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移动开发 > Android开发

Android中的抽象类和接口实践

2016-01-26 10:49 387 查看

1.关于抽象类

说到抽象类,那必定要提到抽象方法,抽象方法是指在类中没有方法体的方法,而抽象类中的抽象方法必须被子类实现。含有抽象方法的类就叫抽象类,那如果一个抽象类不含有抽象方法可以吗?答案是可以,但是这就失去了抽象类本身的用处和意义了,因为抽象方法就是为了继承而存在的。

注意点

因为抽象类中含有无具体实现的方法,所以不能使用抽象类来创建对象。

抽象类不能被声明为private,且abstract不能与final并列修饰同一个类,否则子类无法继承。

如果子类没有实现父类中的抽象方法,那么子类也必须定义为抽象类。

抽象类中的普通方法,可以不必实现,但是子类中的抽象方法不能与父类的抽象方法同名。

abstract 不能与private、static、final或native并列修饰同一个方法。

2.关于接口

接口是一种比抽象类还要抽象的“类”,之所以加“”,是因为接口中不能含有静态代码块以及静态方法,并且一般不在接口中定义变量,子类采用implements关键字来实现接口。接口中的变量会被隐式地指定为public static final变量(并且只能是public static final变量,用private修饰会报编译错误)可以通过类命名直接访问:ImplementClass.name,而方法会被隐式地指定为public abstract方法且只能是public abstract方法(用其他关键字,比如private、protected、static、 final等修饰会报编译错误),并且接口中所有的方法不能有具体的实现,接口中的方法必须都是抽象方法。

实现接口的非抽象子类必须要实现该接口的所有方法。抽象子类可以不用实现。不能使用new操作符实例化一个接口,但可以声明一个接口变量,该变量必须引用(refer to)一个实现该接口的类的对象。可以使用 instanceof 检查一个对象是否实现了某个特定的接口。例如:if(anObject instanceof Comparable){}。

3.抽象类和接口的差异

1.子类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但是可以实现多个方法。

2.抽象类中可以有具体的成员方法实现,而接口只能存在public abstract抽象方法。

3.抽象类中的成员变量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而接口中成员变量只能是public static final类型的。

4.在Android中的具体使用

设计层面不同,抽象类作为很多子类的父类,它是一种模板式的设计模式,如果需要添加新的方法,只需在抽象类当中实现即可,不必修改每个子类。而接口更像是一种行为标准,它是一种辐射式设计模式,一旦标准改变,所有的从属也要相应改变。

接口实例

public interface IOpenApiDataServiceCallback<T> {
public abstract void onGetData(T data);
public abstract void onGetError(int errorCode, String errorMsg, Throwable error);
}


在子类中的实现

@Override
public void onGetData(ActionResponse data) {
mActivitiesLv.onRefreshComplete() ;
if(data.isSuccess()){
mMultiStateView.setViewState(MultiStateView.ViewState.CONTENT,"");
mAdapter.clear() ;
mAdapter.addData(data.data) ;
mAdapter.notifyDataSetChanged() ;
}else{
mMultiStateView.setViewState(MultiStateView.ViewState.EMPTY,data.msg);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GetError(int errorCode, String errorMsg, Throwable error) {
mMultiStateView.setViewState(MultiStateView.ViewState.ERROR,this.getResources().getString(R.string.net_error_tip));
}


抽象方法

public abstract class BaseActivity extends BaseProtectActivity {
protected TitleBarView mHeaderMenu;
protected void initHeader(){
mHeaderMenu = (TitleBarView) findViewById(R.id.main_header) ;
if(mHeaderMenu!=null){
mHeaderMenu.setCommonTitle(View.VISIBLE, View.VISIBLE, View.GONE, View.GONE) ;
mHeaderMenu.setBtnLeft(R.drawable.head_back,
R.string.whitespace);
mHeaderMenu.setBtnLef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finish();
}
}) ;
}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wipeBackHelper.onCreate(this);
setContentView(getContentLayout());
initHeader();
initView();
setListener() ;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Post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Post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wipeBackHelper.onPostCreate(this);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Destroy() {
super.onDestroy();
//SwipeBackHelper.onDestroy(this);
}

public void setListener() {}

public void initView(){};

protected abstract int getContentLayout();

public void afterLogin(){} ;
}


子类中的实现

protected int getContentLayout() {
return R.layout.mine_action_center;
}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