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第五次作业《心得体会--构建之法》

2016-05-16 22:59 363 查看

我的感受-构建之法

首先我想谈谈软件工程,在对我们IT专业的学生来说,软件工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牵涉的范围也非常广,大部分学生都反映本课程是比较乏味的。但是构建之法这本书的作者--邹欣老师采用的是“做中学”的教学计划,让我们这些学生们掌握实用的软件工程技术。

说实话,这本书我看了二遍了,虽然不多,但是我从来没有对任何书看过超过1遍。这本书实用了大量的场景,并且用了很多的类比,比其他软件工程的书生动有趣多了。例如在书中我熟悉了小飞、阿超、还有果冻这些虚拟出但是现实真实存在的例子。把软件工程当故事来讲,让我们看着不会非常辛苦和枯燥,这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这是我认为的。毕竟一本书,连让人看的兴趣都没有的话,即使他的内容写的再好,再精辟,也没有用。而构建之法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

严格扎实的动手训练也是这本书的另一大特点。在每一章的背后,都有很多的实战练习题给我们练习,即使是代码能力不强的学生,坚持把每题都完成的话,其代码水平肯定会有提高,但是我有一点不是很满意,因为书里讲到的例子基本上都是C,而我专心研究的是JAVA。值得一提的是每个章节的背后,都会有推荐你阅读的文章或者讨论与学习下载资源的链接,让你自学到许多邹欣老师多年经验积累的他认为有用的东西。

构建之法由个人项目、两人项目和团队项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总结。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编程训练入手,以范例演示基本编码规范。邹老师提出在课程中要求我们在博客园写博客,并且通过博客与老师或者助教交流,博客大家总不能写的都一样吧,如果一样,那一定是抄袭别人或者被别人抄袭。通过博客也可以看到我们这些学生对项目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课程中要设立个人项目、两人项目、团队项目,并且相信学生想做好,能够做好。那些多写测试工具,多写读书报告,多为大家服务的同学,对博客园的作业认真的同学,也一定是认真的同学,同样能得到好分数。这无疑提高了想学习的同学的积极性。

邹欣老师这本构建之法让我受益匪浅,在此我提出一些我的疑问或看不懂的地方

1.我心里最大的问题:如何学好一门语音,要怎么学比较有效率,有什么好方法吗?

2.项目经验不足,导致在编写程序的时候有时不知道如何下手,功能不知道倒是还可以上网查资料,但是有些功能还涉及到需要自己设计一个算法,对算法该如何深入?

3.如何做好敏捷流程?

4.关于项目设计,我们如何设计好一个项目,从需求到测试,我们中途需要怎么做?

5. 现实的开发过程中往往会比理论中多出很多问题,比如需要如何能够将需求细化到任务,然后在细化到设计,最终使得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条不紊的完成目标?

6.如果最后做性能分析的时候发现的性能问题造成的原因是前期一个隐藏在很深地方的不妥当架构造成的,这个时候该如何取舍?

7. 若以后毕业了,刚刚出来的我们仅仅凭借在校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般公司招聘时都会要求有一两年的工作经验或是说有经验的优先,那我们应届生该如何加强自己的价值?公司需要的是为其创造价值的人才,还有机会让我们慢慢学习吗?

8. 团队合作模式和开发流程的关系密切?两者能否脱离呢?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