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从风险管理角度看比特币扩容决策

2016-04-18 22:13 316 查看
很明显,维持目前所有的模式是所有决策中风险最低的:比特币七年来一直是在区块不满的状态下运行的,而手续费也随着用户数量提高而提高。前一阵讨论过,手续费低到一定程度绝大多数人就不会计较了,所以当手续费存在一个不断抬高的下限(人们习惯于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用户数量越多矿工手续费收入也就越多。简单的扩容2MB,将可以在系统的任何一个方面都维持现状,显然是风险最低的。

相比之下,一个技术复杂而又对现有系统架构进行巨大改造的变化(即隔离见证,用Pieter自己的话说,就是把有史以来为比特币所写的每一块代码都改变),无论是谁提出的,都需要先经过社区反复详细的论证: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是否值得做这个变化,然后如果社区大都同意这是个好主意,再开始编码和测试。因为比特币社区信息交流不是很流畅,所以这个过程是急不得的,起码要6个月以上,应该慢慢来。涉及的变化越大,所需时间越久,现在两个主要程序员Gavin和Jeff都说隔离见证不是个短期内可以实施的方案。而目前Blockstream象打紧急补丁一样在3个月内就想全部实现一个协议的底层变动,就像微软在3个月内要开发出一款新版的WINDOWS
,或3个月内IPV4换IPV6,完全不符合任何协议类软件的变化管理规范,更不要说厌恶风险的金融类软件了。如果匆忙上马,导致大量用户交易失败,谁负责赔偿经济损失?

现在对很多人来说为什么这个简单的决策都不能做出呢?因为他们对软件不熟悉,尤其是有关硬分叉的恐惧甚嚣尘上,在这种恐惧的引导下,他们走出了相反的一步,即宁愿选择高风险的隔离见证软分叉,只因为其不会导致硬分叉:他们害怕75%的硬分叉会导致分叉成两个不兼容的链永远延伸下去。

但这个说法,即害怕出现一条少数算力链并永远延长下去是没有太多理由的,因为任何人都可以立刻制作一个完全不兼容的硬分叉搞一条少数算力链并让它永远延长下去(只需在区块头中设定一不兼容于旧区块的版本号即可),即使他只有1G的算力,都可以在分叉时将难度调整回GPU时代而重新开始,而大家去挖那条链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币(因为难度很低),分叉前的币在上面也有效。任何有点编程基础的人都可以去GIT把代码稍微修改一下就做到。

可见,就算有几十条不兼容的链并行存在,归根到底,一条链是否是比特币,取决于是否有绝大多数的用户和商家支持。2MB扩容显然是几乎所有用户和商家都支持的,因为其完全维持了目前比特币各方面的特性,任何其他选择都没有这个选择来的稳重。即使维持原样,即1MB区块,在区块逐渐塞满的情况下,也会改变比特币前七年稳定运行的模式,而对比特币体系产生无法预料的冲击。

当然,这种变化可能对某些人有利对某些人不利,但从投资者角度来说,变化都是风险,风险就需要减仓。如果不能维持原有的模式,投资者会撤资观望,直到形势明朗再说。

更多资讯请点击山寨币开发网:www.shanzhaibikaifa.com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