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第五项修炼》阅读笔记

2016-02-17 20:15 323 查看

第一章

中国人天生擅长整体性的思维。在中国的文化里,无论儒释道三家,还是其它理论派别,都有很典型的整体性思维风格。所以,整体思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自然而然的。

然而,随着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的自然科学进步,西方逐渐走向了文中所谓“世界创生于分立的、互不相干的力量的幻像”。直到上个世纪,这种情况在自然科学中才有所改观,代表性的如数学中的大范围分析和几何,物理学中的相对论,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等等。

这种趋势逐步扩展到人文管理领域,可以说是一种对真理的回归。

技术的进步,使得机器不断地将重复性、精确性的工作从人类手中夺走,于是维持整个社会运转所需要的人类纯体力越来越少。那么,一个组织如何在整个社会分配中获得相对的优势呢?有两个路子:第一是看谁更能够利用机器完成人类所不擅长的工作;第二是看谁更加擅长机器所不擅长的工作。

所以,我们看了了今天的世界。曾经擅长创新的苹果在乔布斯带领下横扫世界,活跃于前台的企业多是谷歌、脸书这类高科技公司;高收入的华尔街金融精英们,干的都是钱生钱的买卖,而这是计算机们现在还干不了的。而世界的另一边,大卖场每况愈下(只是简单的渠道中转),淘宝京东却很滋润;乡村日益凋敝,京沪深越来越拥挤。

可笑的是,作者虽然如此推崇整体思维,但其在本章依然是按照西方式的条目列出了5条。呵呵,而且5是确数,不是虚数。

现在好的BA和架构师不好找,大概也是源于此吧。程序设计应该是西方式的思维浸润最深的一个学科了。许多程序员热衷于新奇的技术,而往往忽略其它实际情况,整体性思维缺乏想来也是原因之一。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