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大道至简第五章读后感

2015-10-31 14:05 316 查看
大道至简第五章,失败的过程也是过程

首先,作者就引出了一个工程的模型:软件工程的瀑布模型,作为做工程的基本模型,瀑布模型将软件开发过程分成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等5个主要阶段,这个模型将工程细分为许多不同的步骤,创建了一个模板,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模型,但是总归都是一种模板,言下之意就是你要照着这个样子来做,那么问题来了,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按照样子来做就做完工程了吗?事实情况是无论用什么模型即使一步一步跟着做也做不工程,如果那样就能做好一个工程,那还需要那么多不同的模型。

如今做工程都是按照模型来分工合作,每个人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然而这之间就产生了问题,没有交流,文中用舞台术语“做过场”来形象表示,每个人按照标准模型把自己的任务完成但是并没有完成最终的任务,因为太分散,没有人注意到我们要干什么,要实现什么,客户是不是需要这样。

工程一种实现的途径,无论是一个小的工具,还是一个很大的项目,我们最终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实现这个功能,由于模型,工程成为了一个借口,让我们避过了我们都必须要思考的如何实现功能,结果就是我们做完了每个人的”工程“但是没有实现我们想要的那个功能。

作为一名开发人员,必须要从模型中跳出来,因为模型都是死的,但是过程却不是,我们在利用模型的同时要考虑我们这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将经典模型转换成我们真正需要的 符合我们的目的的模型,就像书中的那个例子,V模型和瀑布模型乍一看没什么大区别,但是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不大的修改结合了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工程的具体要求,反映的是开发管理人员的丰富经验,这让工程充分利用了模型,又没有被模型所局限,完成了过程,也完成了工程。

最后“刻鹄类鹜”与“画虎类狗”的例子也能读出上面的观点,模型需要观察的是它的本质,而不是它外面的框架,如果只看到了框架而没有看到本质就会被框架困住,达不到想要的结果,所以一名开发人员需要学习的是一个框架的核心内容,也就是本质,当你真正理解了这个模型要说明的是什么,框架就是一个随手拈来的东西。

这需要管理人员的丰富经验,因为工程不是做的是组织的,并不是用一个模子拿面一盖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项目经理组织工程中的各个角色分工明确,共同完成项目。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