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别说什么“寒门再难出贵子”,屌丝逆袭从来都是极少数

2015-10-13 08:38 363 查看


别说什么“寒门再难出贵子”,屌丝逆袭从来都是极少数

2013年08月31日 00: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文/咪蒙

新浪微博:@咪蒙

朋友当了十多年教师,最近跟我感叹,“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真是太精准了。

她所在的某重点中学,每年高考状元,家庭背景最低也是中产,而她教的班级,这几年成绩最好的,不是官二代就是富二代。原因很简单,教育是需要投资的。富贵家庭舍得花时间、舍得砸钱,给孩子报效果最好的培训班、请最专业的家教,寒假暑假带去全球旅行。孩子的成长最需要什么?营养、知识、视野、资源,这些东西,核心就是要烧钱。哪怕有的孩子成绩并不突出,但是没关系,家里有办法把他们送出国,并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借助一切资源,完成人才的高级定制。他们班一个女孩,成绩一般,没别的特长,就喜欢画画,画得也不算太好。家长动用人脉,请了一位牛逼艺术家来帮女儿做规划,让她女儿采访了几位牛逼艺术家,做成了一本书,这本书还请了顶级平面设计师来设计。结果,这个女孩就凭这本有创意有想法的书,被美国最好的艺术院校直接录取。

穷人家的孩子,是一个人在奋斗。而富贵家庭的孩子,身后站的,是一个团队。朋友说,贫富之间的差异、阶级之间的差异,会清晰地投射在孩子身上。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起跑线是什么,就是家长本人。去深圳各个重点中学的家长会看看,简直就是精英俱乐部“寒门出贵子”成了一种超低概率事件。

这不是什么新话题了。两年前,一位资深教师在网上发帖,提出“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就引起广泛讨论,《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深度报道———《穷孩子没有春天?》,指出“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名校里农村孩子越来越少、贫困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少,这让人伤感。更让人伤感的是,有钱家庭的孩子,还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败家、奢糜、不懂事。他们的优势还不仅仅是成绩好,往往还有多项特长。南方都市报的《少年偶像》版,特别关注的就是综合素质高的孩子,包括在绘画、音乐、建筑设计、航空等多个领域有自己独家研究的孩子,而我们发现,这些孩子的家境都是特别好的———还有什么比发现一个人家里有钱,还特别有才、特别勤奋,更让人愤慨的呢?

如果说,寒门的孩子在成绩上没有太大优势,不证明什么,那么,今年在网上一个被持久热议的帖子,主题也是讨论寒门再难出贵子,一个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通过比较出身不同的几组实习生,官二代、富二代、高知二代、贫二代,进一步论证,在职场,家庭背景好一些的孩子,更有发展潜质,让更多人心碎。

其实,别美化古代,寒门出贵子,在古代也是新闻。科举制度看上去很公平吧,背后是导师制、举荐制,即使你考上状元,没有官场大腕挺你,你照样要被打入冷宫。这也是古人“中了状元”的指定后续就是,娶宰相的女儿。从古到今都是资源比成绩更重要。

屌丝逆袭在任何时代,都是异数。

但最近几十年加剧了这种逆袭的难度,原因之一就是房价。“孟母三迁”的核心是什么?有钱!你有钱,就买得起学位房,你的孩子就可以上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考上重点大学,从0岁开始过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生活。

好吧,那穷光蛋家长就该去抢银行吗?穷人家的孩子,就该自暴自弃吗?不是,别忘了,富贵人家的孩子,不仅仅有资源上的优势,还有思维方式上的优势。他们的家长之所以富贵,是因为熟知社会运转的趋势,深谙人情社会的潜规则,知道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将自身优势最大化,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对孩子是更深远的。

如果你不幸跟我一样没多少钱,那么你可以好好研究一下自己不够成功的原因,好好认识自己孩子的天分和资质,和他一起,慢慢去开发最适合、最能发挥他的优势,让他感到快乐的成长道路、职业规划和生活方式,就像《南方都市报》两周前做的专题,装修工、印刷工都能年薪二三十万。同事还认识一个装马桶的工人,靠装桶,买了香蜜湖一号的房子。孩子上不了名校没关系,成为一个高收入的技术流蓝领,不也挺酷的吗?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