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读研的困惑

2015-09-13 20:38 155 查看
一场内心焦灼与坚定的思想对抗,一次浴火重生与破罐子破摔的人生抉择,一个信念坚定与迷茫挣扎的斗争,太多次的遭受心灵的拷问,太多次的失败与逃避,在过完24岁生日后,我想要选择涅槃重生,我想要自己的坚定的目标,我想要把握住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止一次的做出反抗与挣扎,但是在没有人生目标的航行中必然会在长期的风雨飘雨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最终陷入了更深的泥潭无法自拔,挫败原本就过于自负的信心。我需要肯定自己,坚定地把握住人生的风向标,一步一步的迈向成功彼岸。
或许您也会陷入无尽的彷徨与失败中,或许您也正在为未来之路焦急恐惧着,或许我们也曾抱怨命运的不公,或许我们也曾奢望一位圣人来拯救自己走出困境,但是当新生的勇气被无数次碰壁后的冷漠与自我否定所浇灭,我们真的是陷入了人生的困境。朋友,请坚定点,正是挫折与困难才让我们能够认识自己的内心,锻炼自己的意志,反思自己的需求。
本人在读小硕一枚,本科学校在985、211之外,后保研到中科院某院所,专业方向是模式识别,研一在北京集中上课,很多课程涉及到CV、PR、DM、ML、DL、数学(随机过程、矩阵论、数值分析等)方面的专业课,也选修了一些操作系统、编译器原理、人工智能、自然语言理解等选修课。进入了研二后,就彻底地执行了“学多少还多少”的政策,首先你报的什么专业方向基本成了幌子,因为老板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说白了就是廉价劳动力使唤,还得屁颠屁颠的表现出很愿意的样子,其次就是个人目标不明确的原因,如果你处在一种被导师使唤的状态中安身立命,恭喜你成功成为了一名可以随时替换的螺丝钉,等你年老生锈时立马就换掉,不留一丝情面,这样子就没有任何竞争力,人生价值何在啊?如果你想做自己的主人,主宰自己的未来,在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前面不虚,你需要开小炤,需要强补自己的知识和脑力,才有可能变成一枚钉子,留下点痕迹。



不吐槽不快

功名利禄是块肉,弱肉强食是规则;学术研究成空名,世人只为名利争。
说什么“只为了纯粹的学术研究”,说什么“师风高尚,教授渊博”,小学生才信的东西我到今天才明白也是醉了,早点走上资本扩张、财务自由的路才是出路啊!但是这条路只能是少数人才能走的,更多的人只能是充当一块踏脚石。而在研究所里面,充分证明了“困难是通向成功的垫脚石,而学生是教授通向名利的垫脚石”。
横向项目需要你去充当廉价劳动力,纵向项目需要你去充当写本子的助理,申请各种“**学者”等冠冕堂皇的称号还需要你去整理、编辑资料,给你的是无穷尽的使唤,等待你的是安然自得的活儿。啥,你想学点东西?啥,你想让老师指导你?哦,都这么大了,都读研究生了,还让人指导。
没错,你需要做的就是自力更生,而且这种自力更生的背后是你不想成为螺丝钉,想开小炤。如果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就好好干活,别多想,等待毕业就是失业、没有竞争力的现实吧。



不夸夸不行

一味的吐槽,在心理学家看来也是不正常的。那就来夸夸读研究生的好处吧。
什么?说不出来,那你也太愤世嫉俗了吧。
读研究生还是有好处的。在一个看出身、看牌子的时代,贴标签从来都不是一件坏事,“他Stanford博士毕业,海龟大牛”、“她北大建筑专业的”、“他华东***职业学校的”,大家不要对号入座,只是打个比方,说明研究生的标签还是被认可的,特别是名校的。
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周围的牛人再多,但是你不牛,也与你无关”。我周围确实有很多的牛人,几个博士师兄学术水平、指导疑惑等方面确实做得很好,几个硕士师兄从我们这个阶段成长起来,也在某些方面很出色。所以,我需要把握好这个良好的研究氛围与中科院的科研平台,努力做到“周围的牛人与我有关”。
“运气是强者的谦辞,却是弱者的借口”。那么一味吐槽表达不悦,也是弱者的借口。所以,很佩服那些既能够把老师吩咐的杂事处理的很好,也能安排自己的活动与计划执行很彻底的人才,反而那些把技术当成最重要的却心态往往失衡,因为过于依赖技术,而不是全面发展各种能力,例如,管理、团队、策划、交际等能力。技术是吃年青的饭。所以,学习技术为主,辅助多看点技术之外的书籍。这里,推荐喜欢看书的人去买个kindle,简直是看书利器啊!也推荐本人喜欢的几本书:《怎么说话才能打动人,科尔》、《穷爸爸富爸爸》、《世界因你而不同,李开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资本论》、《数学之美》等,喜欢看书的朋友可以留下评论,我这里有近1000本涉及个人修养、历史、小说、成才、经济等的wubi电子书,也希望和喜欢看书的朋友交换心得。



我为什么恐惧?

