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01

2016-03-06 15:34 274 查看
在这将近第一周的时间里,我对构建执法进行了快速阅读。邹欣老师对软件工程的各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进行了系统性整理,形成教材。

在此期间我了解到软件工程牵涉的范围很广, 同时也是一般院校的同学反映比较空洞乏味的课程。 但是软件工程的技术对于投身IT 产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者邹欣有长达20年的一线软件开发经验,他利用业余时间在数所高校进行了长达6年的软件工程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在16周的时间内让 同学们通过 “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掌握实用的软件工程技术的教学计划,并得到高校师生的积极反馈。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软件工程的各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进行了系统性整理,形成教材。

首先我先看到了一些读者的反馈,这本书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确实这本书的厉害之处主要是其强大的实用性和超级趣味,邹欣老师把软件工程写的很有趣味,从而使读者把这本书读活,做到“做中学”,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最终实现“凤凰涅槃”。 同时读完这本书,我认识到实践要有理论做铺垫,实践又要与理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密切相连。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阅读构建之法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以及自己的不足,也有一些迷惑。

1:老师上课中提到一个例子:觉得以前同事写的代码垃圾,又被老员工提醒那个代码是以前同事翻新的,为什么翻新了却更不如以前了呢?

2:自己感觉我的编程能力并不是很强,而邹欣老师有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后自己会不会在团队中跟不上进度呢?希望通过以后的练习,这问题会得到解决;

3:提到合格的软件工程师,有什么具体的标准吗?还是说能写代码,又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成为了呢?

4:若以后毕业了,刚刚出来的我们仅仅凭借在校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般公司招聘时都会要求有一两年的工作经验或是说有经验的优先,那我们应届生该如何加强自己的价值?公司需要的是为其创造价值的人才,还有机会让我们慢慢学习吗?

5:什么叫宏观视角?什么叫最佳实践?什么叫算无遗策?

6: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哪个更重要?

7:如何区分一个好的程序员和不好的程序员?

希望在以后的精深阅读中深刻领悟到这本书的精髓所在。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