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Homework 1 -- The beginning

2016-03-08 22:34 169 查看
  我是在北京在读的一位大学生。如果问我学的什么专业,我会用一个冷笑话回答你:我精通多种语言,在老家我说家乡话;跟北京我讲普通话;跟老外就玩English;我跟机器得敲代码。现在你知道我学的就是计算机了。
  这学期呢,是大三下学期了。有门专业课叫软件工程,没接触前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印象中有些学校已经开设“软件工程”这门专业。使用的是《构建之法》这本教材。课前老师布置的是速读整本教材,并提出5 - 10个不懂的问题。我以一个懵懂的小菜鸟角度来发表一下自己的小想法:
  1、由于时间问题,我并没有全部读完一本教材,教材有将近四百页,读小说也没有这么快吧。但是我粗略的能理解“软件工程”这个概念,它就相当于一个软件的整体周期,从需求分析,(这里的需求分析是指邹老师建议我看的“8.3节 —— 获取用户需求”,我觉得这个是一个软件的出发点),到软件完成和维护。这让我明白了这门课的重要性。
  2、我对课本上的知识并没有什么要提的问题,因为信息量太大,无法一下子接受和理解,一些新颖的专业词甚至没见过,如果非要让我提问题,我会说这些都是问题,这才需要去学这门课,需要先学,再问和练。
  3、我知道自己现在只能算一位懵懂的小菜鸟,我相信也有很多同学跟我一样,对未来工作所需要的技术是真的渴望而不可及,现在只会一些基本的编程和代码,开发一个小的应用程序,小游戏,然后这些远远不够。这得从上学期说起,一位大二的同学非常有想法,他调查和分析完,认为大学里都需要一个仅属于本大学的官方APP,大部分名校都已经有了,而我们学校尚未开发。他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找到了信息专业老师,老师给他推荐了我和张某某。
  这位同学也和我们非常认真的讨论这个APP,APP的功能支持教务网查询课表和成绩;还有最重要的社交功能等等。也规划了前期以不盈利的目的获取用户量,中期和后期。哪怕最后毕业甚至可以将APP出售给学校。
  然后问题来了,以我们目前的能力,假如不去考虑人力财力和时间,那么真的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吗?
  我寒假时找过几个同专业的同学,希望加入一起学习,就算最后失败,那也是经验。可是结果没有人愿意加入,原因是因为他们觉得太难,不太可能完成,最后结果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这也是我在想的,大学生甚至将近毕业了的,却没有学会参加工作的所需要的本领。我完全不知道一个软件该从哪里入手,因为平时所学的代码只是一个个算法小程序,就像是一颗大树的一片片叶子,如何将他们合并起来却不知道。寒假我上网查查了,我想了解Android的版本对应api以及兼容性问题,然后百度了下,但凡百度框里输入含“开发”字,结果出来绝大部分是广告,某某开发培训,这又让我有了另一个问题。
  4、这个问题就是,为何学校不能像培训机构一样来教出专业的程序员呢?据了解,有一部分同学毕业由于技术能力不足,而自掏学费再选择了机构培训,然后才参加就业。为何IT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呢?还有一点能说明的就是,我网上下载的教学视频,都是机构名师授课时录制的,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招牌名师。我想的是大学能否效仿那些培训机构的教学方式,或者说培训机构的教学方式有哪些方面是值得高校教育去学习的。例如我觉得培训机构是同学报班上课,有针对性培训,而大学却是学校给你安排课,再强迫性地让你上课。
  5、总结一下,我当初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我的兴趣,从我接触电脑那一刻我就能感觉自己的未来已经跟电脑牵绊在一块了,我比其他人学的快,喜欢去探索发现,所以在宿舍有了个“修电脑”的小昵称。我喜欢IT,而并不是有些同学被调剂到这个专业,或者一部分同学已经定义自己未来工作——对IT说No。我是真想学好这个专业,小红帽的老师说过,大学生可以玩三年,第四年是真的需要你努力为将来奋斗。对我来说,这学期就该是我的起点,不能光凭口头,需要行动。有时候想法真的只是想法,当你把它写下来时感觉就会不一样,如果问我对这门课的希望和自己的期望目标,那就都在上面了。

  此处鸣谢 -- @skyfhp @助教老师们

  补充一下:为何老师们选择了“博客园”?由于我不懂就爱百度的性格,技术方面问题经常帮我解决问题的会是“CSND论坛”,我觉得里面功能也会比博客园丰富一些,你们觉得呢?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