人性中有两个东西在左右着我们,一个是恐惧,另一个是贪婪。估计这两个东西从生物进化的初始阶段就开始慢慢融入我们的基因中。可以想象,在远古空旷的森林中,我们的祖先恐惧庞大的怪兽、恐惧漫长的黑夜,但我们的祖先扑杀到猎物时,就开始茹毛饮血地吃起来,不管肚子撑不撑的下,反正等到下一次这么吃起来还不什么时候。
现代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现代人很完美地继承了祖先的两个特点——恐惧与贪婪。
我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有时候恐惧与危机感是一个意思,所以我对未来充满了危机感。越来越大的年龄与负担成正比例,这些负担里面包含着对父母的期望、尽孝、婚姻与组建家庭等到了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所以,我跟多数人一样,只有拼命学习、拼命找工作,才能解决问题,好像找一份好工作就是圣命,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于是,我开始考虑什么是好工作。好工作就是专业对口、薪水高、时间安排合理、升值空间大,好工作就是去BAT、华为中兴等名企。这里谈工作,简直可以扯出十万八千字的人生感想。留点空间吧。
有时候恐惧与失意是一个意思。“我很差,所以我做不出来”、“我能力不强,所以我无法去胜任”。带着这么沉重的心理负担去生活,处处担心犯错误,处处害怕挑战,恐惧已经彻底束缚了自己正常的思考与思维了。对现实生活的失意使得我们自怨自艾,很多人的做法就是通过使自己忙碌起来去逃避这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始终无法得到合理的处置而发霉发臭。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陷入对未来的恐惧中,不是外界的压力单方面造成的,也与个人的心理素质、性格特征息息相关,而且后者往往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因素。



我想要什么?

每当我陷入迷茫的时候,导师反问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想以后做什么?”。不妨,广义一下来扩展这句话“你想要什么?”
很多目标坚定的人不假思索就会说“我想去国外读研,然后在华尔街的**银行工作两年”、“我想等研究生毕业,去一家IT公司做软件开发”、“我正在和几个密友打算开一家游戏公司”等等。
而当前的我一样陷入迷茫的人则不然,“我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以后要做啥,走一步算一步吧”、“我对当前的专业一点也不感兴趣,我想去学金融管理”、“混了好几年了,先找份工作再说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原地踏步与不思进取让一个年少有为的种子安于现状、无所作为。
抛开“名利”,说得冠冕堂皇、逼格高一些,我想要“财务自由”。实现这个目标估计是大部分的理想心愿,不排除真正牺牲个人幸福去追求学术、信仰的人。但真正实现财务自由的人又有多少,背后付出的努力又有多少人知道。



未来之路该何去何从?

今天同一个刚从华为笔试完的师兄聊天,谈起以后该找什么样的工作与今年工作的就业形势。找什么样的工作首先需要明白名企都有什么样的工作,不明白的人不妨去BAT等招聘网站去看看提供了哪些工作与工作岗位具体的要求,这样子既明白大概的工作岗位也同时有的放矢。
我始终认定技术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等你年老的时候别人还叫你“工程师”,或许是值得尊敬但也是单调的一生。技术饭是年轻人吃的,所以趁着年轻可以多去学技术,等到有了一定的经验、人脉积累转型做管理、销售等。



关于读博士

读不读博士,这个问题需要仔细去衡量才能给出答案,最起码需要从个人性格是否能专心科研、家庭负担是否允许去坐几年板凳,可以明确的是读博士的前途绝对是光明的,一个博士师兄今年刚毕业,去了北大做博士后,政府补贴10万+年薪20万,再加上各种补贴、国自然青年项目申请轻轻松松超30万,等到博士出站,去高校、研究所教书,至少人生可以轻松许多,实现初级的财务自由还是很容易的,前提是获得博士学位的过程是难熬与痛苦。既然我已经说了这个过程是痛苦的,那我基本上就否决了读博这条书山路。



信念与现实

现实只是一面镜子,反射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你不满现实,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你的内心是焦躁的;如果你的现实情况很糟糕,但是按照自己的预定目标正在走出阴影,那么你的内心世界是充满阳光的。
现实是由信念支撑的。如果美好的一天,你对自己说“今天我将愉快地同人交往”、“我在老板面前很轻松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你们的一天就会按照你们所想象的那样发展下去;如果“我害怕与人交往”、“每次在老板面前,我好紧张,我不知道该说什么”,那么结果一定是按照自己担心的那样。
信念,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信念,这个信念会调动你的神经反射朝着好的方向去做出动作,会开动自己的内心世界朝着积极的方向一步一步走。
所以,我的朋友,大胆的对自己说“我的未来完全在我自己的掌握中,我会达到财务自由,我会追到我心仪的女生”。此时的结果即使不是最好的,但是也绝对不会是最坏的,因为最坏的结果是后悔。信念支撑着现实。朋友,行动起来吧!走出困境,寻找自己的内心,把握住自己的人生航帆。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