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知乎 哪些素质很重要,却是读书学不来的?

2016-03-15 15:07 232 查看
这个问题已经有800多个回答了,虽然我这个回答可能没人看,但还是想写几句。

读书永远学不来的能力,是放下书,走出去行动的能力

读书肯定是好事,但也容易令人产生这么一种幻觉:读过某些道理,便以为自己懂了。读过人心鬼蜮,云诡波谲,便以为自己世事洞明,觉得世上之事不过如此,自己只是没遇上而已。

这是十分可怕的。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为什么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答案其实十分简单:

我们的一生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的。而人在作出选择的时候,往往是非理性的

这就是人最大的弱点:人是受情感驱动的,因而也是脆弱的。你读了再多的书,学会了再多的道理,在你面对实际的困境的时候,往往派不上什么用场。

你知道要学会投资自己,以期在未来收获机遇,但当你结束了一天的劳累,你是否真的能关掉美剧和电影,强迫自己好好去读几页英语?

你知道理性人追求边际效益,不考虑沉没成本,但当你真的面对抉择,要放弃你坚持了两年、三年、五年的东西,你能够放下执念么?

你知道作出决策时要排除情感干扰,权衡各方面利弊,可当你真的面对能左右你未来十年的选择时,你是否真的能做到心如止水,还是犹豫徘徊、举棋不定?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身心俱疲、状态极度不好的情况下,还得硬着头皮去做你不愿意的事情?比如,应酬,跑客户,看房子,又或者,面对日常生活里繁重的琐事。而你这样做,只是为了拼尽全力维护你小小的安定的环境,不至于支离破碎?

你是否感受过那种在命运面前、在整个社会面前深深的无力感?

你是否体验过,被朋友背叛的心寒,一个人在深夜醒来的孤独,每天奋斗12个小时仍看不到未来的灰暗,肩负着债务、忙到没时间喘息的绝望,与机遇失之交臂的遗憾,怀疑自己能力、乃至生存意义的虚无感……?

这些东西,都是读书无法给你的。

书可以告诉你很多道理,但永远给不了的,是面对困境时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作出选择时坚决的心境

这两样东西,只有当你去经历了很多事情,沮丧过、失望过、痛哭过,你才能真正地把握到,也才能真正地拥有。

你会发现,生命中有许多属于自己的寒冷和深渊,只能够自己去面对。它们考验的,是你经过千锤百炼、早已刀削斧劈难动分毫的内心。没有谁能够代替你去承担,也没有哪本书能够帮你去抵抗。

知行合一,最难的永远是行。如同 @藥師 所说,读书和阅历永远是互补的关系。可惜的是,许多读书人,最大的误区,就是以为读书可以代替阅历。

读书可以给你力量,但造就一颗强大的内心,需要提高对痛苦的阈值。也就是说,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去经历痛苦,或许是风险,或许是损失,或许是恐惧,或许是你所厌弃和排斥的事物,直到你能够承受痛苦,你才能不被痛苦所左右。

这没有哪一本书能够教会你,一千本书、一万本书也不能。

然而,这恰恰是读书最大的副作用。读书的本质,仍然是一种「舒适区」

读书的时候,你是在观看别人的生活,始终没有参与其中。书中的悲欢离合,是主角的故事;书中的艰难决策,也是主角作出的。你始终只是一个观察者,永远体会不到面对困境的绝望和无力。(注明:看电影也是一种观察者)

所以,很多时候,读书,或者说埋头于读书,其实是一种逃避恐惧和风险的行为。在书里面,你永远是安全的,永远不用被卷入现实的风暴中。也因此,你失去了真正磨练自己的机会。

更甚者,它会给你这么一种错觉:你读过了许多故事,自以为明白了许多道理,但你并不是真正明白,只是自己认为明白了而已。

当你真的遇到书里的情形时,即使你知道正确答案,你有勇气选择那一条路么?

我感觉到,读书多的人,大多有这么一种倾向:遇到任何一件事情,喜欢先退一步,好好思考,考虑完,再决定要不要前进。

而结果往往是:算了,还是不要前进吧。

所以,好好去体验身边的生活。去做一些平时想做但不敢做的事,去挑战自己的极限,去经历各种不同的经历。不要怕风险,也不要怕损失。书可以教会你各种各样的招式,但如果你不在实战中用出来,就永远算不上一个高手。

作者:Lachel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26263/answer/4274318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是绝“情”的能力,这里的“情”,并非指男女之情,而是指情绪。(谢谢大家的赞同和认可,文末新增干货,是关于战胜拖延症的,希望能有用)

