核心期刊的产生及发展。例如"马太效应"的影响,使大量的文献"堆加"在少数期刊上,形成文献分布的集中现象,同时在文献生产和交流过程中,许多现象要受到人为选择因素的影响,而人的选择要受"最省力法则"的支配。

2、核心期刊的测定意义(P460)

(1)图书情报管理单位科学管理上的需要

期刊发行量很大而任何一个单位把这些期刊定全,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只能有选择地订购少数核心期刊,就能满足读者的大部分的信息要求。因此,研究和评价期刊的质量、科学地确定核心期刊,不断提高订刊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是图情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提高图情单位科学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

(2)科技工作者重点阅读的需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科技期刊6万种,每年发表的论文400万篇以上,一个科学家或工程技术人员,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文献,想要将本学科范围内的文献全部浏览或是阅读一遍几乎不可能,毫无疑问,科研人员只能有选择性的重点阅读本专业的核心文献。

(3)提高信息检索和文献信息服务效率的需要

只有了解各种期刊的特点和优缺点,掌握重要论文的出现规律与搜集途径,把握一批高质量的核心期刊,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信息检索和文献情报服务公司。在解决咨询和定题服务时,也必须充分利用各专业的核心期刊,提高文献情报服务的工作效率。

3、举例说明核心期刊的测定步骤(P461)

(一)测定方法的两种基本类型:

(1)利用信息计量学工具和指标直接选定各学科的核心期刊,如SCI及其副产品《期刊引证报告》JCR提供的期刊被引量、影响因子等;

(2)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按一定基本步骤测定。

(二)文献信息计量方法体系之一——文摘法的测定步骤:

(1)选准统计的文摘杂志。必须选择该学科领域内国际著名的带有权威性的文摘杂志、题录或索引作为统计分析的依据,一般以选用中等文摘杂志为宜,并采用一年的统计时限。

(2)统计期刊的被摘录量并排序(一年内)。

(3)计算累积文摘率。由高位向低位计算,排在全面的累积文摘量占期刊总摘录量的比例达到70%(一般取此指标),则相应的期刊可确定为该学科的核心期刊。

(4)进行交叉对比。如果某学科有多种著名文摘杂志时,取其一种作为主体,采用上述方法作统计,并作出该文摘杂志的核心期刊表,同时取另一种著名文摘杂志做辅助,以同样方法作出它自己的核心期刊表(副表)。然后,用副表和正表进行对比,加以验证。

其他方法详见(462—470)

第十三章 信息计量学在科技管理与预测中的应用

1、信息计量学与科学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内容(P502)

科学学——一门研究科学本身发展规律和组织结构的学科。

科学学的发展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是有人才、经费、成果的消长演变、增长速度、学科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来体现,而这方面的变化又反映在科学文献的各种变化上。这是因为科学文献是科技知识和成果的客观记录,是科学存在的表现形式。科学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是对科学技术水平的一种度量。根据科学文献的内容构成和数量的变化规律,可以归纳总结、分析或评价科学技术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预测整个科学系统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

基本内容:

(1)科学发展特点 ①科学发展速度加快②具有继承性③阶段性④交叉渗透性⑤科学发展重点的转移⑥科学劳动的集中性

(2)科学结构

①利用书目分析法 a.书目结构反映学科结构b.书目数量变化反映学科发展的动态特性

②利用引文分析法 a.静态研究,如引文聚类形成的网络图b.动态比较研究 c.超结构的微观研究,利用二维空间来描绘跨学科的宏观聚类

③利用词频分析法研究学科发展结构

(3)科技史

(4)科技政策

2、信息计量学评价人才的原理与方法(P513)

原理:(1)科技人员的成就与学术造诣与其发表的文献数量有关。一般而言,科学人员的发明越多,成就越大,他的文献,特别是专利文献以及在重要刊物上发表的文献就越多。

(2)科技人员的成就和学术造诣与其发表文献的被引次数有关。文献的被引次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献的质量和价值,从总体上反映了该文作者在学术界的影响和地位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从客观和使用的角度证明发表论文的价值和作用。

方法:(1)书目分析法。即统计某一时期各位科技人员在公开出版物发表的文章的篇数,并作为篇目,然后将各篇目比较,发表文章多的一般被认为成果较多。简单但不充分。

(2)引文分析法。一般采用4个指标:论文总数,被引证总数,每篇论文的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数。具体方法是直接统计或者利用《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统计出在一定时期内科学家所写论文的总被引次数,谁的被引次数高,谁就中选,比较客观可靠,因而在评选人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科技预测的概念和内容(P538)

