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华夏魂1》:全世界怎都喜欢中国先秦人

2015-12-07 17:08 330 查看
《华夏魂1》:全世界怎都喜欢中国先秦人

“我们尊敬古代的中国人,但看不起后来的中国人。”

“现在的中国人和先秦的中国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21世纪的我们,经常能在网上看到此类言论。我以为这类话发人深省,但有些话言过其实。从物种起源而论,毕竟中华五千年血脉相连,生生不息于神州大地的华夏民族应属同一物种。但从精神血脉而言,现代的中国人与先秦时的中国人,确有很严重的疏离感,不能说这根血脉完全断了,但着实不在同一“纪年”中。
所以,我在本书中,按照精神的演变历程,把华夏人分为“三纪”。“第一纪华夏人”,指的就是拥有高贵精神血脉的先秦华夏人。
为什么今天人们提及华夏民族,无论中外,都盛赞先秦呢?为什么秦以后的华夏民族,在精神血脉上会产生与先秦祖辈的疏离感?
这与时代背景和政治气候息息相关。东周春秋时代,时间长达242年,这个时代周天子已成虚君,在周的旗号下,华夏有140多个列国,他们相当于140多个相对独立的城邦,他们之间相互兼并。这种兼并其实就是一种自由竞争。
所谓“先秦思想”,其实可以统称为“政治思想”。什么是政治?我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做过简单的诠释,那就是世人的生活处境。先秦思想即先秦政治,就是先秦人的生活处境。先秦人非常关心政治,百家争鸣,就相当于一百个政党自由竞争诸国主政权。当然当时政坛还沿承着贵族世袭制,但每个诸侯国君,无论大小,无不希望富国强兵,为此他们“求贤若渴”,单单的贵族政治显然不能满足各国国君的人才需求,人才在朝也在野,于是,一大批“素食”的平民在自由竞争中,也不断脱颖而出。
正因如此,先秦出现了不少来自民间的大人物,诸如儒家二号人物孟子,教导君主“亲民爱民”。但即使没有这些劝诱,各国国君为了保家卫国,也必须取得民心顺从民心,所以,他们礼贤下士,鼓励有识之士和国内国民百花齐放,此乃大势所趋。正如史书《汉书》所言:“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也就是说,正是“政治多元化”带来了“思想多元化”。而“思想多元化”,正是一个民族精神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源泉。
独立城邦和自由竞争,令春秋开创了先秦华夏民族一个伟大时代。百家争鸣的前提,是一个自由的政治制度环境;而秦朝以后,华夏进入了一个大统模式,因为统治者压制地方自治权力,剥夺了民众的独立人格,所以“完整的精神贵族”很难再次出世。
很多喜欢中国古代文化的人,都是从阅读先秦作品开始的,《国风》和《离骚》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华夏“风骚”——自由精神。屈原这样的诗人不是后来人可以相比的,因为屈原是贵族的代表,他的精神是自由的,他不是哀鸣而是呐喊。而秦朝之后这样的贵族在华夏土地上消失了,人们被带到了一个统一的笼子里,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皇民”。一个失去自由的民族何来思想创新?
毋庸置疑,“精神贵族”确是先秦华夏人的骄傲资本。这样的资本在后来中国人的灵魂中已非常稀薄。可以说,是“百家争鸣”之先秦政治造就了“第一纪华夏人”。这个时期的华夏人,拥有高贵的精神血脉,他们仗义,尚武,把名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铸就了以“四维文化”为基石的华夏魂。这些精神血统比悠久的历史更让今日华夏人引以为荣。

转载程万军先生的文章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