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Linux

Linux下进行GPT分区

2016-03-13 20:19 621 查看
gpt保护分区 ,即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 (GUID Partition Table,缩写:GPT),是一个实体磁盘的分区表的结构布局的标准。它是可扩展固件接口(EFI)标准(被Intel用于替代个人计算机的BIOS)的一部分,被用于替代BIOS系统中的一32bits来存储逻辑块地址和大小信息的主引导记录(MBR)分区表。 GPT分配64bits给逻辑块地址,因而使得最大分区大小在2-1个扇区成为了可能。对于每个扇区大小为512字节的磁盘,那意味着可以有9.4ZB(9.4 x 10字节)或8ZiB-512字节。
相对于传统的MBR分区方式,GPT分区有以下几点优势:
1.与支持最大卷为2TB (Terabytes)的MBR磁盘分区的格式式相比,GPT 磁盘分区理论上支持的最大卷可由2^64个逻辑块构成,以常见的每扇区512 Bytes磁盘为例,最大卷容量可达 18 EB (Exabytes)。 2.相对于每个磁盘最多有 4 个主分区(或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和无限制的逻辑驱动器)的MBR分区结构,GPT磁盘最多可划分128 个分区(1个系统保留分区及127个用户定义分区)。

3.与 MBR分区的磁盘不同,至关重要的平台操作数据位于分区内部,而不是位于非分区或隐藏扇区。另外,GPT 分区磁盘可通过主要及备份分区表的冗余,来提高分区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支持唯一的磁盘标识符和分区标识符(GUID)
既然GPT分区有那麽多优点,那麽在Linux下如何进行GPT分区呢?平常的分区大部分都是用fdisk命令进行分区,可fdisk命令是不支持进行GTP分区的,所以要用parted命令进行分区操作。parted命令既可以对MBR进行分区,也可以对GTP进行分区。我们先man一下parted的用法: parted [options] [device [command [options...]...]] 选项:常用的有,-l, --list,列出所有的分区情况
我们输入parted对新加入的磁盘进行分区(环境:CentOS7,虚拟机下)


在parted的帮助信息里,可以看到COMMAND介绍里面的几个选项:



mklabel下面有"aix","amiga","bsd","dvh","gpt","loop",我们选择gpt,这里有询问信息,问我们是否需要选择“gpt”,选择之后,磁盘现有的文件都会被清除,我们刚建的新磁盘,当然选择“Yes”。然后输入mkpart进行分区。
mkpart里面有part-type should be one of "primary", "logical", or "extended".可以将新建的分区设置成普通(primary),逻辑盘(logical),或者是扩展分区(extended)都可以。



直接输入mkpart进行分区,会问你各种问题,进行设置,这个看个人爱好了。我的设置如下:
设置好以后输入“print”就能显示已经分好了一个分区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直接设置,不用采用问答的形式:



对于文件系统的设置,ext3,ext4,xfs等的设置可以用mkfs,mke2fs,tune2fs等进行设置,设置好之后进行挂载(mount),这个硬盘就可以使用了。
GPT分区的设置就介绍到这里,刚开始学习博客,以后有什么需要更正的可以直接和我联系。
本文出自 “飞越之路”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zpf461435.blog.51cto.com/11283159/1750627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