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一些很基本的小知识点,这篇作为持续更新用的

2015-11-06 22:36 387 查看
1,硬盘为什么要格式化才能使用
工厂生产的硬盘必须经过低级格式化、分区和高级格式化(以下均简称为格式化)三个处理步骤后,电脑才能利用它们存储数据。其中磁盘的低级格式化通常由生产厂家完成,目的是划定磁盘可供使用的扇区和磁道并标记有问题的扇区;而用户则需要使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磁盘工具如“fdisk.exe、format.com”等程序进行硬盘“分区”和“格式化”。
高、低级格式化的联系与区别
低级格式化就是将空白的磁盘划分出柱面和磁道,再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又划分出标识部分ID、间隔区GAP和数据区DATA等。可见,低级格式化是高级格式化之前的一件工作,它只能够在DOS环境来完成。而且低级格式化只能针对一块硬盘而不能支持单独的某一个分区。每块硬盘在出厂时,已由硬盘生产商进行低级格式化,因此通常使用者无需再进行低级格式化操作。其实,我们对一张软盘进行的全面格式化就是一种低级格式化。
需要指出的是,低级格式化是一种损耗性操作,其对硬盘寿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许多硬盘厂商均建议用户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妄”使此招。当硬盘受到外部强磁体、强磁场的影响,或因长期使用,硬盘盘片上由低级格式化划分出来的扇区格式磁性记录部分丢失,从而出现大量“坏扇区”时,可以通过低级格式化来重新划分“扇区”。但是前提是硬盘的盘片没有受到物理性划伤。

我们常常将每块硬盘(即硬盘实物)称为物理盘,而将在硬盘分区之后所建立的具有“C:”或“D:”等各类“Drive/驱动器”称为逻辑盘。逻辑盘是系统为控制和管理物理硬盘而建立的操作对象,一块物理盘可以设置成一块逻辑盘也可以设置成多块逻辑盘使用。 在对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处理步骤中,建立分区和逻辑盘是对硬盘进行格式化处理的必然条件,用户可以根据物理硬盘容量和自己的需要建立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盘符后,再通过格式化处理来为硬盘分别建立引导区(BOOT)、文件分配表(FAT)和数据存储区(DATA),只有经过以上处理之后,硬盘才能在电脑中正常使用

2,为什么要做raid
因为处于可靠性和数据读取速率的要求,现代服务器大多是由RAID卡来管理硬盘的读写等应用,而家用机硬盘则是直接连接在主板上的。所以在安装系统之前必须要给硬盘做RAID,这样RAID卡才能对硬盘进行管理,
另外,处于安全可靠性的考虑,服务器要对硬盘的数据进行冗余备份,比如RAID1,就是两块盘数据互做备份,这样坏掉一块盘数据不会丢。

3,存储的同步与异步是什么

基于存储的数据复制,主要有同步数据复制和异步数据复制两种。同步数据复制,指通过将本地生产数据以完全同步的方式复制到异地,每一本地IO交易均需等待远程复制的完成方予以释放。


异步数据复制则是指将本地生产数据以后台同步的方式复制到异地,每一本地IO交易均正常释放,无需等待远程复制的完成。



同步复制实时性强,灾难发生时远端数据与本地数据完全同步。但这种方式因为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延迟而影响主节点的应用性能。异步复制则不然,但可能导致灾备点数据比主点数据有一定延迟,这些延迟的数据在灾难发生后将丢失。由此可见,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实际上是各有千秋,需要依据具体的应用,在应用性能和潜在的可能丢失数据量之间作一个取舍和均衡。
4,关于根目录和/home挂载分区的一个疑问解答

[root@localhost ~]#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2 3.9G 3.0G 717M 81% /
/dev/sda1 46M 12M 32M 26% /boot
none 252M 0 252M 0% /dev/shm
/dev/sda3 15G 71M 14G 1% /home
比如上面,/占用的空间比/home要小,其实在分区这点上不要把/home和/联系起来,/虽然在/home之上,但是其实在分区上来说,linux系统的任何分区都能挂载在任何目录下,/和/home只是两个挂载点,
sda3挂在/home下,此时/home在挂载点来说,代表的是sda3,并不是/home这个目录的大小,总之作为挂载点/home和/没有联系,作为目录有联系。

5,还是关于raid之后的分区

比如5个硬盘做了raid5,在安装os分区时,其实会看到这5个盘已经是一个整体的sda了,系统会自动分个sda1做boot,sda2做swap。

6,NDMP

目前的理解NDMP是netapp与另一个公司一起开发的一个基于tcp/ip的协议,目的就是统一多种存储软件与存储设备之间的联通性,其实ndmp目前我的理解是给nas来专用的,用来实现server-free,备份服务器可以通过软件给nas机头发一个ndmp copy的scics-3的命令,之后nas会与专门的存储设备来通信实现data move.

7,linux的who 和id命令
在终端中输入id可以展示出当前用户的uid,gid等,linux中非系统用户的id都是500以上的,系统自带的用户都是500以下的,最高权限的root用户uid与gid都是0.

who命令能展示出登录过系统的用户和时间:
tty还不是很了解,只知道1-7是命令终端。
pts代表伪装端,就是在系统中打开的terminal,例如开了三个窗口,输入who,就会显示三个pts/*
后面的时间是用户登录伪终端的时间,即打开这个窗口时的时间,tty那个时间感觉像是开机进桌面的时间。

8, 虚拟化软件
P2V技术,实现的方法有如下几种常用的;
hyper-e,kvm,vmware

kvm是linux中自带的虚拟化程序,集成在linux系统中了;
hyper-v是windows2008自带的虚拟化模块;
vmware是付费软件。

nic:network-interface-card,网卡。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