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计算机技术领域当前的主流技术极其社会需求调查报告

2015-12-07 10:38 381 查看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实现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撑。从网络的角度来看,需要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宽带移动技术的支持,主要包括EVDO,WCDMA等,随着以OFDM为核心的LTE技术的成熟及其商用,将会更好促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从终端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功能强大的智能终端的支持,创新发展的智能终端技术将是丰富移动互联网应用,提升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黏性的重要手段。此外,在移动互联网业务实现过程中还需要移动Web2.0 技术,移动业务实现的辅助技术,由于这两类技术对大众而言相对生疏,因此重点介绍如下: (1)移动Web2.0 技术 Web2.0是目前互联网发展的主流技术,而与互联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移动互联网则是基于移动Web2.0 技术。顾名思义,移动Web2.0 技术是在Web2.0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包括:丰富互联网应用的移动 Ajax 技术,实现应用聚合的移动 Mashup 技术,支持桌面应用且具有良好交互性的移动 Widget 技术和促进用户参与用户定制的WiKi技术 (1)行业需求稳中有变
  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总量稳中有增,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更加宽泛,需求主体也悄然变化。
信业增人需求集中在邮电院校相关专业,吸纳综合大学毕业生能力明显下降。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需求不减,但竞争激烈。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广泛运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人才需求平稳增长,但需求层次明显提高。水利、能源、建筑、医疗、新闻、出版、广告、旅游等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总量没有明显变化。机械、化工、冶金、石油、电力、造船、轻工、纺织、汽车、制药、物流等行业信息化步伐加大,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持续增长。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急需计算机人才,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热点。据统计,全国税务、工商、财政、公安、海关、外贸等系统,计算机专业人才不足4%。未来3~5年,我国电子政务和电子金融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30万。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缺编严重,学历结构中博士和硕士分别占2%和22%,远低于高校师资整体学历水平,高校师资急需充实队伍和提高知识层次。我国计划在2010年底,实现中小学网络“校校通”,全部开设现代信息技术课。2002年,全国约有专职和兼职计算机教师7万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预计需要新增相应师资20万人。2004年我国IT认证市场总体规模达到33.5亿元,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培训机构急需补充大量高素质的师资。
  (2)企业需求格局形成
 
 我国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促进传统行业、骨干企业在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全国3000家大型企业中,只有3.7%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成熟阶段,国有企业吸纳毕业生潜力巨大。有资料显示,我国企业信息化,网络工程师的人才需求缺口高达60万。高新技术企业每年产值增长在20%以上,迅速发展和要求员工素质高的特点,成为吸收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主要企业单位。在经济发达地区,非公有制单位的用人需求已超过公有制单位的需求。毕业生到哪一种所有制单位工作,已不再成为就业的主要障碍。伴随我国加入WTO和外国公司的涌入,需要招聘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人才流动会更偏向外资企业。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学计算机专业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包括计算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现今社会信息产业是21 世纪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信息资源的集成、处理、流通与共享技术已成为当今和未来的重要技术之一,据统计,中国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2%增加到2005年的7.2%,其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已跃居全国工业之首,自2004年起,信息产业就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组成——计算机网络行业已经步入到良性发展的时期,随着信息产业的稳步发展,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一般企业招聘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①要求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希望在短时间内具备上岗能力。多数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大多数企业希望员工尽早具备上岗能力,希望降低再培养成本。具备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备多种技能的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如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基础上,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维护、信息系统管理、产品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也能胜任.③要求专业毕业生具有与从事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企业对目前认证的认可程度分别是国家计算机等级认证、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和网络工程师)、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和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认证.④要求具有突出的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可以将计算机专业人才分为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这是指本科以上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也是本科以上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 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代码编写、数据录入、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等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尽可能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在具体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要强。我们高职高专学校基本属于这一类人才的专门培养。
目前计算机专业所面对的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认知能力;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的办公软件、常用软件操作能力。
2、数据库操作能力;图形图像制作能力;静、动态网页制作能力。
3、网络构建、网络布线、配置、维护能力;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能力;应用网络管理工具进行网络监控、维护能力;网络安全与防范能力。
4、网站的建立、发布、维护与管理能力;组装计算机硬件、安装操作系统能力;计算机硬件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
5、计算机美术设计和动画制作能力;影视媒体素材加工与多媒体合成制作能力;使用主流计算机多媒体输入输出设备能力,如目前比较热门游戏3D美工。
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测试领域在中国发展的步履上布满了荆棘与泥泞,然而其发展速度可谓惊人。测试工程师,软件质量的把关者,工作起点高,发展空间大。我国的软件测试职业还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所以测试工程师具有较大发展前景。软件测试职业发展方向,大体上与上述的通用职业发展路线图相吻合,也可以分为管理路线、技术路线、管理技术路线。目前传统的软件行业还是以软件测试工程师为主,但是在新兴的互联网行业大多还是以QA来命名这个职位,也就是质量保证。软件测试工程师指理解产品的功能要求,并对其进行测试,检查软件有没有错误,测试软件是否具有稳定性,写出相应的测试规范和测试用例的专门工作人员。简而言之,软件测试工程师在一家软件企业中担当的是“质量管理”角色,及时发现软件问题并及时督促更正,确保产品的正常运作。按其级别和职位的不同,分为三类。软件测试工程师也将成为未来10年最紧缺的人才之一。计算机软件产品检验员(即软件测试工程师)早在2005年就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列入第四批新职业中。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软件测试员已跻身IT业抢手人才之列。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