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关于融合和"超融合"你不可不知的5件事

2016-02-18 14:49 225 查看
摘自:http://storage.it168.com/a2016/0205/2120/000002120619.shtml

将基础设施系统与虚拟化捆绑在一起,融合基础设施/架构正在打破技术孤岛。它可以作为企业用户的自有亚马逊网络服务(AWS)来为企业提供服务,实现跨业务的应用程序与计算资源交付。

  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意识到了融合基础设施的价值所在,即对网络、计算和存储系统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并以一种集中化的方法进行管理,而“超融合”这个词也开始在企业IT圈大行其道。

  就名称来看,二者似乎区别不大。但实际上,两者之间有着一些显著的差异。以下便是融合基础设施与超融合基础设施的五大相似点与差异点。

  1.融合架构包括存储、网络、计算和服务器虚拟化硬件等,由一个集中的管理平台将各类资源连接在一起。按照实际需要可以删除这个系统。而超融合基础设施系统还包括可以在数据中心找到的其他资源,具体包括备份、压缩以及优化等系统。

  2. 超融合系统是基于软件定义的,因此它比融合基础设施系统更具可配置性,即这类系统更适合于寻找满足非常独特工作负载需求的企业。

  3. 所有的成本都取决于组件和提供组件的供应商,但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初期的融合架构成本要比超融合架构成本更低,这是因为后者与软件相关性更高。

  4. 融合系统与超融合系统的规模是各不相同的,而且这主要取决于你的需求以及你是如何看待事物的,单一模式的成本效益比无疑是更高的。对于融合基础设施来说,扩容意味着扩张:增加更多的硬盘驱动器、内存CPU,或者甚至是另一个参考架构。而对于超融合系统而言,用户可以扩张:当有需要时可以增加另一台设备。哪一种模式更好(或者说更具成本效益)实际上取决于当前的工作负载和预期需求。

  5. 融合架构系统可以,但不总可以包括来自于不同供应商的系统,而超融合架构则是由单一供应商以单一设备形式提供的。虽然一些人把多个供应商模式视为“单项最优”模式,但另一些人表示多个供应商模式在遇到问题和更新时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的麻烦,所以他们认为这是融合基础设施的一个缺点。大多数厂商都采取与合作伙伴紧密协作或者自行提供提供参考架构所有组件(单一的联系人与支持)的方式。

总结: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