科技预测是根据预测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对科技的发展前景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得出预见性的结论。

五方面的内容:

(1)科学预测——关于科学发展前景的预测。预测整个科学体系的发展趋势,分析各学科的分化、交叉、渗透、综合的演变方向;预测现有学科的发展前景、可能出现的新学科特别是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预测某些科学理论的实用价值、科学技术化的发展趋势和周期演变规律。

(2)技术预测——关于技术的发展前景的预测。预测某些重大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景、可能出现的技术发明、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方法,预测新技术的应用领域。

(3)产品预测——利用信息计量方法可以预测产品开发和应用前景。

(4)科技事业预测——关于科学技术事业未来前景的预测。预测科研体制、科技队伍、科技图书、情报资料、科技交流、技术引进、技术转移等的发展前景。

(5)科技对经济、社会影响的预测 预测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

第十四章 信息计量学的新发展——网络信息计量学(P561)

1、网络信息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分析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

2、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P564)

(1)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基本问题研究 网络信息的类型和特点;网络信息计量的基本原理、基本方式、意义和作用以及发展趋势等。

(2)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理论问题研究 网络信息分布、增长、老化、关联和离散等规律研究

(3)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方法问题研究 基本测度指标,网络信息内容、结构的测度,网页的链接、影响因子分析,网络信息使用规律的测度,统计分析方法,数据挖掘方法等

(4)网络信息计量的技术问题研究 网络信息计量系统的机理与设计,文本、多媒体、多语言信息计量技术,智能代理计量技术,网络信息的计量评价系统,XML等环境下的计量问题等

(5)网络信息计量的应用问题研究 网上电子期刊、电子图书馆等信息的计量分析,网络站点的增长、分布、联系等计量分析等

(6)网络信息资源计量管理对策问题研究 资源配置计量问题,价值的定量评价,过滤的定量分析,共享效率的计量等

3、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主要特征(P571)

 

①计量方便

②统计全面

③结果准确

④学科新颖

⑤方法精致

⑥应用广泛

⑦更新较快

 

4、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主要研究方法(P580)

(1)网络链接分析法

(2)相关分析法

(3)内容分析法

(4)统计分析法

(5)可视化方法

(6)数据挖掘法

 

《信息计量学复习预测参考》

一.    名词解释

信息论: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信息的度量,传输和变换规律的一门学科。

信息计量学:采用定量方法来描述和研究情报(信息)的现象,过程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期刊载文量:在给定时间内,期刊发表的全部论文数量。

期刊引证率:在给定时间内,期刊引证的全部参考文献数量。

期刊被引率:在给定时间内,期刊被引证的全部次数。

平均引文率:反映期刊平均引文水平的统计量,以修正由于载文量大小不同带来的偏差。

知识发现:对数据中隐含的,以前不知道的,潜在的有用的信息的有价值的提取。

聚类:利用论文间的同被引关系把本来无外部联系的论文"聚"在一起而形成"类"的过程。

引文聚类:引文之间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学科专业相关性,根据专业属性,引文可聚集成为一个个聚类群体。

引文耦合:引证文献通过其参考文献(被引证文献)建立的耦合关系。

文献同被引:指两篇(或多篇)文献同时被后来的一篇或多篇论文所引证,则称这两篇论文具有"同被引"关系。

期刊同被引:以期刊为基本单元而建立的同被引关系。

普赖斯定律:撰写全部论文一半的高产作者的数量,等于全部科学作者总数的平方根,这就是普赖斯定律.

普赖斯指数:普赖斯指数等于(出版年限不超过5年的被引文献数量 / 被引文献总量)X100%

文献信息流:在信息计量学中,通常把文献所含信息的汇流称为文献信息流。由于文献是信息的最基本的载体形式,文献信息流是具有一系列主题特征的科学文献的集合,所以有时将文献信息流简称为文献流。

文献信息老化:科学文献随其"年龄"的增长,其内容日益变得陈旧过时,作为情报源的价值不断减小,甚至完全s丧失其利用价值。过程观认为文献老化是一种过程,状态观认为文献老化是一种状态,过程状态辩证观认为文献老化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状态。

半衰期:某学科(专业)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共时半衰期);该学科一半文献失效所经历的时间(历时半衰期)。

引文分析法: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证与被引证现象进行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分析方法。

核心期刊:指针对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来说,刊载大量专业论文和利用率较高的少数重要期刊,就称为该学科(专业)的核心期刊。

