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AOP面向切面简介

2016-01-25 10:15 141 查看
Spring提供了对AOP技术的良好封装,AOP称为面向切面编程,就是系统中有很多各不相干的类的方法,在这些众多的方法中要加入某种系统功能代码,例如:加入日志、权限判断、异常处理等,这种应用成为AOP。

实现AOP功能采用的是代理技术,客户端程序不再调用目标,而调用代理类,代理类与目标类对外具有相同的方法声明,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相同的方法声明,一是实现相同的接口,而是作为目标的子类在JDK中采用Proxy类产生动态代理的方式为某个接口生成实现类,如果要为某类个生成子类,则可以用CGLIB。

在生成的代理类的方法中加入系统功能和调用目标类的相应方法,系统功能的代理以Advice对象进行提供,显然要创建出代理对象,至少需要目标类和Advice类。

Sping提供了这种支持,只需要在Sping配置文件中配置这两个元素即可实现代理和Aop功能,

例如:

<bean id = "proxy" type = "org.spring.framework.aop.ProxyBeanFacory">

<property name = "target" ref = ""></property>

<property name = "advisor" ref = ""></property>

</bean>

一. 为什么要面向切面编程( 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或者说为什么要用切面?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个项目起初开发的时候没有考虑日志功能,而是在最后想为每个业务方法加上记录日志的功能。

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真的要重新编写每一个业务方法,给它们加上日志功能呢?

如果这样还不能说明面向切面编程的必要性,那么在考虑一个场景:一个项目由两个项目组完成,A 组负责的是业务方法,B 组负责的是加一些日志、安全、事务、缓存等额外功能,B 组拿到的是A 组已经编译好了的类文件,这时再想修改源代码很显然是不显示的了。而面向切面编程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面向切面编程(简称AOP )的目标:

1. 把横切关注点从业务逻辑中分离,独立模块化

2. 在不改变现有代码的前提下,动态的添加功能



二.Spring 框架中如何使用AOP ?

方法一:Spring 经典的AOP 实现

1. 实现MethodInceptor 接口,在其invoke() 方法中定义行为(Advice )

2. 使用ProxyFactoryBean 生成代理

<bean id="factory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aop.framework.ProxyFactoryBean">

<property name="target" ref=” 目标对象”></property>

<property name="interceptorNames">

<list> 切面列表</list>

</property>

</bean>

方法二:利用Spring 提供的自动代理生成器

自动代理生成器其实是在方法一的基础上再次封装,为我们提供了更强大的功能,同时操作也更方便。

特点:完全基于XML 配置;能够使用AspectJ 的切点表达式。

示例:

1. 配置文件中添加aop 命名空间,完整的根节点定义如下: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aop="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2.0.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spring-aop-2.0.xsd">

</beans>

2. 添加如下配置:

<aop:config>

<aop:pointcut id="pc"

expression="within( 选择要切的类)"/>

<aop:aspect ref=" 切面">

<aop:before pointcut-ref="pc" method=" 切面中的方法"/>

</aop:aspect>

</aop:config>

除了aop:before 外,还有多种Advice

before 表示 切面在切点之前;

after-returning 表示 切点方法执行完毕成功返回后执行切面方法;

after-throwing 表示 切点方法抛出异常时执行切面方法;

after 表示 无论切点方法是否成功返回,都执行切面方法;

around 表示 切点方法执行期间执行切面方法,也就是自定义执行顺

序。

around 对方法有如下要求:

1, 返回类型Object

2, 参数ProceedingJoinPoint

3,throws Throwable



AspectJ 切点表达式:

within: 匹配类内的所有方法(必须是实现类,不能是接口)

如 :within(first.Singer)

execution: 匹配指定的方法

execution(void perform()) 匹配项目下所有该方法

execution(void first.Singer.perform()) 匹配具体到某个类的该方法

execution(* first.Artist.perform()) 不考虑返回值类型

execution(* first.Artist.perform(..)) 不考虑返回值类型和参数列表

execution(* first.Aritst.perform(*,*)) 参数必须是两个

execution(* first.Artist.perform(..,java.lang.String))

execution(* find*(..)) 所有方法名符合findXxx 的方法

execution(* com.tarena.service.StoreService.*(..)) 该类中所有方法

execution(* com.tarena.service.*.*(..)) 该包中所有类的所有方法

execution(* com.tarena..*.*(..)) 该包及其子包中所有类的所有方法

条件运算符:not and or

within(first.service.StoreService) or execution(* first.dao.*.*(..))

三.切面方法中如何获得切点信息?

around 对方法要求有参数ProceedingJoinPoint ,所以可以很容易的获得切点对象的相关信息。那么after, before 等其他的切面类型对方法没有这样的要求,该怎么获得切点信息呢?

对于这些方法,可以直接为其添加JoinPoint 参数,这样就可以获得

方法对象,参数列表,目标对象,代理对象 的信息。

返回值和异常则可以直接接受,然后在配置中添加属性即可。例如:

方法签名为:public void after(JoinPoint jp, Object res, Exception e)

配置信息为:<aop:after-returning returning="res" …> 则在方法中可以直接使用切点方法返回的对象res ;同样 < aop:after-throwing throwing="e"…> ,在方法中也可以直接接收到异常对象。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