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C语言/C++

c++课程感想6

2015-10-14 22:49 211 查看
static:共享即通讯

一句话概括:局部作用域,全局生存期。

为什么要设计成为这样?

可以看一下这样的一段代码:

#include <iostream.h>
#include <string.h>

class CSmallOne
{
public:
CSmallOne(int sma);
int a;
};

CSmallOne::CSmallOne(int sma)
{
cout <<"Smallone constructing with a value of"
<< sma <<endl;
}

void fn(int n)
{
static CSmallOne sm(n);    //静态局部对象在静态数据区创建(只一次)
sm.a += n;
cout <<"In function fn with n= " << sm.a <<endl;
}

//CSmallOne sm(5);

void main()
{
fn(10);        //只看见一次调用构造函数
fn(10);        //值可以累加(静态局部对象的特征)
}


在这里,创建了一个静态局部对象,然后构造函数在这里只是调用了一次,当再次调用时,并没有调用构造函数,这里我们可以类比静态局部变量,这个是存储在静态数据区域的,然后构造函数一旦调用,对象就在静态区了,所以下次就不需要我们再次去调用了。

还有就是一个程序

#include <iostream.h>
#include "A.h"

A :: A()
{
cout << "in A" << endl;
}
class A
{
public:
A();
};

#include <iostream.h>
#include "A.h"

A a;

void main()
{
cout << "in main" << endl;
}


 在这里,我们要考虑的是出来的结果,为什么是A而不是main,在这里,A在全局区域,那么首先在加载时便会自行调用构造函数,于是A出来了,但是我们不妨想想,在这里,直接没有经过main函数就进行调用了,所以这是个问题。一般设计者是希望在main里面执行的。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