影响因子:评价和比较一种期刊相对于同学科中其他期刊影响力和重要性的指标。影响因子等于某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该年的被引证次数除以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

即年指标:评价期刊中的论文被引证的速度,或者在同一年内期刊中的论文被引证的频率。即年指标等于该刊某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的被引次数除以当年发表论文的篇数。

科技预测:根据预测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和推测,从而得出预见性的结论。

网络信息计量学:是综合采用文献计量,信息计量,统计学方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对网络信息规律进行计量分析的一门科学。

格鲁斯下垂:布拉德福曲线在进入直线部分后,并非无休止的直伸下去,后来总要弯曲下垂,因而使得布拉德福的图形变为明显的三个部分:上升的曲线部分—直线部分—弯曲下垂部分。

剩余有益性指标:某一年份某一期刊被用户所利用的文献数被称为期刊有益性,经过若干年后,期刊还保留的有益性即剩余有益性,是期刊老化程度的一种量度。

二.填空题

1.    信息计量学研究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引进量的概念,和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揭示信息单元的体系结构和数量变化规律,从理论上提高情报学及信息管理学科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促使这些学科向定量阶段发展。

2.    信息的三种含义:过程信息,知识信息和事物信息。

3.    信息计量基本定律:洛特卡定律,布拉德福定律和齐普夫定律。

4.    信息流模型:文献增长模型,文献老化模型,文献离散分布模型和引文分布模型。

5.    引文分析的三种基本类型:引文数量分析,引文间的网状或链状关系分析以及引文反映出的主题相关性分析。

6.    文献计量的指标:绝对值指标和相对值指标。

7.    引文分析法的历时法符合过程观,共时法符合状态观。

8.    引文测度的主要指标:引文年代,引文语种,引文文献类型,引文国别和引文按作者。

9.    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对象是网络的信息。

10.网络信息计量方法包括:网络信息统计方法,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引文分析法,书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方法。

 

三.简答题

1.文献计量学的主要进展(7个方面)

①每年发表的文献量增长较快,并逐步形成了本学科的核心情报源;

②确立并提高了学科的地位;

③主要分支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④文献计量工具和手段的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⑤专业教育起步快,发展迅速;

⑥形成了一支骨干队伍(核心研究队伍已基本形成);

⑦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势头良好。

2.信息计量学的内容体系

①信息计量学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包括信息概念的数学描述,学科研究的对象,内容,范围和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等。

②信息的基本测度,建立"信息量"等一整套测度指标,确定信息计量的准绳;关于比特,知识单元,信息熵,信息场,信息势等计量概念的讨论。

③几个基本定律的研究,包括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定律和洛特卡定律等。

④信息流模型的研究,如文献增长,老化,离散,引文分布等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⑤信息计量化方法的讨论,如等级排序方法,对数透视原理及方法和模糊数学,信息论,集合论等的应用,情报利用和效益的定量评价等。

⑥信息计量方法和工具的自动化实现方面的研究,如聚类,相关分析,引文数据库,计量信息管理系统以及词频统计等的计算机实现问题。

⑦在图书情报工作,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与预测,科学学与科学评价等领域的应用。

3.信息计量的数据来源

信息计量的数据来源包括传统的"十大信息(情报)源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光盘数据和网络数据等新型数据。

十大数据:科技图书,科技期刊,科技情报,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产品资料,技术档案和科技报纸。

光盘数据:《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网络数据:Alta,Vista,Google,Vip,万方数据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网,CSSCI,CSTPC,SCI等。

4.信息计量工具和应用软件

工具:①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科学引文索引。

②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Index),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③A&HCI(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即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

④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即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

⑤EI(Engineering Index),即工程索引。

⑥ISTP(Index to Scientific&Technical Proceedings),即科技会议录索引。

⑦CCSI(China 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中国科学引文索引。

⑧CSTPC(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per and Citation Index),中科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⑨CSSCI(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

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其引证报告。

应用软件:①MATLAB(Matrix Laboratory)

②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即统计分析系统。

③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即社会科学应用软件包。

 

5.信息计量的方法体系

①统计分析法:一是信息计量的一些专业统计术语;二是指数理统计。

②数学模型分析法:解析式和图像模型,方程组模型,图表模型。

③引文分析法: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证与被引证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分析方法。

6.信息计量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①    从其学科性质来看,信息计量学是介于文献学,情报学和图书馆学之间的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

