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20135304刘世鹏——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第周六学习总结

2015-10-27 20:47 225 查看

第六章 存储器层次结构

存储器系统是一个具有不同容量,成本和访问时间的存储设备的层次结构

RAM随机访问存储器

SRAM

1.特点: - a.不需要刷新电路即能保存它内部存储的数据。 - b.集成度较低,需要很大的体积。 - c.存取快。 - d.抗干扰。 2.应用:一般用来作为计算机中的高速缓冲存储器

DRAM

1.特点: - 1.每个位存储为对电容的充电。 - 2.周期性的用读出然后写回的方式刷新存储器每个位。 2.应用:一般用来作为计算机中的高速缓冲存储器

磁盘存储

DRAM芯片包装在存储器模块中,它是查到主板的扩展槽中。常见的包装包括168个引脚的双列直插存储器模块,它以64位为块传送数据到存储控制器和从存储控制器传出的数据,还包括72个引脚的单列直插存储器模块,它以32位为块传送数据。

磁盘容量

记录密度:(位/英寸)磁道一英寸的段中可以放入的位数  磁道密度:(道/英寸)从盘片中心出发半径上一英寸                     的段内可以有的磁道数   面密度:(为/平方英寸)记录密度*磁道密度  磁盘容量  =  (字节数/扇区) * (平均扇区数/磁道)*     (磁道数/表面)*(表面数/盘片)*(盘片数/磁盘)

磁盘操作

访问时间=寻道时间+旋转时间+传送时间  旋转时间:最大旋转延迟=(1/旋转速率)*(60sec*1000ms                     /sec)  平均旋转延迟=(1/2) * 最大旋转延迟  传送时间:平均传送时间=(1/旋转速率)*         (60sec*1000ms/sec)*(1/平均扇区数/磁道)

逻辑磁盘块

目的是为了向操作系统隐蔽磁盘的结构复杂性。磁盘将其呈现为一个有B个扇区的逻辑块的序列;磁盘中有一个固件设备——磁盘控制器,维护者逻辑酷爱号和实际磁盘扇区之间的映射关系。操作系统是以逻辑块号为单位进行寻址操作的。

局部性

局部性原理: CPU访问存储器时,无论是存取指令还是存取数据,所访问的存储单元都趋于聚集在一个较小的连续区域中。
时间局部性:被引用过一次的存储器位置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被再次引用。空间局部性:如果一个存储器位置被引用了一次,那么程序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引用存储器附近的位置。
取指令局部性:上述一维数组示例中,for循环中的指令是按照连续的存储器顺序执行的,因此循环有良好的空间局部性。因为循环体会被执行多次,所以也有很好的时间局部性。
存储器层次结构

存储器层次结构的中心思想是:对于每个k,位于k层的更快更小的存储设备作为位于(k+1)层的更大更慢的存储设备的缓存。
第(k+1)层的存储器被划分成连续的数据对象片,称为块;数据总是以块大小为传送单元在相邻两层之间来回拷贝的;在任何时刻,第k层的缓存包括第(k+1)层块的一个子集的拷贝。
缓存不命中的种类强制性不命中:一个空的缓存称为冷缓存,对任何数据对象的访问都不会命中。通常是短暂事件,不会在反复访问存储器使得缓存暖身之后的稳定状态中出现。
冲突不命中:限制性的放置策略——将第k+1层的某个块限制放置在第k层块的一个小的子集中。
容量不命中:当工作集的大小超过缓存的大小时,缓存会经历容量不命中,就是说缓存太小了,不能处理这个工作集。

缓存的管理相关假定:假定存储器的地址有m位,便有M=2m 不同地址。 一个缓存被分成S=2s个的高速缓存组(cache set), 每个组包含 E 个高速缓存行。 每个缓存行由一个B=2b字节的数据块,一个有效位,t=m-(b+s)个标记位组成。一个高速缓冲区的大小C = S * E * B。
如何访问缓存:当要访问存储器中的一个字节时,给出的访问地址的m位中,前t位表示标记位,中间s位为组索引,最后b位为块偏移。
缓存不命中时:当缓存不命中时,则若需要将存储器中的块放入缓存对应的组中。若组中的行都有数据,则需要进行替换,替换策略是:LFU或这LRU(不想细说了)
三种缓存方式的划分:分为直接映射高速缓存,组相联高速缓存,全相联高速缓存若指定了S,E,B的值,则缓存的划分方式就已经确定了。缓存块与存储块之间也就建立了一种映射关系。

参考资料

《深入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 http://www.cnblogs.com/zzzz5/p/4906215.html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