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解释器与编译器的区别

2016-03-24 13:16 316 查看
编译器是把源程序的每一条语句都编译成机器语言,并保存成二进制文件,这样运行时计算机可以直接以机器语言来运行此程序,速度很快;

解释器则是只在执行程序时,才一条一条的解释成机器语言给计算机来执行,所以运行速度是不如编译后的程序运行的快的.

1、编辑:用编辑软件(EDIT.EXE或记事本)形成源程序(.ASM),如:LX.ASM;

2、汇编:用汇编程序(MASM.EXE)对源程序进行汇编,形成目标文件(.OBJ),格式如下:MASM LX.ASM;

3、连接:用连接程序(LINK.EXE)对目标程序进行连接,形成可执行文件(.EXE),格式如下:LINK LX.OBJ;

4、执行:如果结果在屏幕在显示,则直接执行可执行文件。

5、调试:用调试程序(DEBUG.EXE)对可执行文件进行调试,格式如下:DEBUG LX.EXE

1. 在具体计算机上实现一种语言,首先要确定的是表示该语言语义解释的虚拟计算机,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程序执行时的基本表示是实际计算机上的机器语言还是虚拟机的机器语言。这个问题决定了语言的实现。根据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将程序设计语言划分为两大类: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

2. 由编译型语言编写的源程序需要经过编译、汇编和链接才能输出目标代码,然后机器执行目标代码,得出运行结果,目标代码由机器指令组成,一般不能独立运行,因为源程序中可能使用了某些汇编程序不能解释引用的库函数,而库函数代码又不在源程序中,此时还需要链接程序完成外部引用和目标模块调用的链接任务,最后输出可执行代码。C、C++、Fortran、Pascal、Ada都是编译实现的。

3. 解释型语言的实现中,翻译器并不产生目标机器代码,而是产生易于执行的中间代码,这种中间代码与机器代码是不同的,中间代码的解释是由软件支持的,不能直接使用硬件,软件解释器通常会导致执行效率较低。用解释型语言编写的程序是由另一个可以理解中间代码的解释程序执行的。与编译程序不同的是,解释程序的任务是逐一将源程序的语句解释成可执行的机器指令,不需要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代码后再执行。对于解释型Basic语言,需要一个专门的解释器解释执行 Basic程序,每条语言只有在执行才被翻译。这种解释型语言每执行一次就翻译一次,因而效率低下。

4. Java很特殊,Java程序也需要编译,但是没有直接编译称为机器语言,而是编译称为字节码,然后在Java虚拟机上用解释方式执行字节码。Python 的也采用了类似Java的编译模式,先将Python程序编译成Python字节码,然后由一个专门的Python字节码解释器负责解释执行字节码。

(Java虚拟机对字节码的执行相当于模拟一个cpu,而ruby1.8--在虚拟机还未出现前--是通过解释成语法树执行。)

5. 一般地,动态语言都是解释型的,如Tcl、Perl、Ruby、VBScript、 JavaScript等。

from:http://hi.baidu.com/phdmrbfncdbdmpd/item/2ff5dbdee3bb6b94260ae7c6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