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Linux

Linux初学——磁盘的分区、格式化、检验与载入

2015-10-01 22:51 537 查看
要在系统里新增硬盘需要:

对磁盘分区,以建立可用的分区

对分区进行格式化,以建立系统可用的文件系统

对刚建立好的文件系统进行检验

在Linux系统上,需要建立载入点(即目录),并将它载入

1.1分区:fdisk
参数:
-l:输出后面接的设备所有的分区内容。若仅有fdisk -l时,将会把整个系统能够搜索到的设备分区均列出来。
按下m后,fdisk命令会显示出来。重要的有,d:删除一个分区,n:新增一个分区,p:列出当前的分区,
q:不存储离开,w:写入分区表后离开
1.1.1删除分区
例,删除/dev/hdb1:
fdisk /dev/hdb 进入fdisk画面
P:假设要删除/dev/hdb1 先查看一下分区的信息
d:这个时候要求选择一个分区,就选1
w(or)q:按w可存储到磁盘数据表中,并离开fdisk,也可以直接按下q键就可以取消刚才的删除操作。
1.1.2新增分区
例,以/dev/hdb为例,/dev/hdv有一个/dev/hdb1,而且还有剩余空余,该怎么利用:
fdisk /dev/hdb:先进入fdisk画面
n:新增一个分区,如果已经有扩展分区,系统会问要新增的是主分区还是逻辑分区,如果还没有扩展分区,
如果选择主分区,按p,否则按e(扩展分区)或l(逻辑分区)
p:选择主分区
1-4:主分区只允许有4个,这里需要按尚未使用的那一个分区
w:存储离开
1-4号是磁盘保留的号码,所以这个号码可以随意设置,不一定要从1开始,逻辑分区就一定是由5开始累加了。

1.1.3操作环境的说明
以root身份进行硬盘分区时,在单用户维护模式下比较安全。在进行fdisk的时候,如果该硬盘某个分区
进入fdisk,重新写入分区表。

1.2磁盘格式化
mke2fs
参数:
-b:可以设置每个块的大小,当前支持1024、2048、4096字节3种
-i:给一个inode多少容量
-c:检查磁盘错误,仅执行一次-c时,会进行快速读取测试
如果执行量-c -c,会测试读写(read-write),会很慢
-L:后面可以接卷标
-j:本来mke2fs是EXT2,加上-j后,会主动加入日志成为EXT3
例,将刚刚建立的 /dev/hdb5格式化为EXT3,名称为logical
mke2fs -j -L "logical" /dev/hdb5
例,将块改为2048,inode 改为4096
mke2fs -j -L "logical" -b 2048 -i 4096 /dev/hdb5
mkbootdisk(制作启动软盘)
mkbootdisk --device /dev/fd0 'uname -r'
其中,'uname -r'是当前Linux系统所用的核心版本,也可直接输入核心版本

fdformat(软盘低级格式化)
fdformat /dev/fd0H1440
H1440表示1.44MB的软盘容量。在低级格式化之后,使用mke2fs命令将软盘的文件格式化为Linux的EXT2类型。

1.3磁盘检验:fsck、badblocks
建立的新的分区并格式化之后需要检查硬盘有没有坏轨。在载入硬盘的目录下会有一个特殊的目录,
就是"lost+found"目录。在处理完fsck之后,如果程序有发现任何错误文件,就会将该文件的数据放到这个目录中。

1.3.1fsck
参数:
-t:fsck可以检查好几种不同的文件系统,fsck只是一个综合程序而已,
个别的文件检验程序都在 /sbin中,可以使用ls -l /sbin/fsck*检查,就知道有几种文件系统
-A:按照/etc/fstab的内容,将所有的设备扫描一次(通常启动过程中就会执行此命令)
-a:自动修复检查到的有问题的区
-r:一定要让用户决定是否需要修复
-y:类似于-a
-C:可以在检验的过程中,使用一个长条图来显示当前的进度
-f:强制检查。一般来说,如果fsck没有发现任何Unclean的标志,不会主动进入内部检查,
想要强制fsck进入内部检查,就加上-f标志
例,检查建立的/dev/hdb5设备
fsck -C -t ext3 /dev/hdb5
1.3.2badblocks
参数:
-s:在屏幕上列出进度
-v:可以在屏幕上看到进度
-w:使用写入方式来测试,建议不要使用此参数,尤其是待检查的设备已有文件时
这是用来检查硬盘或软盘是否有坏轨的命令,一般不常用。
1.3.3sync
在正常状态下,为了提高系统工作的效率,运行中程序产生的临时文件不会存在磁盘驱动器,而是放在内存中。因为内存的数据传递速度比磁盘驱动器快了十几倍。但是,当系统不能正常关机时,可能会丢失一些已经改变却还没有存入磁盘中的数据。这时候使用sync命令,可以直接将系统放在内存中的数据写入磁盘中。

1.4磁盘载入与卸载
要将建起起来的磁盘文件系统在linux上启用,一定要将他载入文件系统。所谓的载入点就是该分区所在的目录,且该目录下的所有目录都归该分区所有。由于载入文件系统需要载入点,所以载入时要先建立载入的目录。
如果要用来载入的目录非空,则在载入了文件系统后,原目录下的文件就会暂时消失。等到分区被卸载后,目录的内容就会再次显示
1.4.1mount
参数:
-a:按照/etc/fstab的内容将所有相关的磁盘都挂上来
-n:一般来说,在载入文件系统到Linux时,当前分区与文件系统和对应的载入点,都会记录到/etc/mtab文件中。不过,有些时候,系统无法写入/etc/mtab中,就可以加上-n参数来略过写入mtab的操作
-L:系统出了利用设备名称号之外,还可以利用分区的卷标来载入
-t:Linux支持的文件格式就写在这里
例,要载入的/dev/hdb5是ext3文件系统,载入时,就要加上-t ext3来告知系统用ext3的文件格式来载入该分区
-o:后面可以加一些载入时,额外加上的参数,例如账号、密码、读写权限等
1.4.2umount
卸载设备文件,直接将载入的文件系统卸载掉。卸载之后,可以使用df看看是否还存在。也可以使用-f参数将想要卸载的分区强制卸载。可以通过设备或者载入点完成卸载
1.5修改磁盘参数
1.5.1mknod
参数:
设备种类:
b:设置设备名称为一个存储外部设备文件,例如硬盘等
c:设置设备名称为一个输入外部设备文件,例如鼠标/键盘等
p:设置设备名称为一个FIFO文件
Major:主要设备代码
Major:次要设备代码
1.5.2e2label
主要功能是用来修改磁盘的表头数据,也就是卷标。在载入磁盘的时候,除了使用磁盘号之外,
也可以直接使用磁盘卷标作为载入的磁盘载入点。
有些版本为了方便,以卷标来作为磁盘载入的依据,这样有优点也有却缺点
优点:不论磁盘代号怎么变,由于系统是通过卷标识别,不论将硬盘插在哪个IDE接口,都不会有影响
缺点:如果插了两个硬盘,刚好两个硬盘的卷标重读,系统将无法判断哪个分区才是正确的。
1.5.3tune2fs
参数:
-j:将ext2的文件系统转换为ext3的文件系统
-l:类似dumpe2fs -h的功能。将超级块内的数据读出来
-L:类似e2label的功能,可以修改文件系统的卷标
1.5.4hdparm
启动硬盘的DMA模式功能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