② 从影响信息计量过程的因素来看,既有科学技术等客观因素,也有社会的,心理的等许多人为控制的主观因素,因此信息计量学本身既联系着自然科学又涉及到社会科学。

7.文献信息流的特性

①静态特征:在一定时间内科学文献在空间的分布性质,如集中-离散分布,文献按著者分布,词汇在文献中分布,引文分布,主题相关分布等的规律性。

②科学文献随时间的延续而增长和老化的性质。科学文献既增长又老化,在增长之中不断老化,在老化之中不断增长;增长是文献信息流的主要趋势。

8.文献信息增长规律的研究意义

①确定文献信息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以大致的揭示科学发展的某些特点和规律;

②根据有关文献数量的变化进行科学预测,这是情报分析研究中广泛采用的"情报模型法"。

③通过文献信息增长规律的研究,预测文献增长的趋势,为科学情报工作未来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9.文献信息量度指标和方法

指标:①绝对值指标:表示文献数量多少的,有图书数量,期刊数量,论文数量等;

②相对值指标:表示不同部分文献的数量比例的,有某一部分文献占全部文献的比例,各类型文献的比例,各语种文献的比例等。

方法:①以每年所出版的文献的累积总量为依据的; ②以每年新出版的文献数量为依据的。

10.文献信息指数增长规律的分析

(1)文献指数增长规律的正确性

(2)文献指数增长规律的局限性:①科学文献并不总是按指数函数关系增长 ②指数规律不能预测文献的未来增长趋势。

(3)文献指数增长规律存在局限性的原因:①对科学文献增长的机理研究不够,因而难以对影响文献增长的各种因素通盘考虑,全面权衡,给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和定量描述 ②在确立科学文献的指数增长律时,普赖斯没有考虑,也难以考虑文献日益严重的老化因素。 ③在统计某年的科学期刊累积总数时,普赖斯没有排除已停刊的期刊。

11.文献老化的主要量度指标

①半衰期指标 ②普赖斯指数指标 ③剩余有益性指标

12.布拉德福定律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①区域描述(4-2公式)。②图像描述(4-2分散曲线)。

13.齐普夫定律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

理论基础:最省力法则(在各种人为选择中,人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共同遵守着这一基本的行为选择法则,即最省力法则)。

基本内容:①文字表述(5-3) ②图像描述(5-2)

14.文献信息统计的原则和指标。

原则:①针对性原则:有的文献信息统计是图书情报单位的业务统计,有的则是为了某一目的的专题研究的统计。

②准确性原则: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是文献信息统计的核心要求。

③代表性原则:在文献信息统计中,有的是全面统计,但严格来说,一般都是抽样统计。

④可比性原则:文献信息统计数据是分析判断的基础,而分析时常用比较方法。

⑤累积性原则:累积数据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

指标:(1)描述对象分:藏书指标,引文指标,著者指标,流通指标,读者指标。

(2)数据形式分: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

(3)管理用途分:工作评价指标和工作控制指标。

15.引文分析法的局限性

①为阿谀某人而引证。②为互相吹捧而带有偏见的引证。③以自诩为目的的引证。④为支持某一学术研究派别利益的不正当引证。⑤迫于权威压力的引证。

16.引文分布规律的基本指标

①期刊载文量 ②期刊引证率 ③期刊被引率 ④平均引文率(平均引证率和平均被引率)。

17.引文分析法的应用领域,应用举例和局限性。

应用领域:①测定学科的影响和重要性 ②研究学科结构

③研究学科情报源分布 ④确定核心期刊 ⑤研究科学交流和情报传递规律

⑥研究文献老化和情报利用规律⑦研究情报用户的需求特点 ⑧科学水平和人才的评价

应用举例:农业科学研究的例子—①选取分析对象 ②统计引文数据 ③引文分析 ④作出结论

局限性:①文献被引证并不完全等于重要 ②著者选用引文受到可获得性的影响 ③引文关系上假联系的影响 ④马太效应的影响

18.核心期刊的测定方法和步骤及意义

测定方法和主要步骤:

(1)布氏定律法及百分比补偿:①区域分析法 ②图像分析法 ③布氏定律法及百分比补偿

(2)    累积百分比法(80%法)

(3)    文摘法:①选准统计的文摘杂志 ②统计期刊的被摘录量并排序 ③计算累积文摘率 ④进行交叉对比。

(4)    引文法:①分析多种杂志的引文法 ②分析单一杂志的引文法 ③利用引文工具的引文法

(5)    流通率法

(6)    综合评价法

意义:①图书情报单位科学管理上的需要 ②科技工作者重点阅读的需要 ③提高信息检索和文献信息服务效率的需要。

19.信息计量学评价人才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①科技人员的成就和学术造诣与其发表的文献数量有关。

