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告诉别人你是谁:边界的那些事儿

2016-06-19 12:10 218 查看
郑昀 201606

有原则有底线的人,往往会成为争端的起源。当多方都要捍卫各自的原则底线时,就会起连绵不绝的冲突。

越是原则性强的人,越是敏感,也就是所谓的“浑身都是G点”。

当然,到最后大家肯定会妥协,毕竟都是干实事的人。

曾几何时,某届政府的外交被广泛批评为消极、被动、走孤立主义路线而且笨拙。面对要求中国更多参与国际事务或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领导力的呼声,某届政府的回应是,将遵从已故领导人提出的方针。很多年前,已故领导人曾建议中国要“韬光养晦”。

但把原则大声表达出来是一个处事技巧。

很多事情都在说出来矫情不说憋屈的两可之间

该说就说,不是不可以妥协,而是至少下次别人就知道你的原则是什么,边界在哪里,没有特殊理由不要去触碰。

这也是大国外交的道理。

现在回过头看,新一届政府则行事迥异。美方人士称,中国外交官似乎执着于让美方承认,“新型大国关系”是两个平起平坐的国家之间的关系。

是的,平起平坐,不是你领导我,不是你说我做。

很多年前看到过这么一篇文章:

《世界·政治:告诉别人你是谁 》
在西方世界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这被视为人际关系的“秘诀”。而与此相关的一句话则是: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他人。这两句话被很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看作说服、领导、管理、影响、引导别人的钥匙。

在国与国之间,尽管模糊有着相当的使用价值,但从根本上说,清晰更有利于国家利益和引导合作。美国是个很好的例子。听美国总统的讲话,有时人们会觉得很刻板,因为他总是把有些话挂在嘴边,而看过美国政府的国情咨文和《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等重要文件,我们会发现有些话说得不仅频繁,而且非常明确,比如在反恐和防扩散问题上,在确保美国的优势地位的问题上。换句话说,美国对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并不隐讳,而且非常乐意让人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追求什么、厌弃什么,能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能容忍什么、不能容忍什么,同时也会以比较清晰而有力的文字告诉人们:背叛将会是一种什么后果。

这符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原理,也即为了很好地与人合作,同时也给自己更多的机会,我们就必须很清楚地表现自己的资源(力量)和做人做事的原则,所谓“[b]丑话说在前头”,就是要使大家都知道你的原则。而且往往是,你的原则表述得越清楚,别人也就越知道该怎样对你。[/b]事实上,在这方面,美国人做得很到位,收获也很大,尽管许多做法颇受非议,但却深受国民的欢迎。

由于得到了利益,也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他们这样的领导人是不介意继续“清晰”下去的。

不过,偶尔的冒犯,在付出代价后,还是有机会得到原谅的,这就是“建设性”原则。考虑到国与国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冲突和背叛,为了使对方有机会“改正错误”,继续留在合作者的阵营,像美国这样的国家还是能够给别国一个“机会”的。不仅如此,为了促进合作,还要使未来显得比现在重要,因为“未来是现在的期待”。



这也是我在职场潜规则里表达的:

有话要说,但有话要好好说”

的前半部分含义。

-EOF-

欢迎订阅我的微信订阅号『老兵笔记』,请扫描二维码关注:



转载时请注明“转载自旁观者-博客园”或者给出本文的原始链接。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