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Linux

Linux分区

2016-01-22 13:14 405 查看
磁盘分区是将磁盘划分成数个分区,不同类的目录和文件可以存储进不同的分区。
1. 分区和文件系统
(1)分区类型:

主分区:总共最多只能分四个。
扩展分区:只能有一个,也算作主分区的一种,也就是说主分区加扩展分区最多有四个。但是扩展分区不能存储数据和格式化,必须再划分成逻辑分区才能使用。
逻辑分区:逻辑分区是在扩展分区中划分的,如果是IDE硬盘, Linux最多支持59个逻辑分区,如果是SCSI硬盘Linux最多支持11个逻辑分区。

分区表示如下图:



关于分区的设备文件名:



对于分区如下图的情况,分区的设备文件名中sda1-sda4只能留给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使用,逻辑分区只能从sda5开始。





(2)文件系统:

ext2:是ext文件系统的升级版本, RedHat
Linux7.2版本以前的系统默认都是ext2文件系统。 1993年发布,最大支持16TB的分区和最大2TB的文件。
ext3:ext3文件系统是ext2文件系统的升级版本,最大的区别就是带日志功能,以在系统突然停止时提高文件系统的可靠性。支持最大16TB的分区和最大2TB的文件。
ext4:它是ext3文件系统的升级版。 ext4在性能、伸缩性和可靠性方面进行了大量改进。EXT4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比如向下兼容EXT3、最大1EB文件系统和16TB文件、无限数量子目录、 Extents连续数据块概念、多块分配、延迟分配、持久预分配、快速FSCK、日志校验、无日志模式、在线碎片整理、 inode增强、默认启用barrier等。

( 1EB=1024PB=1024*1024TB)

(3)格式化:
格式化(高级格式化)又称逻辑格式化,它是根据用户选定的文件系统在磁盘的特定区域写入特定数据,在分区中划出一片用于存放文件分配表、目录表等用于文件管理的磁盘空间。

(4)挂载:
给每个分区分配挂载点,即给每个分区分配盘符。

2. 分区过程
(1)在Linux系统未启动时添加新硬盘:
按照下面各图的步骤即可添加一个10GB的SCSI新硬盘:

















(2)查看新硬盘:fdisk -l
启动系统后查看识别的新硬盘:





看出添加的新硬盘为/dev/sdb

(3)使用fdisk命令分区:fdisk
/dev/sdb






出现交互窗口,fdisk交互指令说明如下(红色圈注的是常用的命令):



输入p显示如下:





可以看出此时还没有分区。
下面输入n进行分区:





其中p表示主分区,e表示扩展分区。我们输入p新建一个主分区:





分区号和起始扇区都可以选择默认设置,用+2G设置分区大小为2GB。这样就新建了一个主分区/dev/sdb1,大小为2GB。
接着我们将剩余的空间都设置为扩展分区:





创建了扩展分区后,我们就可以在扩展分区里新建逻辑分区:





这里我们创建了两个逻辑分区:/dev/sdb5(3GB) 和 /dev/sdb6(5GB)。
分区创建后输入w保存退出:





此时再用 fdisk -l 查看分区列表如下:





(4)重新读取分区表信息:partprobe
有时候分区表正在被占用,需要重启系统才可继续进行,然而重启比较麻烦,可以执行partprobe命令强制重新读取分区表信息。但是如果在执行partprobe命令后进行格式化时仍出错,就必须要重启系统。





(5)格式化分区:mkfs -t
ext4 <分区设备文件名>












注意:扩展分区不能进行格式化,只要对主分区和逻辑分区进行格式化。

(6)建立挂载点并挂载
建立挂载点:mkdir /disk1 /disk5 /disk6
挂载:mount /dev/sdb1 /disk1
mount /dev/sdb5 /disk5
mount /dev/sdb6 /disk6
具体挂载操作如下:





用df命令查看文件系统相关信息:



可以看出已经挂载成功。

3. 自动挂载与fstab文件修复
以上我们已经完成了挂载,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手动挂载成功之后,一旦重启系统挂载操作的结果就会消失。我们重启系统后再用df命令查看一下:





发现原先挂载好的 /dev/sdb1、/dev/sdb5、/dev/sdb6 都不见了。这就要重新挂载,我们重新挂载一下:



重新挂载成功了。但是每次这样比较麻烦,要想使其永久生效,此时我们就需要通过修改/etc/fstab文件来实现自动挂载。
(1)/etc/fstab文件



/etc/fstab文件内容中每一行包括6个字段:

第一字段:分区设备文件名或UUID(硬盘通用唯一识别码)
第二字段:挂载点
第三字段:文件系统名称
第四字段:挂载参数
第五字段:指定分区是否被dump备份, 0代表不备份, 1 代表每天备份, 2代表不定期备份
第六字段:指定分区是否被fsck检测, 0代表不检测,其 他数字代表检测的优先级,那么当然1的优先级比2高

(2)分区自动挂载
修改/etc/fstab文件:



保存退出后,通过mount -a命令依据配置文件/etc/fstab的内容自动挂载。





没有出现任何错误,则表示已完成自动挂载。我们再重启系统用df命令查看一下:



可以看出已经实现了自动挂载。

(3)/etc/fstab文件修复
当/etc/fstab文件修改错误时,重启系统后会出现问题,甚至造成系统崩溃,所以修改/etc/fstab文件一定要小心。若确实修改文件出现错误,但还是能进入系统时,/etc/fstab文件此时修改不了,需要重新挂载根分区并赋予读写权限。具体命令如下:
mount -o remount,rw /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