②科技人员的成就和学术造诣与其发表文献的被引次数有关。

方法:①书目(篇目)分析方法:统计某一时期内各位科技人员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章的篇数,并作为篇目,然后将各种篇目进行比较,发表文章多的一般被认为成果较多。

②引文分析法:应用引文分析方法评价科研人员及其成果,现在一般采用4项指标(论文总数,被引证总数,.每篇论文的被引次数和高被引论文数)。

20.科技预测的基本内容

①科学预测—关于科学发展前景的预测。

②技术预测—关于技术的发展前景的预测。

③产品预测—利用信息计量方法可以预测产品开发和应用前景。

④科技事业预测—关于科学技术事业未来前景的预测。

⑤科技对经济,社会影响的预测。主要预测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

21.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主要特征,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

基本内容:①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基本问题研究 ②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理论问题研究 ③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方法问题研究 ④网络信息计量的技术问题研究 ⑤网络信息计量的应用问题研究 ⑥网络信息资源计量管理对策问题研究

研究重点:①网络媒体信息本身的计量分析 ②网络站点结构的计量分析 ③网上文献信息的计量分析网页影响因子分析 ⑤网络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

主要特征:①计量方便 ②统计全面 ③结果准确 ④学科新颖 ⑤方法精致 ⑥应用广泛 ⑦更新较快

研究方法:①网络链接分析法 ②相关分析法 ③内容分析法 ④统计分析法⑤可视化方法⑥数据挖掘法

分析方法:①网络信息统计方法 ②数学模型分析方法 ③引文分析法 ④书目分析法 ⑤系统分析法

 

 

 

四.论述题

1.信息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关系

1.信息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的关系:

①    首先,信息计量学着眼于"信息"本身的计量问题,文献计量学主要以作为情报载体的"文献"为计量对象(有时也涉及文献情报)。

②    其次,信息计量学较之文献计量学来说,其研究范围更广泛一些。

③    再次,从任务和方法上来看,信息计量学研究的任务更为艰巨,更难找到恰当的定量方法和途径。

2.信息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的关系:

①    从研究目的来看,科学计量学主要是从定量的角度来探讨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最终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信息计量学的目的也在于:一是探明科学文献本身的规律,以提高信息管理的科学性;二是通过信息规律的探讨,进而揭示科学技术的规律性。

②    从研究对象和方法来看,两者极为类似。科学计量学研究的科学文献及其数量也是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在方法上,两者都要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定量方法,对科学文献等信息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在研究内容上,信息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是彼此交叉的。

③    但是,应当明确指出:信息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信息计量学的范围要比科学计量学的范围广很多;其次,它们的研究目的是不一样的;最后,它们应用的领域也有所不同,信息计量学在文献,人才,学科,单位,数据评价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可以涉及的面非常广泛。而科学计量学在科学机制和科学政策的制定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和独特的作用。

综述:信息计量学是文献计量学的发展;科学计量学是文献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相结合的重要发展;网络信息计量学是信息计量学的发展。

2.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法的基本类型和基本步骤(三步且举例)

基本类型:

(1)出版物统计:①按国别对书刊等文献量的统计。②对各出版社(商)的出版发行量的统计。③按学科对书刊等文献量的统计④按语种对书刊等文献量的统计⑤对科学期刊中登载某学科的文献量的统计。⑥对某学术团体或科研机构发表的专著,论文,专利等文献量的统计。⑦对某著者发表的专著,论文,专利等文献量的统计。⑧对某地区或某一时期的出版物数量的统计。

(2)著者统计:①杰出著者量的统计。②对各学科或专业的文献的著者数比例的统计。③对不同国家中各学科文献的著者数进行统计。

(3)科技用语统计。

(4)引文统计。

(5)其他有关文献信息利用的统计。

基本步骤:

(7)    统计调查:①确定具体方法。②选准统计工具。③明确指标项目。④统计原始数据。    

(8)    统计整理: ①计算。②排序。③表示。

(9)    统计分析:①理论指导下的分析。②数值分析。③图像分析。

3.引文分析法的基本类型和基本步骤。

基本类型:①从引文数量上进行研究,主要用于评价期刊和论文等。

②从引文间的网状关系或链状关系进行研究。

③从引文反映出的主题相关性方面进行研究。

基本步骤:①选取统计对象:根据所要研究的学科的具体情况,选择该学科中有代表性的较权威的杂志,确定若干期或若干篇相关论文作为统计的对象。

②统计引文数据:在所选的若干篇论文中,分项统计每篇论文后面引文的数量,引文的出版年代,语种,类型,论文作者的自引量等。

③引文分析:在获取的引文数据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的目的,从引文的各种指标或其他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④作出结论:根据引文分析原理和其他一般原则进行判断和预测,从而作出相应的分析结论。

