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数据结构算法

数据结构期末总结(对翻转课堂的感受)

2015-12-17 13:20 323 查看
    大二上学期的课程即将结束,伴随我们一学期的翻转课堂也将要告一段落,下面说一下我对数据结构的体会以及对翻转课堂的感受。

    在暑假的时候,听贺老师说数据结构要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我有点不知所措,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翻转课堂这个名词,后来看过视频才知道,但是自己也有一定的疑惑,对于接受了13年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我是否能接受这种方式。开学后,通过课下的自学来节省出课上的时间来让老师进行答疑。本来老师上课的时间变成了上机进行实践项目代码的编写,这一切新的东西让我感觉到很新颖,同时也有不适应的地方。因为课下的时间用来进行学习新的内容,在大学中建立学习小组这还是头一回。

    一开始的内容较为简单,对于这种方式的感觉还不是那么的明显,有问题小组之间讨论,博文的编写也比较顺畅,好像并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到了链表之后,好像问题慢慢的凸显了出来,最为明显的是队列,其中涉及到取余的地方,这种运算以前并不常用,理解起来在当时是相当费劲的。后来在串的部分又蹦出了个kmp算法,这可真是负担沉重呀。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通过老师csdn博文的一些事例代码进行模仿,当时的猴子选大王是我突破取余这个运算最直接的实践,这个实践不仅加深了对mod运算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解决约瑟夫问题的一个算法,对此我是收益颇丰的,同时我间接的利用了onlinejugde(OJ)平台,从其中找出一些关于kmp算法,链表,栈和队列的题目进行编写,大大完善了我对程序的认知,以及加强了我对极端情况的处理的能力。

    再就是在自学的过程中,结合课本,模拟出像老师讲课一样的情景,跟着视频一块走,把书本中的知识重点画出,将视频中的重点补充,就相当于把重点集中在了一个地方,解决难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结合老师发的学习方案上的“知原理”,把那些较为精密的算法画出来,加深对其的理解,把抽象的事物现实化,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所以后来对于数据结构的学习也变得得心应手,通过课下对于传统课堂的方式模拟加上老师上课时的答疑和蓝墨云班课中的有关资料和答疑区的帮助再加上实践项目的编写,将这门科目的体系完美的建设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良性循环的链条,我相信对于翻转课堂,如果能后对于这种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这种方式是完全可以推广到全国的各大学,甚至是中小学。

    这学期翻转课堂不算是很完美的地方: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下时间,但是,说实话,课下时间并不多,这学期要进行考试的科目就5门,还不算考查科目,有一些比较有难度的专业课也出现了,这些科目在课堂上是难以消化的,所以我认为如果在实行翻转课堂的班级中应该配以相应的课程安排,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其效果发挥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我对于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很期待,因为这是一个对自己被使用新型的教学方式的一种检验,希望同学和自己都能在期末考试中够取得好的成绩。同时也祝愿贺老师的翻转课堂能够带领越来越多的学子走向成功。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