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技术新领导人张小龙:一些成功不能复制

2015-10-05 17:43 232 查看
  在广州的标志性建筑“小蛮腰”不远处。TIT 创意空间里六栋由老旧的机械厂房改造而成的微信总部办,“隐藏”在一片绿树成荫的园区里,闹中取静。

  办公楼外一块锈迹斑斑的铁板上。记录着微信的发展里程,当中标注的 433 天,是微信用户从 0 增长到 1 亿的时间。如今,微信和 WeChat (微信海外版)合计月活跃账户数达 4.38 亿。

  微信是国内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在线即时通信工具。从 0 到 1 亿用户,用了 14 个月的时间,从 1 亿到 2 亿,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而历史上,QQ 即时通讯工具的用户从零到积累 2 亿用户,花费了大约四年半的时间(1999 年 2 月~2003 年 9 月)。

  这款颠覆性的社交产品背后,“微信之父”张小龙坚持纯粹的价值观。成就了微信;但沉默、不善交际的性格也让他神奇莫測。

  1996 年开发 Foxmail,让张小龙第一次成名。这款从 1996 年推出的邮件client软件,用了 4 年时间吸引 200 万用户。它支持多人账户,运营稳定,页面没有一个广告。且一直保持着全然免费的作风。

这个让大多数人可以放弃微软系统自带的 Outlook 邮箱的软件,让张小龙收获了“中国第二代程序猿旗手”的评价。温烈、低调,是张小龙的性格标签。5G 咨询合伙人洪波说,张小龙是“低调到无以复加”的家伙。而躲在温柔背后的张小龙。也有着刚烈的执着。

  在被腾讯收购之后。张小龙的 Foxmail 团队一直偏居广州。其主要产品也一直环绕腾讯的邮箱业务。走过非常长一段弯路之后,张小龙终于把高速、稳定和简洁推举为 QQ 邮箱的产品核心。腾讯 CEO 马化腾则在后来的评价说,张小龙从 QQ 邮箱中学会了真正的互联网思维——从做重。到做轻。

  2010 年 11 月 19 日晚。张小龙在腾讯微博上写下这种话:“我对 iPhone5 的唯一期待是,像 iPad (3G)一样,不支持电话功能。

这样。我少了电话费。但你能够用 kik 跟我短信,用 googlevoice 跟我通话,用 facetime 跟我视频。”

  张小龙这些对 iPhone5 期待的功能,在此后的微信版本号更新迭代中一一实现。

  微信是什么?张小龙曾表示自己不愿给微信下定义,“你怎样使用微信,决定了微信对你而言,它究竟是什么。”

  “说老实话,做了这么多年工作以后,我感觉对人性的把握是最重要的……可是我如今越来越难推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2012 年 7 月。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办了一个讲座。在这场长达 8 小时 20 分钟的演讲里。把自己做产品 15 多年以来的经验和心得一次性所有公开,并表示以后将不再做类似公开课。这次讲座的总结语是一句——“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张小龙似乎想借此告诉人们:有些成功不可复制,有时“无招胜有招”。

  而张小龙的个性也适合他在腾讯的广研“特区”里闯。康盛创想创始人戴志康曾评价,张小龙是有点艺术范儿的产品体验家,“他常常干的一件事,就是拿一个手机在那里发呆,看哪里不太爽,哪里体验不够好,看一看呆一会就出现一些灵感。他是有点这样的文艺范儿。”

  “做出伟大社交产品的人的先决条件一是骨子里须要有对自由的向往和去中心化的意识,”《沸腾十五年》作者林军如是评价,“而还有一个先决条件是要足够有趣,得有非常多兴趣爱好。得让自己一个人能静下来,同一时候能让大家跟着一起 high 起来,这不easy。功夫在诗外,产品则在兴趣外。”

  从 2011 年上线到如今三年多的时间,微信眼下所展示出来的能量和体量。已证明其将有望成为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网帝国。从最初连接人与人沟通的“人联网”阶段,到開始做一些连接线下商户的产品和基础功能;再到如今在商业化上“进化”到“连接一切”的能力,正在形成一个全新的“智慧型”生活方式。

  在巨大的光环背后,他依旧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产品观。

  比方,今年 5 月。在他升任微信事业群总裁后,他给员工发送的内部邮件中称,“我们常常会在各种权衡中做取舍,在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想,这个事情是不是从用户价值本身出发来考虑的。假设我们想的策略和用户价值有违背。哪怕舍弃短期利益,也应该维护用户价值。

让用户看到你的努力,而不是同事和上级。”

  他也同一时候坦言,移动互联网变化太快。微信的产品和业务思路也希望是在新的环境中所产生的。“和高速迭代学习比以往的经验更重要。”张小龙说。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