 

4.引文分析的主要工具(SCI和ESI)及工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

主要工具:①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和②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

1.SCI结构:(1)概括性的总体介绍

(2)引文索引:①作者引文索引 ②团体作者引文索引 ③匿名引文索引 ④专利引文索引

(3)团体索引:①地区部分 ②机构部分

(4)来源索引

(5)轮排主题索引

SCI(网络版)特点:①特色链接(内部和外部) ②充分利用www网罗天下的强大威力 ③SCI网络版每周更新,并且每次更新即更新整个系统中的所有链接。④SCI网络版允许检索整个数据库或指定检索年份 ⑤SCI网络版可以直接收录纯电子期刊便于及时反映相关研究成果。

SCI功能:(1)两种网络路径检索:Web版的ISI Web of Science和联机版的SCI Search

(2)数据库检索方式:简易检索和全面检索(一般检索和被引文献检索)。

2.ESI结构:(1)引文排位:科学家排名,机构排名,国家排名,期刊排名,顶尖论文链接。

(2)高被引论文:高被引论文,热门论文,时间序列图链接。

(3)引文分析:基线(篇均被引频次和百分点),研究前沿。

ESI特点:①基本的分析工具 ②服务对象的广泛深入 ③综合全面的数据,论文和课题 ④与其他信息资源的连接与整合。

ESI功能:(1)检索功能:①引文排序 ②高被引论文的检索 ③研究前沿 ④检索规则

(2)评价功能:①分析某个公司,研究机构,国家以及期刊的科学研究绩效 ②跟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研究发展趋势 ③分析评价员工,合作者,评论家以及竞争对手的能力 ④测定某一专业研究领域内科学研究成果的产量和影响力。(评价功能具体体现在: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对科技人才的评价,对科研机构的评价,对科学出版物的评价,对科学学科本身的评价)

6.引文耦合和同被引的异同。

相同:①都是指两篇论文通过另外一篇或多篇论文建立起来的关系,所以都可以反映出文献之间的联系程度和结构关系,在引文分析中属于同一种类型。

②这两种研究方法都可以用于研究文献关系,进行文献检索和揭示学科结构等。

不同:①引文耦合反映的是两篇引证文献之间的关系,同被引反映的是两篇被引证文献之间的关系。

②引文耦合强度是固定不变的,同被引强度则随时有可能发生变化。

③引文耦合反映的文献间的关系是一种固定的长久的关系,而同被引反映的则是变化的或暂时的关系。

④引文耦合是回溯的,属于"回向引证",而同被引则是展望性的,属于"前向引证"。

⑤对于研究和解释科学文献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描绘科学发展的动态结构来说,"同被引"比"引文耦合"更具有优越性,更适应当代情报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特点。

7.信息计量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有哪些?

基本原理:

(1)    科学文献量可以反映科学或技术发展的程度和阶段。

(2)    科学文献量的国家分布或语种分布,反映不同国家某项科学技术的研究力量和技术优势。

(3)    科学文献量的增减变化速度反映科技发展的速度,文献量的翻倍周期一般可作为衡量科学发展的尺度;

(4)    文献量的突变反映了科技发展的转折性变化:由增长趋势向平缓趋势,衰落的趋势转变,或从发展过程向衰退过程转变等;

(5)    科研机构发表的文献量可以反映该机构的技术实力和研究成果,等等。

基本内容:

(1)    研究科学发展特点:①科学发展速度加快 ②科学发展具有继承性 ③科学发展具有阶段性 ④学科间具有交叉渗透性 ⑤科学发展重点的转移 ⑥科学劳动的集体性

(2)    研究科学结构:①利用书目(篇目)分析法研究科学结构(1.书目结构往往反映学科结构。2书目的数量变化往往反映学科发展的动态特征。) ②利用引文分析法研究科学结构(1.科学引文与被引文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2论文被利用的频次是其学术水平和价值的一种客观测度。③利用词频分析法研究学科发展结构。

(3)    研究科技史。(4)研究科技政策。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