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QTcpSocket 及 TCP粘包分析

2016-01-07 10:55 423 查看
一、长连接与短连接

1、长连接

Client方与Server方先建立通讯连接,连接建立后不断开, 然后再进行报文发送和接收。

2、短连接

Client方与Server每进行一次报文收发交易时才进行通讯连接,交易完毕后立即断开连接。此种方式常用于一点对多点通讯,比如多个Client连接一个Server。

二、什么时候需要考虑粘包问题?

1、如果利用tcp每次发送数据,就与对方建立连接,然后双方发送完一段数据后,就关闭连接,这样就不会出现粘包问题(因为只有一种包结构,类似于http协议)。关闭连接主要要双方都发送close连接(参考tcp关闭协议)。如:A需要发送一段字符串给B,那么A与B建立连接,然后发送双方都默认好的协议字符如”hello give me sth abour yourself”,然后B收到报文后,就将缓冲区数据接收,然后关闭连接,这样粘包问题不用考虑到,因为大家都知道是发送一段字符。

2、如果发送数据无结构,如文件传输,这样发送方只管发送,接收方只管接收存储就ok,也不用考虑粘包。

3、如果双方建立连接,需要在连接后一段时间内发送不同结构数据,如连接后,有好几种结构:

a、”hello give me abour your message”

b、”Don’t give me abour your message”

这样的话,如果发送方连续发送两个这样的包出去,接收方一次接收可能会是”hello give me abour your messageDon’t give me abour your message”,这样接收方就傻眼了,到底应该怎么分了?因为没有协议规定怎么拆分这段字符串,所以要处理好分包,需要双方组织一个比较好的包结构,一般会在头上加上消息类型,消息长度等以确保正常接收。

三、粘包出现原因

粘包只可能出现在流传输中,TCP是基于流传输的,而UDP是不会出现粘包,因为他是基于报文的,也就是说UDP发送端调用几次write,接收端必须调用相同次数的read读完,他每次最多只能读取一个报文,报文与报文是不会合并的,如果缓冲区小于报文长度,则多出来的部分会被丢掉。TCP不同了,他会合并消息,并且以不确定方式合并,这样就需要我们去粘包处理了,TCP造成粘包主要原因:

1、发送端需要等缓冲区满了才发送出去,造成粘包。

2、接收方不及时接收缓冲区的包,造成多个包一起接收。

解决方法:

为了避免粘包现象,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对于发送方引起的粘包现象,用户可通过编程设置来避免,TCP提供了强制数据立即传送的操作指令push,TCP软件收到该操作指令后,就立即将本段数据发送出去,而不必等待发送缓冲区满;

2、是对于接收方引起的粘包,则可通过优化程序设计、精简接收进程工作量、提高接收进程优先级等措施,使其及时接收数据,从而尽量避免出现粘包现象;

3、是由接收方控制,将一包数据按结构字段,人为控制分多次接收,然后合并,通过这种手段来避免粘包。

一般大多数都是使用第三种方法,自己定义包协议格式,然后人为粘包,那么我们就需要知道TCP发送时,大概会有哪几种包情况产生:

1、先接收到data1,然后接收到data2。 这是我们希望的,但是往往不是这样的。

2、先接收到data1的部分数据,然后接收到data1余下的部分以及data2的全部。

3、先接收到了data1的全部数据和data2的部分数据,然后接收到了data2的余下的数据。

4、一次性接收到了data1和data2的全部数据。

上面就是主要的几种情况,一般就是这几种,对于2、3、4就需要我们粘包处理了。

四、怎样封包和拆包

最初遇到”粘包”的问题时,我是通过在两次send之间调用sleep来休眠一小段时间来解决。这个解决方法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使传输效率大大降低,而且也并不可靠。后来就是通过应答的方式来解决,尽管在大多数时候是可行的,但是不能解决象2的那种情况,而且采用应答方式增加了通讯量,加重了网络负荷..再后来就是对数据包进行封包和拆包的操作。

1、封包

封包就是给一段数据加上包头,这样一来数据包就分为包头和包体两部分内容了(以后讲过滤非法包时封包会加入”包尾”内容)。包头其实上是个大小固定的结构体,其中有个结构体成员变量表示包体的长度,这是个很重要的变量,其他的结构体成员可根据需要自己定义。根据包头长度固定以及包头中含有包体长度的变量就能正确的拆分出一个完整的数据包。

2、拆包

利用底层的缓冲区来进行拆包,由于TCP也维护了一个缓冲区,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TCP的缓冲区来缓存我们的数据,这样一来就不需要为每一个连接分配一个缓冲区了,对于利用缓冲区来拆包,也就是循环不停的接收包头给出的数据,直到收够为止,这就是一个完整的TCP包。下面我们来讲

解利用Qt的QTcpSocket来进行拆包、粘包的过程。

首先,我们定义包体结构是利用QDataStream来输入的,这货使用起来有好也有坏,好处是写入与读取很方便,坏处是他的大小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很另类,看下面例子:

QByteArray sendByte;
QDataStream out(&sendByte, QIODevice::WriteOnly);
//out.setVersion(QDataStream::Qt_5_3);
//设置大端模式,C++、JAVA中都是使用的大端,一般只有linux的嵌入式使用的小端
out.setByteOrder(QDataStream::BigEndian);

//占位符,这里必须要先这样占位,然后后续读算出整体长度后在插入
out << ushort(0) << ushort(0) << m_clientID;
//回到文件开头,插入真实的数值
out.device()->seek(0);
ushort len = (ushort)(sendByte.size());
ushort type_id = 0;
out << type_id << len;

m_tcpClient->write(sendByte);


大体的封包就像上面那样,

我们来看主要的粘包代码:先看.h里面一些基本数据变量的声明:

//图片名字
QByteArray m_fileName;
//接收到的数据
QByteArray m_recvData;
//实际图片数据大小
qint64 m_DataSize;
//接收图片数据大小
qint64 m_checkSize;
//缓存上一次或多次的未处理的数据
//这个用来处理,重新粘包
QByteArray m_buffer;


上面最主要的地方是那个m_buffer,他在粘包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来看.cpp中处理粘包的代码:

//接收消息
void ClientThread::slot_readmesg()
{
//缓冲区没有数据,直接无视
if( m_tcpClient->bytesAvailable() <= 0 )
{
return;
}

//临时获得从缓存区取出来的数据,但是不确定每次取出来的是多少。
QByteArray buffer;
//如果是信号readyRead触发的,使用readAll时会一次把这一次可用的数据全总读取出来
//所以使用while(m_tcpClient->bytesAvailable())意义不大,其实只执行一次。
buffer = m_tcpClient->readAll();

//上次缓存加上这次数据
/*
上面有讲到混包的三种情况,数据A、B,他们过来时有可能是A+B、B表示A包+B包中一部分数据,
然后是B包剩下的数据,或者是A、A+B表示A包一部分数据,然后是A包剩下的数据与B包组合。
这个时候,我们解析时肯定会残留下一部分数据,并且这部分数据对于下一包会有效,所以我们
要和下一包组合起来。
*/
m_buffer.append(buffer);

ushort type_id, mesg_len;

int totalLen = m_buffer.size();

while( totalLen )
{
//与QDataStream绑定,方便操作。
QDataStream packet(m_buffer);
packet.setByteOrder(QDataStream::BigEndian);

//不够包头的数据直接就不处理。
if( totalLen < MINSIZE )
{
break;
}

packet >> type_id >> mesg_len;

//如果不够长度等够了在来解析
if( totalLen < mesg_len )
{
break;
}

//数据足够多,且满足我们定义的包头的几种类型
switch(type_id)
{
case MSG_TYPE_ID:
break;

case MSG_TYPE_FILE_START:
{
packet >> m_fileName;
}
break;

case MSG_TYPE_FILE_SENDING:
{
QByteArray tmpdata;
packet >> tmpdata;
//这里我把所有的数据都缓存在内存中,因为我们传输的文件不大,最大才几M;
//大家可以这里收到一个完整的数据包,就往文件里面写入,即使保存。
m_recvData.append(tmpdata);
//这个可以最后拿来校验文件是否传完,或者是否传的完整。
m_checkSize += tmpdata.size();
//打印提示,或者可以连到进度条上面。
emit sig_displayMesg(QString("recv: %1").arg(m_checkSize));
}
break;

case MSG_TYPE_FILE_END:
{
packet >> m_DataSize;
saveImage();
clearData();
}
break;

default:
break;
}

//缓存多余的数据
buffer = m_buffer.right(totalLen - mesg_len);

//更新长度
totalLen = buffer.size();

//更新多余数据
m_buffer = buffer;

}
}


上面的思想和使用正常的平台socket收发一样,如果直接使用socket的API,那里这里就更简单了,解析出数据长度后,就使用数据长度循环去取数据,直到数据长度变成0,在Qt中使用QDataStream封装QByteArray不能这样做,我尝试过,他无法正确取到数据,遇到\0之类就不往下进行了。

既然说到这里了,我们不得不说下QTcpSokcet在Qt多线程中的使用,Qt的多线程让我又爱又恨,有多时候用起来真不方便。下面直接看下代码:

//Qt中在QThread类的run()函数里面定义或调用的一切都认为是在线程中运行的,
//非run()里面调用或定义的依然在GUI主线程中。
void ClientThread::run()
{
qDebug() << "thread id: " << currentThreadId();
if( m_tcpClient == NULL )
{
//要想qtcpsocket是多线程,必须在run里面定义
m_tcpClient = new TcpClient();

m_tcpClient->connectToHost(m_addr, m_port);

//默认让其等待3秒吧,反正在线程中连接,又不会卡主界面。
if( m_tcpClient->waitForConnected() )
{
qDebug() << "connect is ok";
}
else
{
qDebug() << "connect is fail";

delete m_tcpClient;

m_tcpClient = NULL;

return ;
}
connect(m_tcpClient, SIGNAL(readyRead()), this, SLOT(slot_readmesg()));
connect(m_tcpClient, SIGNAL(error(QAbstractSocket::SocketError)),
this, SLOT(slot_errors(QAbstractSocket::SocketError)));
}

m_checkSize = 0;
m_DataSize = 0;
m_recvData = "";

//连接成功...
if( m_firstConnect )
{
QByteArray sendByte;
QDataStream out(&sendByte, QIODevice::WriteOnly);
out.setVersion(QDataStream::Qt_5_3);
out.setByteOrder(QDataStream::BigEndian);

//占位符
out << ushort(0) << ushort(0) << m_clientID;
//加到文件开头
out.device()->seek(0);
ushort len = (ushort)(sendByte.size());
ushort type_id = 0;
out << type_id << len;

m_tcpClient->write(sendByte);
m_firstConnect = false;

emit sig_displayMesg(QString("send: %1 %2 %3").arg(type_id).arg(len).arg(QString(m_clientID)));
//qDebug() <<"sendData: " << type_id << " " << len << " " << IDNum << " " << sizeof(sendByte);
}

//不加这个,自动把m_tcpClient析构了,服务端收不到消息。
exec();
}


对于Qt中信号与槽连接,有好几种方式,大家去看看,对于在线程中貌似最好用Qt::DirectConnection的连接,不过看Qt帮助文档,在多线程中默认的连接方式Qt::AutoConnection表现的和Qt::DirectConnection是一个样的。

转载自:http://www.aiuxian.com/article/p-1732805.html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