情绪的范围太广,愤怒,恐惧,求关注,求存在,求回应,这些都是大部分人所常具备的,不过有些时候,真该学会去适当地忽略这些感受。

只是很多人读了很多的书,变得越来越多愁善感,控制情绪的能力越来越差。我也是个喜欢阅读的人,在社会上跌跌撞撞了几年后,才渐渐摸索到了这条只读书绝难学到的技巧。

培养这种能力,读书永远代替不了真实的体验

在温哥华厮混几年,有幸见识到了很多领域的精英大佬,有些是往昔叱咤风云,黑白两道通吃的大人物。与他们相处聊天,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通点——在他们身上极少觉察到情绪的变化。哪怕是偶尔讲起往事,说到惊险万分的情节,也不过是淡淡一笑。

我一开始也以为,他们是已经取得了这个成就,已经有足够丰富的体验,承受风险的能力足够强,因此才具备这种特质。

直到后来,我想起了D君的故事。

D和我是十几年交情的兄弟。高中的时候我瘦小羸弱,去外地读书,一开始被当地的孩子欺负,他和我平时关系不错,看不惯,就帮我教训了对方。后来有一次我俩被一帮人围攻,我吓得发抖,但他们揍D的时候,我拼着血气之勇喊着,你们别打我兄弟,说完要冲上要拼命。他拦住了我,说,让他们打吧。转头跟对方认怂道歉。呵,激情持续了半小时。我事后说你咋这么怂,大不了就拼命啊,他笑笑不说话。

过了几天,当时揍过我和D的人中,为首的四个人陆续退学了。后来才知道,他通过舅舅找了一帮道上的弟兄,凑了满满两中巴车人,挨个找到了那四个人的家,当着对方爹妈的面,一一把对方开了瓢。

不讨论对错,多年之后想起当时热血的场景,才越发觉得那时候D的做法是最优解。但是能够保持这种冷静的有几个?

他家境一般,但是我丝毫不怀疑他会出人头地。果然,他在大学就开始创业——摆地摊。哈哈,我当时在北京魏公村摆地摊的经历就是跟他混来的。附近北外北舞的姑娘多,因此主要卖高仿的包包和围巾。我被城管捉过几次后就战战兢兢,不想干了,觉得丢不起这个人,很快就去了南方发展。往后陆续收到他的消息。在几个月后他跟我说,有个城管和他混熟了,会在检查前和他短信通知一下。再几个月后,他用赚的钱买了一辆高尔夫,在路边直接把后备箱敞开,里面放满货物卖,随开随走。到后来,来摆摊的人都纷纷模仿这一点,成了当时08年北外后街的一景,再后来全北京也流行起来。而D,已经利用平时积累的信息和资源,开始做起转租的生意,并最终在北京扎根。

到底是先有这种忽略自身情绪和感受的能力在先,才比较容易获得成功,或是因果相反,各位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了。

不是在说鸡汤励志,而是在生活中挣扎了之后,才知道绝“情”的必要。

我的工作是地产经纪,看起来收入尚可,但是温哥华的注册经纪有一万两千多个,最终能够活跃在这个行业的,不足十分之一。因为这行太苦了,客户逃单甩经纪不必多说,我见过最长的战线有拉到两年的。就是一直被吊着。我曾在冬夜去机场接过客人从国内托运过来的宠物狗,并且在为此客人服务四个月后,对方仍然甩掉了我。

没有绝“情”的能力,早就崩溃了。

想起了很多朋友常常和我抱怨:

“老板今天怎么又批评我了,处处都看我不顺眼,同事处处笑话我,真憋屈,老子不干了,回家去。”

“好不容易回家过年,爹妈整天唠叨,催我相亲结婚,还是去上班更痛快。”

他其实到哪里都觉得不自在。

知乎上也见到很多这样的留言:

“反对加没有帮助,答主说的第二个观点太假了。”

“好浓的鸡汤啊,答主扯那么多,有啥用?”

他生气地关了手机,不禁感慨,知乎越来越水了。

谢谢大家的认同,那我就再多说一点,算是对朋友们无私点赞的回馈。

对付拖延症也可以用这个办法。做事拖延是因为内心有逃避的情绪,想去逃避本该做的事。

但你想要逃的,终将会去面对,并且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摆脱过。

最好的办法,就是忽略掉内心的恐慌,挣扎和对话,直接去做。

不去瞎想,不去多说,只是去做,你内心自然就会有力量。

这个道理,严格讲来,在古书中是有的,虽只是微光一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太上忘情。〖词素解释〗:忘情而至公,不为情绪所动,不为情感所扰。

“主都知道,主不在乎”

另,无“情”的人,未必无情。

附赠我与D君今年唯一的聊天记录。

作者:杨逍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26263/answer/4254326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